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惊鸿 作品

第 254 章 甜言蜜语(第2页)

 何况明帝里也确实有崇拜太祖皇帝的,更不能忍秦稷编排他们祖宗。

 但秦稷可不是当初的秦稷了。

 他现在是有四个秦朝史官当小弟的秦昭襄王!

 不像以前那般,大秦就俩人,另一个还天天潜水一句话不说。看到祖宗被骂也当没看见,根本懒得管。

 昭襄王立刻要求秦政把史官们的禁言都给解了,好帮他一起吵架。

 秦政:……真是无聊。

 不过考虑到自己不解禁,昭襄王一定会来频繁骚扰自己,秦政还是遂了他的意。

 陈寿忽略了群里的骂架。

 [陈寿]:某比较好奇一件事,李斯被无故处罚的事虽只出现过一次,可后续二世待他实则也远不如始皇帝待他亲厚。但李斯仿佛对二世格外忠心,且认定自己才是二世第一心腹重臣,不知始皇帝可有头绪?

 秦政正在翻阅儿子的文章。

 他很快全部看完,心里大致有了数。陈寿的询问他恰好可以回答上来,便没有藏私。

 [秦始皇]:楼桑善辩才。

 说简单点,就是嘴甜会忽悠人。

 那堆文章看似多是国事策论,其实有一些写给臣下的,里面夹带了很多私货。

 比如某篇写给蒙毅的书信,看起来好像只是单纯谈论自己对如今朝中格局的看法,但字里行间不断在进行暗示。

 诸如“朕近日时常梦见儿时先帝教导朕治国之事”“朝中局势波谲云诡”“朕偶

 感不适”等等。

 单独拎出?_?_??()?(),

 结合到一起不就是在卖惨?

 先拿亲爹出来说事()?(),

 然后哭诉朝堂水深()?(),

 自己身体不好。一边勾起蒙毅对始皇帝的怀念()?(),

 一边引得蒙毅对自己怜惜。

 不论是为了先帝还是为了今上,蒙毅看完都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臣子的忠心是怎么维持的?

 难道要光等着臣子自己去怀念先帝有多好吗?

 秦楼桑已经告诉所有人了——当然不是!再深的感情不联络也会消磨掉的!

 所以他得时不时提及一下,带头追忆先帝。让臣子们知道,不是只有自己在怀念往昔,大家都是一样的。

 很多时候就得有个同伴才行,互相支撑着一起走下去,感情才能更深。而且私下里写信口吻如此亲密,还会给臣子一种“只有我们两个天下第一好”的错觉。

 蒙毅看完信八成就觉得:陛下只跟我一起怀念始皇帝,可见无论是陛下还是先帝都觉得我才是群臣里最亲近的那个。

 同样的诏书,秦楼桑这个八爪鱼还用在过很多臣子身上。

 只不过话术会变一变。

 比如对李斯就是“昔年先帝最为倚重你”“此事难办,托付给旁人朕不放心”“王绾还是不如你懂朕”。

 到底是秦政亲儿子,甜言蜜语属于继承下来的天赋传统。

 [宋太祖]把这几句截出来:真是肉麻,难怪一个秦楼桑一个李世民,个个名声都好。

 两位都是撒娇的一把好手。

 为了笼络臣子简直脸都不要了。

 [唐高宗]:我耶耶分明是真情流露!

 [凤秦史官]:我们二世陛下也是真情流露!

 [东秦史官]:……你真敢说啊?

 [北秦史官]:始皇帝陛下和二世陛下还在群里呢。

 [东秦史官]:不错!我们大秦陛下就是真情流露!

 众人:……

 秦朝的史官胆子可真大。

 [秦始皇]:朕记得@魏武帝也会说甜言蜜语,但他名声不佳。

 凭什么把他儿子的好名声都归功于会笼络臣子?分明就是靠着实打实的功绩,那赵匡胤定然是自己功绩不够,才故意混淆视听。

 曹操:?

 你要打击赵匡胤你就精准打击,扯我出来说事干什么?

 曹操选择拉更多的人下水。

 [魏武帝]:@清雍正,这个也爱对臣子说甜言蜜语,不要光说操的不是。

 [清雍正]:……朕怎么就甜言蜜语了?

 “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这不是在表决心吗?这和甜言蜜语有什么关系!

 他就是这样的人,他说话就这样,他才没有故意说好听话哄人!

 陈寿发现这群人是真的很擅长把话题扯开,还越扯越偏。

 [陈寿]:不如还是说一说二世如何收拢六国人心的吧?

 [汉高祖]:!

