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本来在村里就不怎么讨人喜欢,这次蹦出来,得罪的人更多了。
毕竟村子里沾亲带故的,哪怕只有几家和知青结了婚,剩下好多家也和这家有亲戚关系。
亲戚这种生物里,爱管闲事的就很多。
甚至有些家庭一开始并没想着把知青扣在村里不让走,结果好事的亲戚跑知青离开后就会抛弃伴侣和孩子,最后闹得人家家宅不宁。
这种人比当事人还积极,遇到扶苏脸色臭得好像他们才是和知青领了证的。
不可否认有些知青确实会抛弃在农村的家,但一杆子打死实在没必要。
面对某些人私下里跑来谴责。
扶苏只反问了几句:
“既然信不过知青的人品,之前为什么还要结婚呢?是觊觎人家家里的条件,还是觊觎人家的美貌才华?”
那人被堵得哑口无言。
扶苏意味深长地丢下一句:
“想走的人你是留不住的,难道你也想和钱家一样被杀全家威胁?”
那人:……
确实,如果闹得太过分,鱼死网破了,知青拖着他们一起死怎么办?
虽然敢豁出去的不多,但这种事情都是说不准的。
一个月的复习时间非常紧张,何况临考之前还要做一些准备。比如提前去看考场,提前买好笔,提前决定要不要在考场周围的招待所定个房间居住。
这些事情做起来必然会浪费知青们复习的时间。
秦河村的知青最幸运的点在于,他们不用花心思去弄复习资料了。
临时得知可以参加高考,书本基本是弄不到的。除非保留了以前的书本、而且还带下乡来了,不然就得去县城淘换。
可是这个时候再去淘换,哪里还淘换得到呢?
所幸孙秀秀他们早有准备。
大家互相借着书看,倒也勉强够用了。这就省下了去弄书的时间,大大提升了复习效率。
扶苏这一个月忙前忙后就没闲着。
有知青拜托他帮忙去邮局递信,想让家里把他以前存着的书本都记过来。
哪怕不一定能赶上这次高考,可万一他考得不好呢?这样下一次考试前他就能有自己的书复习了。
还有的人想问家里要点钱票的。
以后他们肯定得专心复习,村里的活就会干得少了,要空出时间来学习。本来赚的工分就只够勉强吃饱,干得少了更吃不饱饭了,就得家里支援。
何况回头他们考上大学后,去报道时的路费食宿花用也得有,总不能身无分文地离开吧?
提起这个,扶苏就安慰他们:
“村里的工分也能算钱的,等你们离开村子的时候,大队会把工分结算成钱给你们。”
等去了大学,就有助学金了。
这年头考上大学后不仅不用交钱上大学,还有补贴能拿,所以不会给家庭增加负担。今年高考的报名费也非常便宜,只收五毛钱。
等去了学校,可以直接住宿
舍,
这样就省了在外的住宿费,
所以准备好路费和路上的伙食即可。
扶苏想到什么,
又说道:
“你们要是信得过我,
考场我带几个人去帮你们看。”
知青们连连点头:
“麻烦你了!”
商蔓提醒他们:
“你们最近吃饭就别自己开火了,做饭费时间。粮食交到我这边,我帮你们做了,你们考完帮我家做点活抵债就成。”
贾南风扫了一眼天真单纯的知青们,顿了顿,还是说道:
“结了婚的也来我们这里吃吧。”
刚准备说自家有人做饭的几个已婚知青表情一变,听懂了她的言外之意。
贾南风幽幽地说:
“要是吃坏了肚子,考试可就没法考了。”
一瞬间,所有人毛骨悚然。
一个月后,知青们疲惫地从高考考场里走出来。这是最后一场了,考完就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村里特意派了牛车过来接送他们。
他们村比较幸运,县里就有考场,而且村里报名的人都被分到了县里这个考场。这样每天来回哪怕走路也就一个小时,有牛车坐会更快。
最近地里没什么活,牛车反正也空着,拿出来跟知青们结个善缘也不错。
知青们心里还是很感动的。
有牛车代步,他们就可以坐在车上继续抓紧时间复习了。不像走路,走路还得自己看路。
扶苏拿出温热的窝窝头:
“给,吃点垫垫肚子。”
刚考完一个个看起来都饿得够呛,估计考试挺费能量的。
这次的考试,秦家好几个人都参加了。
他们之前就在家复习过,自学也学得非常快。偶尔扶苏会指点一二,他毕竟曾经在现代位面当过顶尖学霸。
但是扶苏死活不肯去考试。
扶苏对于去大学深造毫无兴趣。
读过一回博士后,感兴趣的学科他已经深造过了。剩下的他兴趣不大,哪怕他爹答应了会陪他去他上学的城市。
秦家人能参加高考,还是得益于家里人都有高中毕业证。这次的高考虽然条件放宽了,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参加的,至少得是高中生才能报名。
将闾清婉和荣禄年纪没到,就没参加。
回去的路上,知青们脸上终于有了点笑容。
众人聊起八卦来。
商蔓去打听了不少消息:
“我听说今年好几百万人参加考试。”
知青们顿时有些担忧:
“这么多人参加?那要录取多少人?会不会录取率很低?”
