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惊鸿 作品

第 185 章 年代文结束(第2页)

 像这样厉害的教授专家,能多指点几个本地企业家那是再好不过。

 没办法,谁让大家都是头一次搞这种大生意,都在摸索阶段。厦门这头也希望大家少走点弯路,要是个个都能做大做强,那是再好不过。

 宣传口就更希望全是正面案例了。

 毕竟领导的意思是,每周至少挑一个企业出来宣传。又不能宣传重复的,这不就显得目标不足了吗?

 小秦教授能懂他的意思真是太好了!

 工作人员畅想着以后不缺宣传案例的美好未来,而后追着问了点细枝末节的问题。最后提到过几天他们还要去一趟百货商场,这是下一个先进案例。

 扶苏点了点头,稍稍提点了两句。

 虽然不能直接在文章里宣扬失败案例,打击大家的积极性。不过文章里还是可以夹带私货的,增加一些细节,委婉地告诉大家怎么样的操作是不可行会亏本的。

 既然上头不希望大家创业失败,那该给的提醒还是要给。

 扶苏帮忙把采访稿改了改,增加一些内容。譬如说厂长提起要找百货商场铺货的这一段,就可以增加一些警示语。

 工作人员奋笔疾书:

 “那我这么写,您

 看怎么样?”

 扶苏接过去一看,

 只见纸上写着——

 「记者同志问道张厂长为什么会想到要和百货商场合作,

 张厂长笑了笑,

 说道:

 “这个社会是发展的,

 新事物有他存在的必要性。我一直觉得未来百货商场会越做越大,所以厂子迟早都会将货铺过去。”

 “但是一开始,我觉得这件事并没有那么紧急,想的是拖一拖,以后再做也不迟。可是秦教授点醒了我,让我意识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有的时候拖一拖就会错过最佳时机,以后追悔莫及。”」

 一段话不仅提醒了读者要勇于抓住机会,别拖延、别纠结。还提醒了一部分准备开场的企业家,千万不要放过百货商场这个渠道,觉得人家没有发展前景。

 顺便拍了秦教授的马屁。

 相信肯定会有很多意动了的人拿着这篇文章反复研读,逐字逐句的解读研究,把文章想要传达出的消息都一一吃透。

 工作人员心满意足地走了。

 厂长有些激动:

 “我刚刚的回答没什么问题吧?”

 面对记者提问,他超紧张的。

 不过他自认为自己发挥得还不错,说了很多正能量的话,还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文采和风度,形象塑造得极好。

 扶苏随口安慰道:

 “放心吧,等文章刊登出来,大家肯定都觉得你是个特别有智慧的厂长。”

 文章没几天就登报了。

 全国上下都知道了张厂长这位人物,还对他口中频繁出现的秦教授产生了兴趣。好些人就起了心思,想着能不能也来厦门请教一下这位有本事的教授。

 最快找来的是本地的企业家。

 这回不需要扶苏主动上门推销了,那些人一个两个都带着重礼登门求教。如果扶苏愿意也去自家厂子做个特邀指导,那就再好不过。

 愿意给出好几成干股的人当然没那么多,但是肯稍稍给一些股份的大有人在。

 扶苏这个人就很现实。

 你给我多少股份,我就给你提供价值多少股份的指导。所以到目前为止,百货公司还是在他这边得到指导最多的企业。

 宣传口的工作人员前往百货公司采访的时候,对方负责人已经看过报导了。

 他其实早就听说自己会是第二个被采访的,当时就有点期待。但那会儿的他并不知道原来文章会写得这么好,好到出乎他的预料。

 工作人员来后,得到了他的热情接待。

 这位负责人倒是没有在采访中大肆夸赞秦教授,因为他觉得要是频繁提及秦教授,对教授来说不一定是件好事。

 厦门这边要是每个先进企业都打着秦教授的名号吹嘘,难免会引起首都那头的注意。目前还不清楚首都的态度如何,还是不要给教授添麻烦比较好。

 所以负责人只是稍微提了一下有位教授对他们进行了全方位指导,具体是谁,没有细说。

 反正有心人来了厦门会自己打探的,教授的光芒不会被掩盖。他点到为止即可,全厦门再没有

 比他更贴心的人了。

 ?无字惊鸿的作品《大秦地府日常》??,域名[(.)]?ㄨ??????

