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逍遥 作品

第639章 树人

 秦远山望着院中吭吭哧哧干活的秦泉,深以为然地点头,道:“诚哉斯言,小泉上有俩姐,全家四人一齐使力,严防死守管他学习生活,仍旧免不了轻浮好玩意志不坚的毛病,可见老子英雄儿好汉,家风清正代代传这种事注定是做梦,可遇不可求。” 

 罗学云同样把眼光投射去,忍不住道:“能把孩子教养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接受高等教育就打败许多同龄人,工作生活都态度端正,脾性也好,你再怎么训他,都不过是埋怨两句闹闹性子,没有红脸。 

 还要怎么英雄好汉,怎样家风清正,做第二个你,还是捏成你想要的样子?说心里话,云云月月长大能跟他舅一样,我就谢天谢地,没有变成膏粱子弟,祸害一方。” 

 “这倒是,毕竟家境不同,处在你现在的情况,确实要考虑更多问题,不过,也不是坏事。” 

 “嗯?我都愁死,还不是坏事,真不心疼外孙们啊。” 

 秦远山端着茶杯悠然道:“真要是虎父无犬子,还怎么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天下还能有汉武明祖的翻身之地么?儿孙自有儿孙福,你才多大,不必像我暮气太重,思虑子孙传承。” 

 罗学云倒是认可秦远山这话,他做农业这行,很清楚就连植物想要保证优良特性,最好就是无性繁殖,直接从母体切割茎叶根等扦插、嫁接、分株等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但人嘛,不就是这个毛病,站着说话不腰疼,客观的时候是真客观,什么道理都讲得明白,轮到自己立刻分不清黑白,所有才有大义灭亲之说,便是秦远山想得清楚,念叨着儿孙自有儿孙福,可不还是整天训斥秦泉么? 

 “跟我年纪没什么关系,孩子还小,一切都有可能,须得关心慎重,反倒小泉这般年纪,多半本性已定,再怎么磨炼心志,都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罗学云似劝似讥,秦远山却淡然一笑。 

 “你说得对,儿大不由娘,本性这种东西长期潜移默化形成,到二十来岁大抵定下,就算没爆发,也很难改,可这并不意味着就放任自流,任何时候,只要一个人他有父母师长,都还是该多提醒多教训,使他常常能审视自己,不至于犯下大错。” 

 “你多虑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依我看,小泉不是那样的人,他现下跳脱只是年轻气盛,心气未定,等年岁大起来,阅历增长,慢慢就会稳定。” 

 罗学云说着,不免想起自己将电动剃须刀赠送给秦泉的场景,也是借刮胡剃须劝谏秦远山对儿子“高抬贵手”,也是在这间屋子,往事历历在目恍如昨日,真叫人感叹韶光易逝。 

 “青云中学的事劳您多费心,将来这个校长还要落在您身上,想想学校的孩子围着你喊爷爷,该是多么快活,为他们,你都不能跟挤牙膏式的完成任务。” 

 “你小子惯会使唤人,把我全家呼来喝去。”秦远山吹胡子瞪眼。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老秦,前半辈子种庄稼,后半辈子育孩童,这不是升华么,将来桃李满天下,还会埋怨我不么?这是请贤达出山,什么呼来喝去。” 

 秦远山没话讲了,所谓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他秉性如此,还是期望能做些事情,要不然也不会答应到青云上班,老头傲娇得很,不希望别人把他当作靠女儿女婿的人,能接受瓜田李下,正是觉得对家乡尽力的意义大过个人虚名。 

 “青云中学的事交给我吧,秦亮并非不懂道理的人,联合办学,保留工作和编制,待遇还能提高,想来绝大部分人没法拒绝,何况……” 

 秦远山顿了顿,道:“你罗青云想做的事,别说一个田中,就是田集恐怕都阻挡不了,态度既然摆出来,秦亮得好好思量了。” 

 罗学云耸了耸肩:“别说得我跟蟑螂恶霸似的,本来就是我占理,他理亏。” 

 秦远山不想再追问这些稀奇古怪的词句什么意思,摆摆手道:“时候不早了,你要不留下来吃饭,该打道回府了。” 

 …… 

 甭管在外面有多少郁闷惆怅,多少不能诉说的心事,回家看到老婆孩子,罗学云就宁静了,诚然古老生活哲学讲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晴备雨伞暖备寒衣之类的道理,可若是一味思虑苛求有备无患,反而陷入其中,毕竟人算不如天算,活在当下或许更重要。 

 “再过个把月,就不是随便能哄的三岁小孩喽。” 

 罗学云讲的三岁,不是老人喜欢论的虚岁,而是货真价实的周岁,再加上俩孩子生来富贵,吃喝均衡有度,动静长短适宜,远比同龄人健康强壮,渐能自理生活。 

 穿衣穿鞋、自己拿着勺子吃饭、整理玩具擦桌子什么的,都很顺手,图画书会看、放音乐的录音机会盘,任谁见到都要夸一句好孩子,真聪明。 

 然而罗学云的忧愁亦来源于此,孩子好奇心和活力都是旺盛无穷的时候,要学什么东西,养成什么习惯,正合时宜,若是错过,年纪越长,杂念越多,所花费的精力越大,见效反而越慢。 

 就不说外语了,光是普通话,若是不能打小接触标准口音,等方言某些腔调固化,长大真的很难纠正,还有绘画乐器运动什么的,此时正容易建立兴趣,打下基础。 

 他有时候一想,这不就是鸡娃么,非要孩子学这学那,懂这懂那? 

 可罗学云出发点真不是为这,有些人鸡娃的目的,说到底还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那套想法,本身是希望孩子更多加分项,将来升学进社会能如鱼得水,更轻松美好些。 

 他却是想培养孩子审美品味,锻炼思维能力,提高专注力,将来生活中有一趣味调剂,不至于一旦独处孤孤零零,没有爱好支撑,甚至步他的后尘,需要重头再来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衣食住行这些外物,俩孩子从出生时候就有了,完全不需要将来再奋斗,唯一担心的就是能不能长成健全的人。 

 若是搬到江城或者香江,固然能接受到精英教育,高级讲师按小时收费请到家里,外国语言老师环绕式学口语,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喜欢什么就学什么,不需等到第二天。 

 可这样,罗学云又怕孩子“无根”,因为接触不到乡土,离开家乡玩伴,打小没吃过苦,没见过穷,将来长大再见恒恒昭昭苦儿这些兄弟姊妹,连堂表都分不清,回忆谈起便如迅哥儿对闰土,陌生而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