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平和雷志兴两个人,基本符合最传统意义上的那种理工科男生的人物画像。
虽然刚刚见到常浩南的时候表现的非常拘谨,但只要聊起跟项目有关的事情,顿时就会变得放开很多,紧张的情绪也一扫而空。
“常教授。”
这次又是雷志兴率先开口:
“要储存和运输液化天然气,在造船方面的主要难度恐怕在于结构安全性。”
机械是一个百样通的专业,但凡是物质世界的事情都可以掺和一脚的那种。
因此,尽管他并没有深入研究过造船行业,手中的资料也并不完整,但还是可以从过去做过的项目中获得一些灵感。
常浩南没有开口,只是微微一伸手,示意二人继续说下去。
刚刚还有些笨拙的刘方平这次却接上了话:
“大部分材料,尤其是含有铁元素的金属材料,在极低温度下的性能变化有很强的非线性,甚至是离散性特征,结构特性比如强度、塑性、疲劳寿命等变化很大,不能按照一般设备的经验进行设计。”
“之前刚度博士的时候,我跟着导师处理过一个低温液氮储罐内容器开裂失效的事故分析,当时查出来的原因就是奥氏体不锈钢冷变形引起应变诱发马氏体含量异常增加,最终导致封头部分发生脆性失效。”
“lng的温度虽然没有液氮那么极端,根据资料,正常的高压储存状态下大概是-60c,但是航行中的船舶相比于陆地上的储罐,也并不是个良好的存放平台,船只内部又有动力舱这样的高温环境,正常情况下全船的温度差就能拉到100c往上,如果再考虑到lng一旦泄露,就是-168c的低温直接冲击船体结构,对于安全系数的要求……”
拿到资料之后仅仅几分钟的时间里,他就已经说了比之前大半个小时还多的话。
相比于雷志兴,刘方平的语速偏慢,但从眼神和表情来看,显然是在边说边思考,而不是像之前在沙发那边一样不知所措。
由于本科和硕士都是理科出身,他在项目经验这块显然比不上从大四就开始跟着颜永年东奔西走的前者。
但是,基于同样的原因,他往往更擅长剖析问题的本质:
“常教授,我想,在去到沪东那边之前,最好能先对弹性体内温度变化与热应力、热应变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些初步研究,尤其是结构温度场函数、热传导方程和热弹性运动方程之间的耦合关系,然后才能建立相对准确的船体结构模型,否则光是去转一圈的话,恐怕不会有太大收获。”
当说到自己相对熟悉的领域时,刘方平的语速也逐渐从一开始的缓慢变得正常起来。
当然,这里的“正常”是对于多数人的标准而言。
对于他来说,应该已经是非常快了。
刚刚那一段说完,刘方平原本有点发黑的脸色都涨红了不少。
吓得常浩南赶紧给他递了一瓶水。
旁边的雷志兴显然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仍然低着头翻阅眼前的文件。
刚刚刘方平发表意见的时候,他就在旁边不住点头,显然是同意对方的看法,但此时却眉头紧皱,一副困扰的样子:
“但是时间上……要想从头开始研究的话,一来我们两个过去都没有系统性地研究过热力学,二来研究低温课题需要专门的超低温设备……在短时间内恐怕不太好解决。”
“呃……那就慢慢来?”
此时刘方平喝了几口水,脸色已经恢复到正常了。
当然,语速也恢复了之前慢悠悠的状态。
“嗯……但是看这份资料上面的意思,沪东造船厂好像是想要跟棒……呃,韩国那边的三星海工争夺gtt集团第二代液货舱技术装船订单的主导权,根据他们估计,这一轮争夺的关键时间节点最晚应该在2002-2003年,换句话说,必须在那之前拿出方案,或者至少是关键技术,时间并不算宽裕……”
雷志兴一边翻着资料一边摇摇头。
常浩南逐渐开始理解,为什么颜永年收关门弟子要同时收两个了。
雷志兴和刘方平这俩人,确实在很多地方是互补的。
单拿出来都有不小的缺陷,但放在一起就能发挥出1+1大于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