 刘邦虽然和好兄弟们一起打天下的时候关系特别亲近,但真正坐拥天下

 之后?()???@?@??()?(),

 多的是人不服气他()?(),

 造反的就有不少。

 当然()?(),

 这里头双方都存在问题。

 功臣觉得自己受了亏待()?(),

 刘邦也觉得功臣太过贪心不服管教。

 事已至此,刘邦就想看看秦二世是怎么解决藩王封地不够乖顺这个问题的。

 毕竟到他这会儿,其实六国余孽也没有完全断绝。只不过大汉搞分封,有一些六国旧贵得到了裂土封侯的机会而已。

 比起一口粥都不肯给旧贵施舍的秦朝,汉朝好歹愿意分他们点东西吃。所以六国余孽没有特别大的反弹,更倾向于找机会封侯,也给自己挣一份家业。

 但刘邦这几年可是收回了不少封地,哪怕是那些藩王造反在先,也多多少少留下了隐患。

 何况封侯也没那么容易。

 幸而他们还不知道刘邦的孙子搞了削藩、曾孙搞了推恩令,不然更难管。

 [陈寿]:之前说过,二世对齐地用的怀柔之策。不过他的怀柔并不是一味地忍让,而是直钩钓鱼。

 齐地为什么闹腾呢?

 因为是当地的儒生在闹腾。

 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切中要害,比如把儒生都搞到别的地方去。

 儒生中少有一心钻研学问的,先秦时期大部分儒家弟子还是想做官。所以把人钓过来并不难,就看皇帝愿不愿意给出自己打算重用儒家的信号了。

 秦楼桑显然给了。

 先把最跳的引来关中,关中是大秦主场,不怕他们闹出幺蛾子来。没了领头羊带头闹事,剩下的普通儒生还不好对付?

 至于大儒如果不服管教——

 [陈寿]:二世继位之初任命了不少大儒为高官,然而法家等弟子不肯坐视。互相倾轧,至二世十年,第一批大儒已所剩无几。

 法家最擅长用律法对付敌人。

 这些习惯了在齐地法度宽松之地享受贵族特权的家伙,来了咸阳后迟早因为作风问题触犯律法被治罪。

 [汉高祖]:始皇帝镇压了齐地十年,秦二世对齐地怀柔了十年,也该差不多安分下来了。

 就算再有闹腾的,也是小猫三两只。

 何况朝中只是第一波大儒没了,后续还有其他新来的呢。第一波大儒离开齐地十年之久,影响力恐怕也早就不剩多少。

 刘邦怀疑以秦楼桑的黑心程度,估计大儒一走他就开始挑拨离间。

 在齐地培养新的领头羊,然后把领头羊继续薅去咸阳为官。反复如此,最后齐地就不剩什么名士大儒了。

 这样会让齐地学子继续坚持走儒学路线吗?或许吧,但就算儒学在齐鲁深深扎根,也不会妨碍到大秦。

 因为这个时候的儒生,已经不会再故意闹事为难秦朝。他们有了晋升渠道,哪里还有空折腾那些损人不利己的事?

 大秦灭亡后儒家拿到好处了吗?

 难说。

 兵家和道家倒是拿到了不少好处,一个靠军功裂土封王,一个靠汉朝早期无为而治在朝中大放异彩。

 儒家费尽心思用舆论打击大秦,但是汉

 王朝的统治者并没有因此就重用大儒。儒家只好又一股脑跑去吹捧汉皇()?(),

 再绞尽脑汁寻找出头的方法。

 终于给他们找到了大汉以孝治国这个点()?(),

 可算有了点名姓。再一步步扩大朝堂影响力?()16??╬?╬?()?(),

 最后反客为主。

 这么费劲()?(),

 远不如秦楼桑给他们铺的路好走。有脑子的都不会再闹了,还会因为“秦二世扶持儒家”而对他大肆称赞。

 汉朝皇帝们想了想汉初儒生们是怎么吹汉皇的,大概就知道他们是怎么吹楼桑的了。

 [陈寿]:再说楚地,楚地存在大量占山为王的旧贵族,难以清理,也不服管教。始皇帝巡游镇压,效果并不理想。帝崩后,楚地旧贵第一个起兵造反,还是县令领头。

 [陈寿]:二世以为,楚人能反,靠的是有兵有粮。而他们能兵粮丰足,则依靠楚地地势。然而楚人多向往中原富庶,许多楚人其实并非自愿待在楚地。

 先秦时期,楚国大半国土都不算是什么好地方。和穷山恶水比起来,也就好那么一点点。

 就像秦国以前也向往中原一样,他们这些被中原斥为“蛮夷”的,谁不想占有三晋之地呢?

 [陈寿]:始皇帝驾崩后各地反叛,平乱后二世以雷霆手段收拾了中原叛军。而后令军队假装力有不逮,引诱楚人出击。

 [陈寿]:楚人企图趁机吞下三晋之地,轻易远离了故土。然大秦还有几十万将士戍守百越,自南向北,夹击楚军。

 [陈寿]:史册记载任嚣病重,令赵佗领兵出击。赵佗过楚地时不曾约束士兵,致使楚地大小豪强遭受劫掠,平乱后二世曾下旨斥责。

 [秦昭襄王]:……这小子怎么比寡人还无耻?