 ()?()

 负责人有些得意。()?()

 随着厦门几个先进分子的事迹刊登一并传得沸沸扬扬的,还有厦门要建造全国首个批发市场的消息。()?()

 据说厦门准备先打造一个综合性的批发市场,在这里可以批发到各式各样的产品。()?()

 ——同类的厂子不够,那就只能不同类的摆在一起了。这样还能加快开张的速度,毕竟不能长期吊人胃口,吊到一定程度就得落到实处。

 好在,现阶段很多做生意的小贩其实也不太清楚自己应该去进点什么售卖。去综合性市场逛一逛也好,说不定过去一家家看完,脑海里就有思路了。

 而且综合性的批发市场,听着就很高大上的样子。就像百货商店,品类那么多,一听让人觉得能把这么多商品集合在一起是一个很厉害的事情。

 朴素的人民群众果然被“综合性”这样的新词给唬住了,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秦政提醒小林:

 “等以后市场扩大了,可以再宣传自己打造了第一家专门为某某类型商品建造的批发市场。这样是在宣传自己的专业性,也是在宣传自己这里这类商品卖得好、质量佳、非常受欢迎。”

 比如全国首家专门的服装批发市场,一听就知道想进服装最好来这里。

 一整个批发市场的服装,那肯定又多又全,什么款式都能找到,走在全国最前沿。

 而且能开起明来拿货的多。大家都来这里拿货,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跟着学绝对没错。

 小林疯狂记笔记:

 “嗯嗯嗯!”

 今天扶苏也在家,还帮忙补充了一些细节。

 什么之前的宣传全是企业案例,是时候加一点个人案例了。采访几个个人摊贩,这样的人才是普罗大众,才能激励大量群众效仿。

 毕竟也不是谁都开得起厂子、敢搞这么大摊子的。

 关键在于,目前其他城市不一定能批下来建厂的许可证,所以那些厂子都扎堆跑来厦门等经济特区申请。

 这就让一些人选择观望了,不少人都不愿意长期待在外地拼事业,更希望在家乡发展。

 小林一想也是。

 当小摊贩的成本不高,哪怕你只去批发个二十件,批发市场也是给批的,顶多是进货价格没办法压得足够低。

 何况现在摆摊堪称没有难度,只要找一条人流量多的街道,吆喝吆喝。东西物美价廉的话,不愁卖。

 民营厂子舍得压缩自己的利润,但凡来批发进货的,拿回去售卖都能赚个差价。定价和供销社一样但不要票,或者比供销社低一些,都是绝对可以卖出去的。

 很多群众生活观念还是非常朴素的,买衣服不追求好看,只追求性价比。

 这种堪称稳赚不赔的买卖,愿意入行的就多。正好如今许多城里都在烦恼工作问题,这就创造就业岗位了。

 上头搞知青下乡,就是为了解决就业,把没工作的知识青年送去乡下干活。但没工作的可不仅仅只有知识青年,城里没

 工作的中老年人也多得很。

 摆摊这事又不规定年龄,有拼劲的老人家也能来干。

 小林继续疯狂做笔记:

 “我懂了,可以挑一些典型群众进行宣传,是这个意思吧?()?()”

 他盘算着第一期就出没找到工作的高中毕业生的故事。

 正好他认识一个,那是家里独生女,所以不用下乡。但毕业之后无所事事也不好,就想着去做点小买卖补贴家用。

 对方倒是不做倒卖生意,而是开了家早点摊子。听说手艺不错,生意也很红火。

 没工作的知识青年的故事有了。

 下一期就可以出拉扯孙辈的孤寡老人,说他靠着摆摊日子有盼头了。

 再下一期还能说说因为种种原因失业的中年人,靠着做小生意养家糊口。

 扶苏点头:

 “就是这样,最好挑一些比较有话题度的人物,能引起群众共鸣和热议的。()?()”

 要么是能让读者代入自己或者周围亲友的,要么就是能让读者心生怜悯、改善舆论导向的。

 看多了鳏寡孤独靠双手勤劳致富,日子从饥一顿饱一顿变成顿顿能吃饱。除非是冷心冷情,不然谁说得出“摆摊丢人7()_[(.)]7?7*?*?7()?()”

 这样的话呢?

 日子能过下去就行,吃不饱饭的人哪里能管丢不丢人,何况这可是国家政策!

