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这么一说,不仅是皇帝觉得奇怪了,就是今天来的武勋都感觉奇怪了。要知道以往只要武勋想要做什么,文官都是要反对的,而现在贾琮要做的,几乎就是要动摇国本的事情。
盐铁专营,可不是说着玩的,朝廷一直都在打击私盐,逮到了那就是杀头的大罪。就是铁放的稍微宽一些,但民间也没有特别大的炼铁厂,多是一些铁匠铺,买的也是朝廷的铁,就是一些有关系的,也就弄些土高炉。 这些高炉,产出的铁质量一般都很差,也就是用来做农具还可以,做武器肯定不行。这样的情况下,突然来了一个要建设大型钢铁厂的武勋,文官居然没反对,这很不正常。 不过皇帝已经问话了,一众文官也不好不回话了,是以就见内阁首辅李阁老行礼道:“回皇上,臣等以为,兹事体大,不好妄下结论,最好押后再议。毕竟此事关乎朝廷大计,如果影响了朝廷税赋,致使税赋大减,那可就不好了。” 这时户部尚书田文镜也说道:“皇上,李阁老所言甚是,今年虽然国库入账颇丰,但支出也大啊,现在国库已经只有一千多万两白银了。虽然秋税还没有完全押解进京,但来年的支出也要大涨的,江南省可还等着银子治理水患呢。不过贾大人既然能够拿出那么多银子建设钢铁厂,为什么不能将国库欠银给还了呢?” 皇帝一听心里一动,立即问道:“噢,荣国府竟然还欠了国库的银子,有多少?” 田文镜赶忙回道:“回陛下,荣国府在先皇三十八年,也就是三十四年前,从国库借了八十万两银子,想来贾大人家大业大,肯定能将这欠银给还了,对吧?” 贾赦一听,哪还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贾史王薛再加上一个甄家,他们五家一起,一共接待了六次先皇。而接待的时候,谁是主家,谁就多花钱,其他几家则是出力。其中贾家接待一次,王家一次,甄家四次,这八十万两,就是当年接待先皇欠的。 其实他们欠的远不止这些,不过大头算在了甄家身上,毕竟甄家接待了四次,这可是极度长脸的大事,所以他们欠的最多,不下三百万两。当然宁国府欠的也有,毕竟接待皇帝,是荣宁二府一起,怎么可能只让荣府出呢?所以算上甄家、王家,他们三家一共就欠了四百多万两白银。 只是这银子怎么用的,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先皇也没有想过要让他们几家还。但现在田文镜说了出来,贾赦还真不好说不欠国库的银子,毕竟当年欠条白纸黑字可是写的明明白白。 不过这钱可不好还,贾家如果还了,那其他几家还不还?比如甄家,他们可是欠了三百多万两,他们虽然家大业大,但拿出三百多万两,也是要伤筋动骨的。也就王家好些,当年他们负责管理各国进贡朝贺事宜,与海外有着贸易往来,家里根本不缺银子。 不过为了不那么特立独行,所以从国库也借了一笔银子,只是没有贾家那么多。当然这是四大家族和甄家,他们是接待先皇花的,还有很多其他的家族,也因为各种原因向国库借了银子。只是这个银子可不好还,谁先还必然是要犯了众怒的,贾赦这会也有点骑虎难下的感觉了。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那是必须说点什么的,看了看一众勋贵,他们都是低头不语,显然都不想为这事出头,无他好说不好听啊。贾赦想了想,对着皇帝行了一礼,然后说道:“但凭皇上做主。” 这个时候贾赦还能怎么说?直接说那是花在先皇身上的吗?显然不能,因为那是在打皇帝的脸,所以他只能取巧,直接说但凭皇上做主了。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反正贾家现在不缺银子,如果皇帝真的不顾脸面,非得让贾家还钱,那么贾家还了就是。 只是这样一来,皇帝就是刻薄寡恩之人了,毕竟谁都知道贾家的银子是怎么欠的。而且这次还了银子,其他人也不好说贾家什么,毕竟这可是皇帝亲自要的,不给面子行吗? 