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惊鸿 作品

第 165 章 趣味问答(第2页)

 秦王难得看到长子摆出这种依恋的姿态,往常小孩总觉得自己是长兄,就要沉稳庄重一些,已经不怎么像小时候那般黏人爱撒娇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秦王忽然觉得这样也不错,往后他的扶苏肯定就会多黏他一些。

 天幕上,系统开始播放第一道题。

 久别重逢的父子俩齐齐抬头看过去,小公子想起父亲还不知道阳世发生了什么事情,立刻自告奋勇地给父亲讲解起来。

 秦王其实已经听秦帝说过了,不过他没有打断小孩的热心肠。听着幼子活泼的小声音,漂浮不定的心便也慢慢安稳下来了。

 天幕中,众人神色各异。

 【第一题,魏罃请听题。】

 率先被点名的魏惠王脸色一变,有些不高兴为什么是从他开始。第一个答题的人没有经验,他还想看看别人的题目是什么样的,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系统却不管他在想什么,直接开口:

 【以下有关魏惠王的事件对照错误的有(多选题):

 金、马陵之战——减灶计

 木、应城相会——太子朝秦

 水、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火、徐州相王——齐宣王

 土、逢泽之会——九合诸侯】

 身处在公元前360年的魏惠王本人现在只想说一个字:啊???

 果然,第一个回答没好事。

 这上头的五个事件,有

 一个算一个()?(),

 都是在未来发生的。所以哪怕全是魏惠王本人的经历()?(),

 他也只能表示不清楚。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好歹比较出名▃()▃[(.)]◥▃$?$?▃()?(),

 魏惠王隐约知道一点()?(),

 可以排除错误的可能性。只是这两场战役都是他执政时期出了名的败仗,系统拎出来说他就不是和很高兴。

 应城相会完全没听说过,尤其对应的是“太子朝秦”。

 太子朝什么?什么朝秦?

 他堂堂大魏的太子怎么可能去朝秦?又不是魏国末年快要亡国了,写出这种东西的系统简直不安好心。

 魏惠王第一个就把它选中了。

 这肯定是错的!

 还剩两个,魏惠王就真不知道了。这俩甚至没上过历史课本,哪怕魏国臣子有幸去校园怪谈副本翻过历史书,约莫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魏惠王犹豫了一下,把逢泽之会给勾选了。因为九合诸侯说的分明是齐桓公当年称霸的事情,应该跟他没关系。

 至于徐州相王,不了解,选选看。

 系统迅速判卷:

 【回答错误!本题答案只有应城相会和徐州相王!彭泽之会并非错误对应!】

 系统进行答案解析:

 【应城相会是魏惠王之子魏襄王时期发生的事件,魏襄王与秦武王在应城会面,次年魏太子入秦朝拜。】

 【徐州相王为魏惠王称王的过程,因不敢独自称王,于是与齐威王在徐州相约共同称王。事件主人公为齐宣王之父,因而此选项有误。】

 【彭泽之会时魏惠王摆出天子仪仗,效法齐桓公九合诸侯,自称“夏王”,并对诸侯发号施令。不过实际上参与的诸侯国有十二家,并非九家,九代表“多”。】

 魏惠王扣一分。

 魏惠王:……

 魏惠王有一句脏话想讲。

 他一个都还没称王的,哪里知道齐国那些家伙死后谥号是什么?居然还有在谥号上动手脚的选项,这题就没指望让人答对吧?

 还有他那个倒霉儿子,魏襄王是他哪个儿子?怎么当魏王的?立了太子是给他送去秦国朝拜的吗?

 都是诸侯王凭什么要魏国太子去朝拜秦王,而不是秦国太子来朝拜魏王?

 魏惠王气死了。

 他连瞪了在座的两位秦帝几眼,要不是有空气墙阻隔,可能已经想打人了。

 虽然打不过就是了。

 系统已经丝滑地略过了他,继续宣布下一题。

 【第二题,芈八子请听题。】

 芈八子立刻收敛了方才看好戏的心情,凝神细听。

 【以下有关宣太后的描述存疑的有(多选题):

