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595章 涡扇10和歼10的发变匹配(第2页)

 “而有了性能特征,尤其是进气特征之后,我就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属性,去针对性优化飞机的设计方案了。”

 “飞机的设计方案?”

 听到常浩南突然转而提到飞行器的外流,也就是气动设计部分,海谊德一愣,有些没跟上思路:

 “您是指……”

 “过去,咱们的航空发动机都是完全,或者部分仿制的,各方面性能参数,很多都不是自己说了算。”

 常浩南把检测结果放回旁边的桌上,一边转身往外走一边说道:

 “再加上设计水平和制造水平都不太行,就导致造出来的发动机具体是什么性能,在装机之前都有可能是个未知数。”

 “所以在发变匹配这一块,也主要是以拓宽进气道的适应范围为主,以尽可能匹配不知道抽奖抽出个什么结果的发动机性能指标。”

 听到这里,包括海谊德在内,好几个人都表现出了有些不好意思的神情或者动作。

 毕竟,常浩南所说的问题,确实存在。

 航空动力领域长期以来的“心脏病”,确实给总体设计部门上了不少强度。

 虽说确实有一些发动机型号,是因为飞机项目的取消才中止了研发,但实际上,反过来的情况,也就是飞机型号因为发动机水平不足而夭折的情况,更多。

 负重训练了属于是。

 当然,常浩南显然不是为了强调这些,因此稍作停顿之后,又马上话锋一转;

 “不过,现在咱们既然已经有了第一种完全自主研发、独立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型号,那么在飞机的发变匹配这一层面,就可以往提高匹配精度这个路子走了。”

 “这也是我跟611所那边早就确定过的事情。”

 常浩南所说的,自然是要更换dsi进气道,并对气动设计进行总体改进的歼10第二阶段原型机——

 虽然涡扇10有两个主要装机对象,但歼11的可调进气道适用范围及其宽广,作为重型战斗机也不差那二三百公斤的重量,所以无需在发变匹配这块下太多功夫。

 “也对……”

 听到常浩南的回答之后,海谊德轻轻拍了拍脑袋:

 “这段时间下来,我都快忘了常总最开始就是搞飞机设计出身的了……”

 “那您的意思是,十号工程目前的设计,还得改?”

 眼下跟在常浩南旁边的都是航发设计领域的人,虽然目前还没分家,但终究跟几个总体所之间隔着一层关系。

 尤其611所的位置还在2000多公里外的蓉城。

 所以他们对于常浩南对歼10所做的规划不太清楚也很正常。

 “那是当然。”

 常浩南当即给出肯定答复,紧接着又问道:

 “贵航那边去年首飞的新型号,歼教9,应该知道吧?”

 海谊德点点头:

 “这个自然知道,总公司那边去年年末还发过一个专题,来介绍他们通过这个型号渡过困难阶段,实现扭亏为盈的先进典型来着。”

 “我准备给歼10换上像歼教9那样的dsi进气道,可以降低一些重量,对飞机性能很有帮助。”

 大家都是航空系统的人,而且保密权限都足够高,这块倒也没什么需要隐瞒的。

 作为战斗机,歼10要面对的飞行工况远比歼教9要复杂,因此对于进气道设计的要求也会更高。

 人们一般的印象是“dsi进气道不擅长高速飞行”。

 实际上这是个彻头彻尾的误会。

 dsi进气道只是优化范围窄而已。

 一个典型是很多高超声速武器上面的超燃冲压发动机,也会用的dsi进气道。

 只不过,导弹和飞机毕竟还是有亿点点差别。

 前者可以靠助推器来渡过进气道效率低的这个阶段。

 但对于一般的飞机来说,高速工况有可能用不着,但低速工况永远都能用上,所以不存在“只优化高速而不优化低速”的选择。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进气道的适应范围足够宽,那么把优势工作区间扩充到跨音速范围,也并非没有可能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