皇帝的政治智慧可比贾赦要高的多,哪里不明白贾赦的意思,不过看了看贾赦,又看了看一众低着头的勋贵,以及那些仿佛事不关己的文官。皇帝心里那是膈应的不得了,一方面是因为文官,毕竟欠国库银子最多的,就是勋贵以及皇亲国戚,文官在这里提出来,不就是让他和勋贵对着干吗? 另一方面就是勋贵,整天不让他省心,如果勋贵们不欠银子,他也不用为难了。不过这时他这个皇帝也不能怂啊,毕竟这件事已经被提出来了,如果不让贾赦还,那么以后国库还不成了这些官员和勋贵的银库了? 想了想,皇帝也发了狠,毕竟那可是一大笔银子,总数有一千多万两,一旦全部归还,可以做不少事了。就听皇帝说道:“竟然欠了这么多年,今年贾家收入可不少,贾卿就还了吧。” 皇帝说的话虽然不怎么强横,但贾赦明白,这钱恐怕必须还了,是以说道:“臣遵旨,不过请皇上宽限几日,八十万两不是小数目,臣需要几日,筹措这笔银子。” 事情到了这里,已然谈不下去了,皇帝直接吩咐道:“好,贾卿真是公忠体国,朕等着你还银子,朕听说诸卿也有人欠国库的银子,贾卿都带头了,都还了吧。” 见皇帝这么说,众人还能如何,只得领命然后就被皇帝打发了,至于贾赦送来的图纸什么的,皇帝直接命人在皇宫找了一个宫殿,放了进去。然后又吩咐工部以及翰林院,抽调一批官员,研究这些图纸与书册,想要看看这些是不是真的。 而一众勋贵离了皇宫,就立即聚在了一起,毕竟今天的事情很大,他们这些顶级勋贵,哪家没有欠国库几十上百万两银子?众人落座摆上茶后,北静王问道:“诸位应该多少都欠国库的银子吧?诸位都说说,这银子咱们是还,还是不还?” 贾赦首先拱手说道:“王爷,皇上已经点名让我贾家还了,我是不还也得还啊。” 贾赦刚说完,就有人反对道:“贾兄此言差矣,我等一体犹如堤坝,贾家退出,岂不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再说了贾家还有仙人坐镇,哪里需要还这笔银子?” 北静王一听也是说道:“牛老弟所言有理,不若贾老弟回家请示下仙人,如何?” 贾赦一听也觉得有理,也就不再说这件事了,不过这件事是不说了,但其他的事情却是要说的。这时又有一人说道:“贾兄,这次的工厂总不能再排除我们吧?” 贾赦听后不由得苦笑道:“上次非是我要排除诸位,实在是仙人听到我和诸位谈的条件之后不答应啊。你们可能觉得几十上百万两银子不少了,但在仙人眼中银子与石头无异啊。” “他们用的可都是灵物,你们看这是仙人使用的灵币,里面蕴含灵气,就这一枚灵币,买咱们三百两银子一斤的人参,据说最少也能买几十斤。而想要请仙人出一次手,你们知道要多少灵币吗?没有一万枚你都不好说出口。而那些工厂的情况诸位想来也都知道了,诸位以为花几千万两银子能建成吗?” 众人看着贾赦展示出来的灵币,纷纷上前,而贾赦也不吝啬,一人给了一枚,然后说道:“这就给诸位了,以后诸位看到拿着这种钱币的人,可要注意了。” 众人拿了灵币就观察起来,仿佛刚刚说的话,从来没有说过一样,只是贾赦明白,这次如果还吃独食,想必就要和这些人分道扬镳了。 只是贾家显然不能这么做,原因很简单,就算有贾琮在,其他家族也可以不和贾家玩啊。就如水泥,一众勋贵与朝廷,不就是直接装作没有看见吗?谁让所有的利益都让贾家占了呢? 勋贵这边在聚会,文官又怎么可能免俗,他们甚至都没有出皇宫,直接就去了内阁大堂。 众人落座之后,就有人说道:“田尚书此计颇为不妥啊,虽然让勋贵与皇上起了嫌隙,但谁不知道,京中四品以上官员,有不少可都指望着从国库借银子生活呢。若是那贾家真的还了银子,那些靠借钱度日的人,岂不要翻天啊。” 田尚书听后笑道:“诸位多虑了,如果贾家真的敢还钱,那就是自绝于勋贵,如果不还银子,那么皇上又该如何看待贾家?至于说那些没钱的京中四品以上官员,咱们直接上书皇上求情就好,皇上总不能把他们逼死吧?所以这次咱们不管贾家还还是不还,都是立于不败之地,而贾家这次却是不管如何,都讨不到好。” 