这个就不知道了。
扶苏稍稍算了一下:
“至少要录取二三十万吧。”
大家齐齐看向他,问他怎么知道的。
扶苏笑了笑:
“打听一下有多少学校招生,然后大概都招多少人,乘一下就知道了。”
虽然这么得到的数据偏差可能会有点大,不过至少让众人心里有
了点底。
几百万人里选几十万()?(),
这么一看录取率还是挺高的。
两位女主也跟来看热闹了。
虽然她俩不参加()?(),
但这些天她们帮着忙前忙后()?(),
提供了不少助力。看到商蔓去各地打探消息?[(.)]???@?@??()?(),
她们就也四散开去。
回来之后就假装消息真是打听来的,借机分享给众人。
孙秀秀说:
“好像是五百多万人,不到六百万,录取二十多万。”
孙秀秀记得比例是21比1,5%不到,而且这是包含大专学院的,不然更少。
对比后世动辄百分之二三十起的录取率,确实很不够看。但这年头哪怕是大专,含金量也很高,所以没有可比性。
明年六百万人考试,录取四十万,比例会稍微高一些。
知青们可不觉得这个录取比例小。
只是二十取一而已,比起以往毫无希望的回城路,不知道要好上多少。而且考上之后,毕业就包分配,以后都不用发愁了。
正说着,不远处传来嚎哭声。
有知青鼻头一酸,感同身受:
“是不是因为没考好?”
商蔓过去问了一下,回来后脸色非常难看:
“考到一半就因为拉肚子不得不提前结束考试了。”
众人顿时沉默了。
居然真有人因为吃坏肚子耽误了考试,虽然不知道是被害了还是不小心,但这也足够让得知消息的众人提起警惕。
商蔓有些无奈:
“虽然这个月我们去周围不少村子悄悄提醒了那些知青小心食物,但村子太多了,总有没提醒到的。”
曲小梅安慰道:
“没事,明年还有机会。这次回去之后类似的事情应该会宣扬出来,以后就不会再有人中招了。”
知青们只能点点头,往好处想了。
其实消息到底能不能让所有人都听见是说不好的,他们想着回头就努力帮忙宣扬宣扬,能救一个是一个。
扶苏眼眸一转,提起另一件事:
“其实,考完也不是就没问题了。毕竟录取通知书容易被损坏,也容易被藏匿。如今消息不发达,千里外的大学哪里知道拿着通知书来报道的是不是本人?”
孙秀秀正愁没法提醒这个呢,闻言连忙点头附和。
“没错!虽然会查姓名,但是改名也不是多难的操作,对吧?”
知青们:……
只是一场高考,居然能有这么多猫腻。
知青们顿时感觉到了自己有多幸运,来的是秦河大队。要是换一个风气不太好的大队,真不敢想象日子要怎么过。
回到村子里后,扶苏就去找了他爹。
秦政见儿子回来,问道:
“又去外头散播谣言了?”
扶苏据理力争:
“我只是把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说出去而已,算什么散播谣言?”