 这几份报导刊登之后,反响更热烈。

 最醒目的改变,就是厦门很快涌来了大量面带愁苦却眼神明亮的粤闽两地群众,他们都是看了报纸后想来拼一把改善生活的。

 厦门特意增加了从火车站到各厂的公交线路,也增加了公交班次。还有很多本地人骑着三轮车自行车,在车站口揽客。

 开发部门对这件事很重视,特意联络了火车站和附近公安,维持这一片的秩序。免得大家生意还没做起来,先闹出什么踩踏事故来。

 结果踩踏事故没发生,公安倒是抓到了一些开小黑旅馆的人。

 这种黑店一般是用低价吸引大家过去居住,说是比招待所便宜。但黑店就是黑店,套路多得很。

 比方说偷偷趁着顾客不在进屋偷东西,顾客闹出来要旅店负责,旅店就出来几个彪形大汉。顾客人生地不熟的,不敢得罪他们地头蛇,也不敢去报公安,就不了了之了。

 还有那种搞仙人跳的,用特殊服务吸引人过去居住,结果是个骗子。因为大家都不干净,所以没法报公安,只能私了。

 这年头是有流氓罪的,严重了会枪毙。

 各种手段层出不穷。

 公安同志起初也没发现这是黑店,最近涌现出的小生意人太多了。但是便衣公安路过时偶然听到拉客的说辞很暧昧,意识到这家居然做那种生意。

 所以他们立刻派人去抓了,本以为会抓个涉-黄,结果抓了个仙人跳。

 事情报上去之后,车站附近就进行了整顿。

 这种老鼠屎只会坏了本地的名声,万一吓得人家不敢再来怎么办?可不能因为这些小细节,让本地人都背上坏名声,再牵连到城市发展。

 擅长完善制度规则的秦政在搜罗了一些这段日子城中出现的乱象之后,写了一整套的改善方案送去了办公室。

 包括各种经营资格证的获取、登记、监管等等,还有就是经营过程中有些必要的要求,譬如消防、卫生、健康。

 小黑旅馆肯定是没有经营资格的。

 很多行业的资格证都是后头一些年渐渐完善起来的,最初只有大厂子才需要办理资格证,一些小摊贩是没有的。

 领导思索过后,最后决定严抓这一块。

 要做大做强,就得规范起来。

 不能为了发展就放任,这样市场看起来是百花齐放了,可也坏了名声、坏了风气、坏了治安。

 各地红袖箍和公安开始配合打击那些没有资格证的私人作坊,一开始不严,就是查到之后警告一番,提醒他们赶紧去办-证。

 “下次要是再没证,就得按照投机倒把算了啊!?()_[(.)]???+?+??()?()”

 投机倒把罪可是97年才取消的。

 如今还没有非法经营,立法上头他们插手不了,但是可以迂回一下嘛。

 就像供销社没人抓他们投机倒把,因为他们有官方的许可,其他私人摊贩也可以通过获得官方许可证来规避这方面的风险。

 绝大多数生意人还是很配合的。

 虽然麻烦了一点,但仔细想想这也是对自己的保证。回头万一政策真有反复,跑来计较他们之前做小生意的事情,拿出这个官方开具的证明,也能争辩一二。

 至少证明这是得到官方准许的行为,没道理被秋后算账,对吧?

 倒是一些临时起意想来进货的外地人,有些进货少而且不确定自己会不会一直做下去,就不太乐意办这个证明了。

 嫌麻烦,而且害怕去找公家办-证。

 这个时代好多人连遇到问题都不敢去找公安寻求帮助,何况是去办-证的。

 不过这也不难。

 扶苏给支了个招。

 他教了本地人一些话术,主要是在三轮车师傅、中间商里头教授,通过他们的口忽悠外地来的办-证。

 吴小妹是一个乡下姑娘,头一回来厦门这样的大城市。她在家乡其实是个敢想敢拼的利落姑娘,但是出门在外难免生出一些胆怯来。

 从火车站出来之后,她就拘谨得不知道手脚该往哪里放,直到一个热心的大娘凑过来问她是不是来进货的。

 大娘骑了个自行车,说去一趟批发市场只要五分钱。看你没带什么行李,便宜点收你四分钱。

 大娘强调道:

 “这是去的价格哈,等你到了,如果带了大包小包的出来,要按照重量加钱的。你要是舍不得呢,就去坐公交,公交过去站点不多,来回也就两毛钱。()?()”

 吴小妹算了一下,那肯定是坐自行车划算一些,果断掏钱。

 路上,大娘一边骑车一边跟她闲聊。

 大娘就说到她这几个月见识过不少像吴小妹这样过来进货的,几乎天天都能拉到十好几个客人。

 在大娘嘴里,她知道很多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