 金、“宣太后”是芈八子摄政后自己起的尊号

 木、其子昭襄王是靠其叛乱篡位夺得王位的

 水、宣太后为历史上第一位称太后者

 火、她开启了太后摄政与外戚专权的先河

 土、宣太后的功劳不逊于张仪和司马错攻取巴蜀】

 芈八子:……

 看得出来这个问答题真的很不友好了。

 虽然夸了她的功绩吧()?(),

 但是左一句摄政、右一句专权?()_[(.)]????????()?(),

 中间夹杂一个篡位()?(),

 看着都不是什么好词。

 而且系统让她选存疑的选项()?(),

 说明这堆糟糕的词语里,有大半都是确认为真的。

 芈八子陷入了沉默。

 另外两位秦国后人也陷入了沉默。

 秦政和扶苏也不知道哪个选项是对的,因为它要回答的是“存疑”,而不是“真假”。

 存疑是相对于后人来说的,后人因为史料缺失无法确定一件事的真伪,这个叫“存疑”。但他们身为当代人,是真是假心里门清,自然也就不“存疑”了。

 不同位面存疑的地方是不一样的,毕竟每个位面留存的史书都不见得相同。

 扶苏怀疑正确答里有篡位那个,但这是道多选题,他也拿不准到底有几个选项是本题答案。

 芈八子给父子俩使眼色,让他们给点提示。

 她之前就发现了,她这两个后人知道的东西特别多。别管他们怎么知道的,反正就是知道。

 大家都是一家人,肯定要互相帮助。

 可是父子俩没有任何反应。

 芈八子就懂了,哦,他俩也不清楚这道题的答案。那就没办法了,只能蒙一下。

 芈八子很快做出了选择:

 “金和土吧。”

 她觉得这种时候需要表现得谦逊一点,不然大王看到她左一个“太后摄政”右一个“外戚专权”,生她气了很难哄的。

 所以她选择了土选项,也就是夸她功绩的那一项。

 还有就是自己给自己起尊号那个选项,毕竟多选题,总不能只选一个,她便随便拉了一个出来凑数。

 反正注定答不对了,维持住自己在大王心里的好印象才是要紧事。

 幸好她还有争气的后人,就算为着后头的数代明君,她的地位也会稳固到无人能够动摇。

 系统判卷:

 【回答错误!】

 【金选项尊号相关记载并无争议,出自《史记·卷七十二·穰侯列传》。】

 【土选项也不存在争议,该评价来自研究先秦史的名家马先生。马先生在秦史界极具权威,为我国著名史学家。】

 系统宣布正确答案是“昭襄王篡位掌权”和“始称太后”这两条,也就是说摄政那些听起来很糟糕的描述都是真的。

 芈八子:唉,日子真难过!

 幸好,还有个篡位存疑。不然就不是两条黑历史挂身上了,而是足足三条。

 魏惠王忽然开口:

 “其他选项可以详解吗?”

 他不好过了,别人也别想好过。什么太后摄政、篡权夺位的,都给他细细分说。说清楚一点,好叫秦人下不来台。

 尤其是昭襄王篡位这个说法,他很感兴趣。如果对方是篡位夺得的江山社稷,那就有意思了。

 三个秦人都懒得理他。

 秦政和扶苏是因为不以为意。

 别管正史上昭襄王是怎么继位的,和他们有什么关系?他们所在的原生位面

 又不是正史位面,而是同人文衍生位面。

 同人文的作者立场是偏向秦国的,写作时当然会刻意挑选对秦国有利的说法取用。反正是存疑的记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她选哪个都理直气壮。

 所以在父子俩的位面,昭襄王就是正经继位的。

 扶苏记得当时是秦武王死后国内乱了起来,好几方势力支持不同的人继位。偏偏惠文后死得比她儿子还早,所以也没个人能主持大局。

 最后几方势力博弈,芈八子和她兄弟率领的楚系一脉占据上风。将外出为质的公子稷接回国继位,镇压了其他势力,诛杀了企图夺位的公子壮。

 因为母亲和舅舅在自己的继位上出了大力气,后续昭襄王亲政后起初并没有太过限制母亲手里的权力。

 所以直到昭襄王三十五年,还能出现宣太后诱杀义渠王这一经典事迹。一直到昭襄王四十一年,他才下狠手收拾掉了魏冉这个集团。

 但扶苏也学过历史课本,知道这是所有推测里比较小众的说辞。

 更常见的版本是另外两种。

 系统的详解虽迟但到:

