十月廿二 作品

第783章 法国人……玩脱了

 在确定下来基本的应对思路之后,关于蒸发气再液化技术的开发工作也随之开始。

 而担纲这项任务的,自然还是雷志兴和刘方平。

 这也是一个大型课题组相对常见的运行方式——

 常浩南作为大老板,对于非核心项目只提供基本思路,以及一些关键技术和资源,而具体执行则是由更加熟悉情况的其它研究人员负责。

 这样可以保证整个实验室以相对较高的效率运作。

 否则要是随便来个什么项目都让常浩南亲自动手的话,那他不管精力多么充沛,也不可能顾得过来。

 “那常总,我们回去之后就联系沪东厂那边负责对接的同志,让他们设置一个横向课题,然后我们去申报?”

 雷志兴按照惯例询问道。

 之前在读博士的时候,他就没少跟着颜永年搞课题申请这套流程,如今只是换了个学校,已经算是轻车熟路了。

 “可以。”

 常浩南先是点了点头,但紧接着低头沉吟片刻,又继续补充道:

 “不过,对面也是刚集团化改制没几年的央企,估计在这种花钱的事情上效率不会太高,这段时间咱们也不能干耗着。”

 “这样,我先从实验室公共经费里面给你们拨三万出来,作为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预研经费,等到项目正式申报下来之后,再把这些钱给拆借回来。”

 他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沓拨款申请单。

 这年头可没有在线经费管理系统,想要动钱就只能靠这种传统方法。

 常浩南在上面简单写下额度和用途,又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最后撕下来放在桌上:

 “拿着这个去找柳秘书盖章,然后交学校那边报备,就行了。”

 不同课题之间相互拆借经费,如果是纵向,那基本上是行不通的,但横向课题在审查方面要宽松得多。

 更何况出资方还是火炬集团。

 “这……预研经费?”

 雷志兴看着常浩南写下“叁万元整”字样时候,瞳孔都有点发抖。

 三万块,在1999年这会,几乎相当于一个小项目的全部经费。

 按照学校还要从中雁过拔毛分走一部分的潜规则,甚至比不少小项目的经费都高。

 而现在只是做一个可行性研究和先期预研,常浩南就这么痛快地签了字。

 甚至还是主动提出的。

 显然,这个实验室的资源厚度,堪称深不可测。

 短暂的激动过后,雷志兴做了个深呼吸,努力让自己的心态平复下来,然后从桌上拿起了拨款单:

 “那常教授,我们就先去办事了,不出意外的话,具体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在下个月末之前应该能拿出来。”

 常浩南没有开口,只是把钢笔放回笔筒,然后点了点头,示意二者去忙。

 正常情况下,一个可行性分析,哪怕是做的非常详细,涉及到一些先期实验验证的那种,也不需要特别高的成本。

 尤其蒸发气再液化这块,主要是考虑再液化过程的技术路线,不可能在先期论证过程中就研究到船体强度这么复杂的内容。

 所以,三万经费,其实是给的比较富余的。

 而这也是常浩南的刻意而为。

 毫无疑问,雷志兴和刘方平两个人,他是想要委以重任的。

 但凡事肯定要循序渐进。

 无论是从逐步加码,给他们足够适应空间的角度,还是从考验二人是否足够可靠的角度,先让他们独立主持一个可行性论证过程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另外一边,刚刚走出办公室的雷志兴,又掏出拨款单,站在楼梯口翻来覆去地看了两遍。

 “你在干嘛?”

 已经下了半层楼梯的刘方平回过头,面露疑惑:

 “没什么。”

 雷志兴摇摇头,跟上了好友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