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逍遥 作品

第701章 青云不辜负(第2页)

 可偏偏有清醒人,如罗学盛、罗学平这般,洞悉情理明知进退,他已经看到自己跟这些人的差距,还会越拉越远、越来越远,直到彻底追不上,就像当初跟罗学云一样。 

 “他爸,村里要开大会,叫当家人都去礼堂,你明天有空就去,没空俺就去听听。” 

 罗学方失魂落魄回到家里,妻子正在做饭,见到他进门顺口说道。 

 “什么事要开大会?” 

 “不知道哩,听昌哥说是大好事。咦,你咋那,跟丢了魂似的。” 

 “上班事情太多,累到了,休息休息就好。” 

 “那你先躺沙发上睡会儿,饭好了我叫你。” 

 “嗯。” 

 若是往常,罗学方肯定要兴致勃勃窜门打听,沿着大路两侧,都是坡上洼里搬出来的罗家刘家人,村里有什么消息保不了密,肯定能问出风声。 

 但他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兴致,只想好好睡一觉,忘掉今天像猴子样窜来窜去,做着损害青农肥自己的丑陋行为。 

 翌日,罗学方恢复活力,参加村里的大会,在文化广场的礼堂,乌泱泱坐着全村老少,说是当家人参加,实际上有空来看热闹的,都允许进来。 

 曹国宏已显出老态,不经意冒出来的白发和越来越多的皱纹,无一不佐证他不再是当年走十几里山路,都不带叫苦叫累的壮小伙,但今天,他很高兴,仿佛焕发青春一样充满活力。 

 “老少爷们,大好消息。”曹国宏毫不拖泥带水,一句话把全场气氛炒热,起哄声将话筒都震出杂音。 

 “安静,听我说。上头重新划分山林,南山头、栗树林往西南的几条争议山岭,现在确定要归村集体所有,也就是我们黄岗村所有,我们不仅拥有所有权,还有经营权,同时也要担负起保护的责任……” 

 礼堂先是一阵沉默,旋即爆发热烈的掌声,从第一排到最后,从老头到小孩,都激动地鼓掌,包括兴致缺缺病恹恹的罗学方。 

 若是从前,大伙不一定反应这么快,甚至可能反而要抱怨,荒山荒林给村里管,大家伙除了得到一些不成样子的木头当柴烧,还得肩负起防火防盗重任,动不动就要出义务工栽苗维护等等。 

 但现在不一样,许多人都在青云上班,广泛接触外界信息,开始关心外界大事,关心自己的利益,没在青云上班的也得到熏陶,青云很明白且直接的模式,有耕地做产出就是持续的收益,任何一种经济作物在青云的羽翼下,都能带来不菲利润,丰富大家腰包。 

 “宏叔,您叫我们过来是想商议把山林承包给青农么?”有人恰到好处提出疑问。 

 “不是。”曹国宏微笑道,“我曾问过学云的意见,他不仅不承包新划来的山林,还要把承包南山头后种植的桃树还给村里。” 

 礼堂一片哗然,三三两两交头接耳只是苍蝇嗡嗡,整个礼堂数百人说话,就如同雷鸣,关键很乱,乱就叫人心烦。 

 “陈连,学云是什么意思,不管村里了吗?” 

 不知谁说了这么一句话,全场愈发闹腾,连罗学方都忍不住惊疑起来,看向四散而坐的罗学杨、刘明理、陈连等人,他们是青云核心,罗学云做重大决定不会不通知他们。 

 “没有这回事,黄岗是青云的家,乡亲们是青云的家人,任何时候青云都不会甩掉家人,不会辜负家乡。”陈连高声道,“还请大家安静,听宏叔说完,既然宏叔说是好消息,就一定不会是坏事。” 

 众人这才醒悟,黄岗都是靠青云发展起来的,这一点曹国宏很明白,若是罗学云不管村子,他绝不会喜笑颜开,说什么大好消息。 

 “学云之所以还回南山头,是想成全村里,成全大家。”曹国宏道,“借此希望每户都能分到半亩左右适合栽种果树的山地,作为家里持续的出产,将来每年光靠水果收入,就能养活一家人,再加上班工作的,黄岗走在致富前头,家家户户过上富裕生活指日可待!” 

 “宏叔,不开玩笑,真能每一户都分山种果树?”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我说大话,还能下得了台嘛。” 

 曹国宏道:“我问过学云,这些山林该怎么经营才能赚多赔少,他给我的意见是形成统一的效益模式,联合张岗叶岗做成特色,不光产出水果,将来还能做旅游,愈发带动田集发展,还给我参考目标,叫我学习什么‘梅茶鸡蜂’、‘稻渔共生’、‘桑基鱼塘’之类的理念。 

 这些东西我这个老头当然是搞不懂了,不过黄岗人才多呀,都在青农上班,肯定有明白的,你们要是有心,下班帮村里做做设计,村里请你们吃几顿好的,要是不乐意给家乡干活,非要青农派出农技指导,我也没办法,反正交的钱都是给你们发工资,肥水不流外人田。” 

 当即有人叫道:“宏叔放心,我们保证热心为村里服务,就算是请假,也先顾好村里,不用麻烦公司。” 

 “学云不在,盛哥可在呢,当着总监的面挖墙脚啊你。” 

 “怎么滴,别说当着总监的面挖墙脚,总监自己都得挖墙脚。” 

 众人哈哈大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没有什么比挣钱更痛快的事。 

 曹国宏继续道:“村里有两个方案,第一就是实分山地,大家尽量在统一安排下种植,但哪片山地哪片果树还是归大家伙自己照顾,成本和收益独享。第二就是村里统一经营,建立合作社,支出收益摊开,每年结余按照份额分给每家每户……” 

 礼堂顷刻冷淡下来,有过经验的大伙用鼻子想,都知道选第一个方案最好,哪怕自己忙不过来需要请人,成本支出却都是明摆着的,而第二个方案可操作空间就太多,最后吃亏都不知道哪里亏了。 

 只是没谁敢轻易张口,哪怕最活跃的几个人,都不想做出头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