 赵佗那是没约束好士兵吗?那不就是得到二世的命令故意为之?

 先把难搞的敌人骗出去杀,再把留下的造反预备役犁一遍。

 别人问起来他两手一摊表示自己也无可奈何,毕竟他身体不好管不了那么多。而且战乱的时候百姓遭殃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这可是战乱不是太平年间。

 ——这里的百姓特指有名有姓但家道中落大不如前的小贵族。

 [魏文帝]:赵佗替二世背了骂名,恐怕就此以为自己成为二世心腹了吧?

 可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给皇帝担骂名的,黑-道老大找人顶罪都知道找个对自己特别忠心耿耿的呢。

 [宋太祖]:朕说什么来着?秦楼桑就是惯会蛊惑臣下!

 [明武宗]:宋太祖是不是嫉妒了?费劲讨好文人,结果还不如秦二世说说甜言蜜语来得有效,心里很难受吧?

 [宋太祖]:关你屁事。

 [明武宗]:不关我的事,但也不妨碍我笑话你。

 朱厚照平等地讨厌一切捧文人臭脚的家伙,毕竟他就是那个被文臣集团联合起来压制的倒霉蛋。

 为了和文臣集团作对,朱厚照折腾出了不少事。史学界对于他的死亡原因存在质疑,怀疑是文人集团下手。

 不过就算他们没在这件事动手,也有确凿证据证明文人刻意污蔑他的名声。

 在书册中给他造了不少谣()?(),

 将他写成了个耽于享乐的奇葩皇帝。

 陈寿已经学会无视这群人见缝插针的打嘴仗了。

 [陈寿]:叛乱平定后()?(),

 二世以补偿为由哄骗豪强迁居楚北?()?[(.)]??。?。??()?(),

 以更为肥沃的楚北官田换取他们在楚南的田地。

 [陈寿]:失去楚南山脉的阻隔后()?(),

 豪强在楚南几乎无险可守,一旦闹事便能轻易镇压。背后的险峻山峦反而落入秦人手中,更方便大秦调度军队,前后夹击。

 李世民突然反应过来。

 [唐太宗]:何止?若百越有异动,从楚南攻过去也方便很多。

 往北可以镇压楚人,往南可以镇压百越。虽然同样存在被楚人和百越联手夹击的可能性,但前提是两边能互通有无。

 秦朝要是将南北彻底切割,两边根本没办法通信。这可不是平原地区,还可以绕路。

 山脉那么多,你怎么绕?

 [汉光武帝]:看得出来,秦楼桑懂军事,但是只懂一点。他把地势险要被山脉包围起来的区域都占领了,敌人则全部驱赶去了平原。

 看看大秦屯兵的地界,除了北境外,就是关中、巴蜀、湘、赣。然后北境有驻军,把整个平原半包围了起来。

 这不就是瓮中捉鳖?

 虽然良田沃土丢给敌人了,但敌人没什么险峻之地可以守。大秦铁骑朝夕可至,敌人不都是他粮仓?

 [魏武帝]对此很无语:他这个思路怎么像胡人的思路?

 [魏文帝]:父亲您忘了?秦王室祖上也是养马游牧的。

 [魏武帝]:……

 秦政扶额失笑:

 “阿苏,你怎么拿六国余孽当给你种地的工具人?”

 扶苏崽正摆弄着玩具,闻言疑惑地歪头看阿父,不知道阿父在说什么。

 秦政捏捏他的小胖脸:

 “玩你的吧。”

 驻军把险要之地占领了,平原上有一点异动就能堂而皇之出兵。无论南北西哪一方都有大军能冲出去,根本防不胜防。

 冲出去之后还能顺便跟犁楚国百姓一样把中原这群人也犁一遍,一举两得。

 但要做到这一点,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

 毕竟大军那么多人驻扎在一个地方,粮草总不能全靠赋税支援吧?大军得能自己产粮减轻压力,屯田为佳。

 可是屯田又牵扯到另一个问题,将领带兵屯在易守难攻的地方,皇帝不怕他们拥兵自立吗?

 秦政心道儿子可真是大胆。

 无论是湘、赣、蜀还是北境,都是非常不错的边陲领地,自立为王之后就能高枕无忧,别人想打过来都不容易。

 秦政对武将过于信任,这个毛病好像也遗传给了儿子。

 [秦始皇]:屯兵湘赣等地的将领都是谁?

 [陈寿]:王离、章邯等人,关中还有韩信坐镇。

 秦政:那没事了。

 秦政知道韩信,红包群的各位但凡了解古代历史的,都劝始皇帝赶紧把韩信收入麾下,兵仙好骗的。

 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