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磕 作品

第七百四十六章:讨论技术(4K)(第2页)

 比如七合一电驱系统的z向就能够节省220mm,安装支架可以减少2个,线束缩短5m,连接器减少3个,水管口及水管减少2个。

 降低体积之后的好处很明显,节省的空间要么给座舱、要么给前备厢;整车布置的自由度高,就可以更多考虑空间之外的性能;覆盖车型更广,产量增加而摊平成本。

 但是这也给我们混动车型带来了极大的设计考验,因为电机需要的散热空间并不需要太高,但我们混动车型的汽油发动机和相关系统该如何自处?

 新科纯电平台节省出来的空间,我们混合车型基于该平台改造的混动凭条也需要放入电池,保证纯电续航可以让用户满意……”

 一个既要,又要,还要的想法,让其他工程师也都目录思索。

 虽然这已经是完成了标准工作之后的“额外工作”,但是众人都没有不耐烦。

 理论上来说,现在新科汽车平台的技术降低成本,而且混动平台和纯电平台之间,也的确有着明显的区别。

 周瑜却没有疑惑,而是径直说道:“你参加工作之后,我们已经完成了发动机和相关技术的探讨,所以你会有这方面的忧虑,但其实你忘记了咱们造车的第一目标并不是追求性能极致。

 首先我们的发动机采用的是自然吸气动力,提高了发动机的压缩比,涡轮增压虽然好,但是废气驱动涡轮,将空气强制压缩进气缸,会产生热量,高温油气混合物会增加发动机内产生爆震的可能性。

 第二点,防止超高压缩比带来的发动机气缸压力问题,我们新科1.5l发动机采用的是阿特金森循环,通过进排气气门可变正时机构,在压缩过程中提前开启进气门,允许进气反向流入进气歧管,达到膨胀比大于压缩比的目标,更大的膨胀比将更多能量从热量转化为有用的机械能,这意味着发动机效率更高。

 当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种设计牺牲了功率密度,发动机在低转速时效率差、扭力低,目前还处于试验状态的这台1.5l新科吸气发动机在4500转/分,才能输出137nm的峰扭,很明显并不太适用于纯燃油车。

 除此之外,发动机团队在曲轴、轴承、气缸体、进气歧管、油底壳、气缸盖等部分使用了适配混动系统的设计,采用分体式冷却技术,通过按需测量汽缸盖和汽缸体温度,通过传感器和ecu,提供精确、准确的冷却,以达到最佳运行温度。

 这种设计可以减少热量损失,而且将冷启动后发动机预热的时间缩短了20%,同时能够减少热车过程中的燃料消耗和碳排放。

 并且你的思考忽略了电机的加持,我们混动车型除了有发动机,还有放置在前轴的永磁同步电机,扭矩为390nm,因为是电机,所以只要驾驶人员按下启动按钮,踩下油门踏板,在起步瞬时就可以拥有390nm的扭矩,配合内燃机和动力分配器,可以轻松达成6秒多的百公里加速时间。

 除此之外,咱们不是还在研发高功率的永

磁同步电机么?

 这是一个能够爆发出性能野兽的技术方向,百公里加速两秒,都并不是难题。

 而且6秒多的百公里加速,已经能够满足普通用户的高速超车需求了。

 目前咱们的造车工艺和经验还不够多,我个人认为咱们还不能完美控制太过极端的加速度,这对消费者而言是极为不负责的。”

 其实,如果真的不考虑经验和安全问题,周瑜真能够拿出高功率电机,并且是四驱版本!

 一脚油门踩死,驾乘人员立刻就会感觉自己“飞”的太低。

 但那真的好吗?

 现在工厂还处于初创磨合期,装配工艺和技术逻辑都还在磨炼,车子出现一点问题都会被放大。

 而在两秒,三秒,四秒的百公里加速面前,这种问题放大更会危及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

 周瑜的这番言论,让不少新来的工程师点头,凝神思索。

 造车不是造赛车,百公里加速再牛,普通用户的确用不到。

 随后,众人的讨论更加深入。

 从技术到材料开发,从设计到汽车各电器的工作逻辑。

 周瑜也并非全都主动回答,而是让众人群策群力去解决。

 只有遇到一些众人都讨论错方向,或者没有讨论出结果的时候,他才会出声提点几下。

 不过碍于自己的专业和履历,周瑜并不会直截了当的讲解技术,而是旁敲侧击启发他人。

 “你们都是在讨论针对车身垂直方向控制的研究,为什么不能够在垂直的同时,加入其他方向的控制研究?

 我们又不是纯粹的油车,电动化的新能源车就和设计智能手机一样吧,车辆控制完全可以由机械控制向电信号控制转变,并且这样做,精度、效率还会大幅提升。

 有高性能算力的芯片,高性能电机,高明度感知的感应器,我们不能自己开发一个融合感知、决策、控制、交互等软硬件技术的一套车身控制系统?”

 “既然有这么多感应器,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高清晰摄像头、激光雷达这些感应器,时刻采集驾驶行为、车身、路面情况,结合北斗定位系统,实时掌握周围环境变化。

 而且还可以通过获取方向盘转角、制动加速踏板的控制信息,识别驾驶员的驾驶意图,预测整车运动状态和轨迹,实现多系统联动控制。

 并且将这些数据收集整理,扔给ai大数据学习,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力,深度学习不同工况下车身控制策略,不断优化算法,提升驾驶体验。”

 高屋建瓴,一个个奇思妙想从周瑜这里诞生。

 有不少工程师最开始还想吐槽自家董事长是想得太多,把造车当做科幻电影造机甲,想当然。

 但是随着讨论深入,大家突然觉得,好像还真能够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