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逍遥 作品

第733章 进退自如

 青食饮品部,采购主管温国志翻阅着四大明星产品的Bom,大感头痛,销售额的翻倍意味着原材料要翻倍,从青食自己到供应商都要适应这个产能爬坡的节奏。 

 就不说饮料本身的生产,光是包材数量都要以千万计,玉阑和陈清的配套能供应得来吗?他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仅瓶身瓶盖这种要完成两亿销售额目标,就等同两亿个数量,何况还有瓦楞纸箱、包装标签等等。 

 此刻,他真想斥骂罗学杨,你这家伙定下两亿的数额,究竟是一拍脑袋决定的,还是考察过供应商能力,同时也对王浩峰一类人的酸话越发理解,给青云食品做供应确实有汤喝,还是肉汤,青食不倒真能吃一辈子,白让出去,罗总也是真狠下心。 

 他电联相关供应商到青食开会,做供应能力摸底。 

 青食的包装供应商主要集中在玉阑陈清两地,一则是成本便宜,无论工人价格,还是原材料运输,都好过千里迢迢运来成品。 

 二则包装材料相对来说技术含量没那么高,引进技术就能生产,反观食品加工机械和添加剂,正处于大量进口疯狂补课的阶段,普通厂子赶不上趟极度缺乏竞争力。 

 摸底的结果让温国志寒心,虽然青食是他们的大客户,至少一半订单都是青食给的,但自身水准和服务态度两方面都没跟上脚步,要么死乞白赖的求饶,说顶不住搞不定,要么顾左右言他,含含糊糊惹人生气。 

 “青食这两年跑的太快了,大伙实在追不上,还望温主管见谅,给出科学合理的要求,别搞突然袭击,咱们各家厂子不像青食,能批钱发奖金,三班倒鼓励加班加点。” 

 温国志气极,一种倒反天罡的愤怒充斥胸膛,会议刚散就马不停蹄去找罗学杨诉苦。 

 “总监,他们国营厂子的风格你也清楚,都是自命不凡之辈,明明半死不活,不是青食拉了一把,狠狠用订单喂起来,早就垮了,现在对待大客户,一点服务意识都没有,摆明要拖后腿。 

 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非要跟他们合作,青食完全可以自己做。” 

 “先喝茶,消消火。” 

 罗学杨极具静气,硬是耐着性子等温国志吐槽完,直到他说得口干舌燥,再蹦不出新词,方才缓缓开口。 

 “你做采购,拿着钱买人家东西,自然能趾高气扬,对谁都挑三拣四,可咱们青食还有其他部门,还有其他业务,不都是花钱,再者说来,钱不是万能的,有些问题绝非赚钱盈利就可以推平的。 

 我们必须得在全局角度思考问题,食品设备生产机械,青食能做吗?能,生产配料包装材料,青食能做么?也能,乃至于广告营销、物流运输、零售到家,只要手里有钱,没什么不能搞的,青食可以把钱都揣自己兜里,不让别人赚到一丝一毫。 

 但是这样,你觉得妥吗?” 

 温国志听得脊背发寒,结巴道:“也,也没必要做这么绝吧。” 

 “绝不是最高级,而是比较级,或许在你看来,这不过是完善青食生态的一部分,还有很大余地,但在别人看来,你就是猛龙过江不怀好意,哪怕现在老实,也是司马懿王莽,装出来的样子。 

 你看玉阑玻璃厂、陈清瓶罐厂、玉阑金属容器厂、玉阑塑料厂这些家伙们不思进取,一副奄奄一息的模样,可要青食在玉阑搞这些业务,他们立刻就会生龙活虎,虎视眈眈盯着我们,说不定什么时候敲一闷棍。 

 刘明现当初大搞罐头厂,也觉得自己是在响应号召顺应潮流做贡献,但在人家看来,他就是来捅最后一刀的,逼迫退场。” 

 “这,不讲道理啊,就算青食不搞,别人也会搞,跟我们霸蛮,是瞧我们态度太和蔼吗?再说,青云不用怕他们呀。” 

 “非也,非也,树大招风。”罗学杨微笑道,“人家会觉得青食已经很好,还四处伸手就是贪婪无状,进而产生无端联想,责怪青云是不是什么都要做,将来吃喝拉撒睡都望青云脸色。双拳难敌四手,青云凭什么不怕?” 

 温国志震惊道:“太夸张了,青云哪有那个本事。” 

 “是啊,青云没这个本事,但别人会煽风点火,望着青云不断盈利,他们却举步维艰,看着青云挥舞外汇进口产线,他们直流口水,彼此又是脸贴脸住在一起,你说人家要不要担忧?”罗学杨道,“更关键的是,罗总和青云不希望有人这么联想。” 

 青农成功的原因在于聚灵液改造的种子优于同阶,抓住供应不足的空挡,异军突起横扫市场,但在反复讨论,进进退退的过去十年,能安然存身更多是给普通农户带去好处,走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 

 所谓一家带动千家种、千家养、千家采的含金量。 

 青食成功的原因则在于清兰不断的投入,包括资金技术人才,这些东西将大家连接起来,得以发挥本事创造辉煌,而在其背后保驾护航的是青云清兰的双重名声,前者根正苗红的土,后者慷慨大方的豪。 

 这样还要针对,既辜负增加收入的工人农户,也对不起水泥厂打火机厂磁带厂这些合资工厂。 

 如此情况下,罗学云绝不希望大家将青云视作贪得无厌的饕餮,仰仗自己资金浑厚横冲直撞,哪里都想咬上一口。名声一旦坏了,很多事都会变得难办,青眼也会变成白眼。 

 既然地区有相应的配套厂,给他们订单,帮他们升级改造的好处将会远远高过自己干,从无到有起步的项目太多,将会大大拖延前进的脚步,同时也会增加负重,不是挑担子,而是扛着汽车斗,很容易事情没做成,先把自己搞垮。 

 就像袁晓成吐槽罗学云,做重资产制造型食品商,哪可能一日千里,立刻见效,不舍得分工让利,可就真是一个人盖屋,从担泥脱土坯到伐木做柱梁,何时能住人? 

 从这种角度来说,王浩峰一伙人有些没良心,真把人家当拐杖,度过尴尬期就想甩掉单干,不讲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