秦政微微摇了摇头:
“最近好些村子里热闹得紧,里头有一大半是你挑拨的。”
打舆论战是某位太子的强项了。()?()
所以他在高考消息传来之后没多久,就凭借关系网把事情宣扬了出去。
?无字惊鸿提醒您《大秦地府日常》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
有些闭塞的村子和外头少有联络,只有大队长他们接到了电话。村里连个收音机都没有,知青如果不进城根本不晓得这件事。()?()
就算进城也不一定晓得,毕竟也不会有人天天站在城里每个街道反复说“高考恢复了”。()?()
所以他们想瞒着,还真有可能瞒住。
毕竟也不能指望所有大队长都是大公无私的,有好人就肯定有不那么好的。
扶苏找人把消息一传,这些村子就闹开了。知青发现大队长故意隐瞒消息,怎么可能忍气吞声?
可惜这种事宣扬出去,本地人也不一定会觉得大队长做错了,许多人就是帮亲不帮理的。
扶苏折腾了这一遭还不算。
他后续又把什么“故意让知青吃坏肚子不能好好复习”这种说辞放了出去,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讲某某村真的发生过这件事,不要以为是危言耸听。
其实压根没发生。
反正别人也不一定知道周围所有村子的名字,随便编个不存在的村子,听八卦的人也不会细究。
这种“真实”的八卦传得很快的。
类似的操作扶苏一个月里折腾了不少回,十里八乡都听到了风声。
秦政问道:
“接下来是不是就要传撕毁藏匿录取通知书和顶替上学的故事了?”
扶苏点头:
“当然。”
秦政提醒他:
“光本地人警醒是没用的。”
扶苏对此也很为难:
“其实我想过写成文章投报,但是不确定能不能过审。万一他们觉得这种事情宣扬出去不利于安稳,说不得就不刊登了。”
秦政思索片刻:
“阴嫚他们肯定能考上,等他们去学校后让他们跟校里的教授谈一谈。”
只要阴嫚找到教授,说了他们镇子这边差点酿出过顶替上学的事情,教授应该就会重视。再报告给校领导,各大高校肯定会互相通知,然后一起进行探查。
这种检查其实也不难,先让入学的新生来个摸底考试,筛出一波滥竽充数的。再派人去打听各地公安最近有没有办姓名修改的业务,对照一下录取考生姓名。
毕竟有些考生只是棋差一着没考上,这才顶替别人。哪怕摸底考试,也没法把他们筛出来,还得查姓名。
双管齐下,至少能抓出九成的顶替者。
扶苏想了想:
“也行,晚几个月真相大白,总比一直被掩埋要好。”
晚几个月的话,这批学生估计得跟新一届的考生一起入学了。
秦政其实有趁着开会提醒过其他村的支书,秦柱也给各村的大队长传过话。但是他们无法保证这些人回去之后会转达给知青,好在大部分人都是公正善良的。
所以录取通知书陆续送来的时候,他们这一片出事的倒是不多。
通知书寄来
的时间有早有晚。
早的很快就拿到了()?(),
晚的一个多月还没音讯。
秦家几个倒是很早就收到了。
因为知道父亲要去南方两省的关系()?(),
他们干脆报考了南方的学校。
他们不像扶苏那次是从小学习的◤[(.)]◤?◤#?#?◤()?(),
半路进学能考上大学就不错了()?(),
本来也去不了首都那边极好的院校。
所以干脆也报考去南方了。
今年施行的是先填报志愿再考试,考前他们摸不准自己能考多少分。保险起见填了个觉得稳妥的学校,实在不行还能换个学校读研。
反正这年头的学校基本都是认真学的,何况扶胥几个也没打算往科研的方向走,对师资力量的要求没那么高。
商蔓问起扶苏他们要去哪个城市:
“我好像听说你家里人报了厦门的学校?”
扶苏点头:
“厦门应该是试点城市。”
而且厦门还有个厦门大学很不错。
万一回头扶胥他们想在学业上深造,可以试试去考厦门大学的研究生。
商蔓想了想:
“那我也去厦门。”
她一个姑娘家单独出门,哪怕说动了村长帮她给章邯几人也开介绍信随行,村里人估计还是会觉得不太安全。
但是跟支书他们一起走就不一样了。
正好有知青从县里回漏了嘴,他们也不好多提厦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