 【昭襄王篡位说出自唐朝人编纂的《史记索隐》,因是近千年后的后人所作,无法确定真伪。】

 【秦国史书《秦记》记载昭襄王为正统继位,受臣子拥立上位,将惠文后拥立的庶长子壮等打为逆贼,并诛杀。《史记》选取了秦国史书的记载,不曾怀疑这一段的真实性。】

 【但有史学家认为这段记载可能是昭襄王等既得利益的后人粉饰太平之作,故意歪曲事实抹黑公子壮,实则自己才是逆贼。】

 【另外关于惠文后的记载也存在相悖之处,《史记》里同时记载了她早于秦武王便去世和谋反被诛两种结局,无法确定哪一种是真。】

 【另有一种说辞是惠文后与宣太后各自拥立一位公子,皆非昭襄王。是赵武灵王想插手秦国内政,于是支持在燕国为质的昭襄王回国继位,群臣屈从于赵国的压力,只能选择接受。】

 所以关于昭襄王的继位真相,存在着好几种说辞。各自都有各自的道理,谁也无法说服谁。

 如今舆论上有许多支持篡位说的迹象,但仅凭唐人一本《史记索隐》实在是没什么说服力度。

 哪怕是汉人写的,可信度都高一点。

 扶苏听完嗤笑了一声:

 “唐朝人写的啊,那没事了,正常操作。”

 扶苏不是针对唐朝人,他平等地对唐朝汉朝南北朝宋朝等一系列写史书的后世人都有意见,因为几乎每本书里都存在作者自己杜撰的部分。

 尤其是汉朝写的秦史,南北朝写的汉史,唐朝写的秦汉史,宋朝写的唐史,看看就得了。

 近的朝代都有记错的地方,何况远隔千年的人写的东西,关注他们还不如等出土文物呢。

 想搞事没搞成的魏惠王脸一黑:

 “那不还有板上钉钉的太后摄政和外戚专权吗?”

 扶苏无所谓地说:

 “大秦不是好好的?又不是你家发生了这种事

 7()_[(.)]7€7@?@?7()?(),

 你这么着急干什么?”

 魏惠王被噎了个够呛。

 芈八子噗嗤一笑。

 系统没去管他们的官司()?(),

 只继续做自己的选项详解。

 【目前史学界一般认为宣太后开启了太后摄政和外戚专权的先河()?(),

 迷惑项为吕雉。吕雉是开启的汉朝先河()?(),

 有个前提条件“汉朝”,所以选项不存疑。】

 吕雉:勿cue。

 她不搞这个大汉就四分五裂了,那些人骂她的时候倒是好意思。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臭不要脸。

 秦国。

 嬴驷选择性忽略了选项里那些不太好的词语。

 就像扶苏说的,大秦这不是好好的嘛。他要相信自己儿子的能力,而且灭义渠确实是个大功。

 只可惜如今义渠提前得知了此事,不知还能否顺利被剿灭。

 比起计较这个,嬴驷更在意的是秦国实打实到手的利益。他和群臣商议起如何应对义渠的发难,根本无暇他顾。

 至于篡位,如今肯定不会再有这番争论了。公子稷已经被接回国,往后他便是大秦太子无疑。

 【关于“始称太后”的争议来自宋人和汉人的争端。】

 【宋人写的《事物纪原》里说是她第一个称太后的,但更早期的《战国策》和《竹书纪年》里曾经称魏惠王之母和秦惠文后为太后过。】

 【不过因为这些史书都是后人所作,皆非本朝记载,无法断定真伪。】

 毕竟汉朝人习惯了“太后”称呼的存在,说不准就是觉得这个称呼古已有之,才在写史书的时候给其他人也安上了呢?

 在此之前确实没有谁正儿八经地记载一句册封太后之类的话,也没说太后这个词是谁发明的。

 解答完所有选项之后。

 系统宣布下一个受害者,君王后。

 君王后年纪已经很大了,历史上她还有几年便会逝世。她忖度着自己这辈子没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题目应该不会叫她下不来台。

 结果系统问道:

 【以下有关齐王建的描述,正确的是:

 金、继位之初便自己掌权

 木、长平之战时曾慷慨解囊,向赵国支援粮草

 水、秦灭韩前曾到秦国朝见过秦王政

 火、参与过合纵攻秦

 土、以投降换取了秦国五百里封地】

 君王后:……

 为什么前面两个人都是说他们自己的事情,到了她就成她儿子的糟心事了?

 好在现在的时间点上,她儿子继位已经有好些年了。不少事情君王后是亲历者,可以直接确定真伪。

 她很快把前两项都划掉了。

 儿子刚继位时是她掌权摄政,长平之战那次,臣子劝说他给粮,他拒绝了。

 后头三个选项里,合纵攻秦,她猜自己儿子没那个抱负和胆量。另外两个倒都像建儿能干得出来的,不过封地那个估计不是真的。

 或者说,秦国可能以封地作为诱饵,骗取她儿子投降。但封地实际上并没有给出来。别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