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逍遥 作品

第692章 致富

 差距是最好的教科书,所有人都逃避不了,乡里出了个吴金明,对其他人就是最大的震动,都是差不多的起点,凭什么他家可以,我们不可以? 

 不管大丈夫当如是,还是彼可取而代之,总有人不甘心,总有人想效仿,于是郭明一般的有心人便琢磨起来,想办法跟上去。 

 得到叶帆肯定的回复,郭明心脏砰砰跳个不停,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延伸到社交关系就是依赖亲朋好友,对外来人陌生人警惕,就连走街串巷的货郎都要提醒孩子小心,别是拍花子,更别说涉及重大成本支出的经营活动。 

 若非乡里有吴金明这个活例子,不遗余力做广告宣传,再加上收割机踏踏实实真帮上大忙,郭明等人未必乐意跟青云公司打交道。 

 “叶经理,能请你们去我家地里看看实际情况吗?能不能盖大棚,应该种什么菜,然后咱们再聊如何合作。”郭明谨慎问道。 

 叶帆爽朗一笑:“当然可以,我们双方合作绝非一锤子买卖,须得你知道我们能做什么,能给你带来什么,然后才签合同做事,就跟请机器收割小麦一样,总得你们看到实际效果,知道费用,再来合作时双方都省事吧。 

 种菜也是一样,盖棚只是个开始,如果你们青睐露天方案,喜欢其他作物,也可以不跟吴金明一模一样,我们青云农业不光有蔬菜,还有水果,还有药材,还能养殖家禽,目的都是脱贫致富,方案却各种各样。” 

 郭明大为羡慕,惊喜道:“你们公司这么厉害,什么技术都懂,什么种子都卖吗?” 

 “哈哈,那倒不是。”叶帆笑道,“只是领域比较广,并不是什么产品都具备,若是咱们省附近种不了的作物,肯定就不会研究。” 

 “那也很了不起。”郭明道,“吴金明种了贵公司的田黄麦种,听说专门有面粉厂收购,要单独上机器打面粉,做面条好吃得很。” 

 叶帆闻言,兴头顿时上来:“不止嘞,我们田黄麦是上等的硬质麦,种子休眠期长,哪怕成熟期遇到阴雨天都不易发芽,吴金明家的麦子收成可高,比你们乡其他农户高出百分级,收购价格还高些。” 

 面粉的等级划分主要靠蛋白质含量,一般超过百分之十二点五,就算是特制一等面粉,颜色白,面筋强度高,筋高筋低指的就是面粉蛋白质含量,传统小吃面筋就因之得名。 

 面包面条方便面这些需要高强度和良好弹性的面制品,通常需要筋度比较高的面粉,则其麦种一般就选硬质麦,玉阑往北都是传统面食地区,可以不吃米饭,不能少面粉,因而这些地区除了丘陵山区少量种植水稻,大部分都是硬质麦。 

 但在秦岭淮河以南,通常以米饭为主食,气候也比较温和,便喜欢种软质小麦,其磨出的面粉可以做糕点、饼干等饭后甜点。 

 听到郭明说起这个问题,叶帆当然高兴,对于农民出身且从事农业的一份子,他最高兴自豪的不是农产品卖出多少钱,钱数久了真的会麻木,而且越数越想要,没有尽头,反而是在农业技术上的成果,什么时候讲都能大声疾呼。 

 田黄麦和田黄稻是青农职工最骄傲的东西,说出去倍有面子,不光是自家人吃了说好,香甜精细有味,关键消费者喜欢,饭店订购田黄米青云菜作为招牌,商店出售陈清方便面带动人气,结结实实大成就。 

 此外,郭明这样的传统农户都被吴金明吸引,夸赞田黄麦种,想要盖棚种菜,还勇敢大方地邀请收割机抢收小麦,对以叶帆为首的青农机械服务小队是莫大的鼓励。 

 出发之前,罗学云、田秀禾、钟乐每个人都叮嘱一番,说青农服务队不是来“卖钱”的,靠机器收割赚什么技术费,而是来宣传的,来帮忙的,来打广告的,态度一定要好,做事一定要稳。 

 事实正是如此,收割价格定高,问津者寥寥,他们宁愿采用人力苦熬,要命的是夏雨狂邪,常来常往,若是非要求保本甚至盈利,不但亮相失败,还要被迁怒。 

 翻阅历史清晰可闻,不患寡患不均,若是这场夏雨有人花钱熬过去减小损失,有人舍不得钱遭受重创,两者之间一定会有怨愤,青农的角色休说光辉,不被抹黑就谢天谢地。 

 既然这样,还不如赔本赚吆喝,把名声赚到手,一方面压低费用,尽量普适农户,顺带把致富模范吴金明推出来,作为活广告,另一方面联合当地,组织农机下乡,使这项行动具备半救灾性质。 

 如此双管齐下,青云这个外乡招牌在农户心中就算立下信誉,将来再谈种苗销售、技术服务甚至农产购销啥的,就会事半功倍,大家伙把青云当朋友,认可你是个好人。 

 想到这里,叶帆也不禁叹气,青食比青农赚钱自有它的道理,只要打广告进超市,疯狂宣传营销,总是能带动消费,因为它的顾客是城里人,兜里有钱,相比自给自足的村里更习惯买买买,不觉得买现成的有什么罪恶感浪费感。 

 然而青农的客户却都集中在广大乡野,尤其是罗学云看重的技术农业,传统的种子禽苗肥料饲料也好,新兴的农机服务技术方案也罢,大头仍要靠农户,然而农户的戒备心很高,对本钱也看重得很,陌生人要来插旗,必须得耐心。 

 先有当地人做中介引荐,然后有人获得明显好处做例子,最后再彼此交心,确定合作。 

 可即便是这样,也不能保证成功率多高,收益率多少,毕竟农村问题极为复杂,要综合多种因素的,但叶帆也知道,青云农业要做大做强,只能往这方面发展。 

 他也是山村边边土生土长的娃子,打小就在泥里撒泼打滚,耕地什么情况,再了解不过,若以传统种植养殖为根基,哪怕青农再厉害,天花板有限,还得背上重重的包袱。 

 人多地少四个字揭示奥秘,种一块地,要跟前后左右最多四家人打交道,若涉及用水施肥除草,还会增加矛盾,别说流转土地究竟如何,尚不能明确,即便明确,青农能搞的耕地也有限,每多一亩就要忧愁很多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