众人闻言都是认可,不过也有人说道:“田尚书此计甚妙,不过也怕贾家化解了啊,你们可不要忘了,那贾家可还有仙人在呢。若是仙人发话,勋贵们还能不给面子吗?要知道那可是仙人啊,他手里露出点东西,可都足够勋贵们吃饱了。诸位不要忘了,他们现在还在联手开矿,仅仅就是那个矿山,就交了几千两的税。” 这时田文镜继续说道:“就是因为交了几千两的税,我才要这么办的,你们可不要忘了,这些税钱可都是勋贵们出的,他们的矿粉,可没有卖给外面任何一家。所以现在只有贾家赚了钱,其他勋贵,可都在花钱,你们以为这样能够长久吗?” 众人听后恍然,不过还有人说道:“田尚书此言虽有理,但如果矿粉真的有用呢?你们应该都听说了,那种矿粉能够增产,如果真的能够增产一两成,可不亏。” 这时又是田文镜说道:“你们不会以为所有地方的田,都是京郊以及南方吧?京郊的田,可是有充足肥料的,也就是如此,一亩地麦子才能收不到二百斤,秋天种红薯有个八九百斤。其他地方,没有充足的粪肥,麦子一百斤可都收不到,就是红薯,也就五六百斤。这样的地方,用了他们的矿粉,增产两成不也是亏吗?” 这时工部孙尚书也说道:“不错,现在的田地之所以养不活那么多人,就是因为产量太低了,所以只增加一两成的情况下,用他们的矿粉,那是用一袋亏一袋。” 这时众人恍然,他们基本上都是五谷不分的人,对这些数据不怎么敏感,也就孙尚书以及田尚书这种,与田地有交集的部门,才比较清楚。而这时又有人问道:“李阁老,不知今天为何没有反对贾家参与盐铁之事?此中利益就有点太大了。” 李阁老本来是在那看戏的,没想到事情会烧到他的身上,不过有人问了,他也就解释一下。就听他说道:“勋贵如果可以参与盐铁,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参与盐铁?你们可以问问田尚书,盐铁之利究竟有多大,如果我们能参与,有多少利益。” 众人这时都看向田尚书,而田尚书也不怯场,直接说道:“诸位应该知道我朝现在有多少人吧,已经远超一万万了,而每个人每年要吃二斤盐,现在一斤盐的价格普遍在五十文,也就是说,每人每年要一百文。” “也就是说,现在每年可以卖一千多万两银子的盐,而盐税才多少?去年堪堪到五百万两,也就是说,扣除运输以及制盐成本,仅仅卖盐,就有差不多六百万两以上的利,而且人口可是在增加的。” “如果朝廷放开盐铁专营,那么这六七百万两的利,我们就能收入手中。在地方,勋贵可没法和我们相比,就是地方卫所,没有我们同意,他们能调兵吗?” 众人听后都感觉有理,不过这时又有人问道:“可是铁呢?现在一斤铁不过是六文钱,而且需求量也不高,去年工部一共才产了二三十万石,几十万两罢了。” 这个人刚说完,就有人笑道:“有了铁你还怕卖不到高价?实话和你们说吧,咱们这里铁是便宜,但只要能弄到,然后运出去卖,价值就能翻上百倍都不止。” “在鞑靼以及准格尔,一个铁锅就能换两三头羊,在倭国更贵,一把普通的倭刀,就值一两金子。也就南洋便宜一些,毕竟现在南洋到处都是红毛鬼,他们也有铁。” 众人一听全部露出慧心的微笑,显然对于其中的利益,这些人都很心动,弄好了的话,这每年还不得有上千万甚至几千万两的利益? 而李阁老这时也说道:“你们不会忘了贾家的那些工坊了吧?现在贾家可是将工坊的所有图纸以及秘方,都送给了皇上,而且还怕皇上看不懂,将所有的秘密都写了出来。” “而现在研读那些内容的,可是工部以及翰林院,你们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吗?我想你们应该也看出了水泥的用处,对于那些采矿机械以及电厂都眼馋的狠,现在机会不就来了吗?” 众人听后无不哈哈大笑,仿佛他们很快就能将贾琮搞得工厂复刻出来了一样。而就在文官们讨论的时候,皇帝也在考虑这次事情的影响,不过与武勋以及文官们的态度不同,皇帝非常愤怒,他感觉亏了。 这时皇帝问戴权道:“如果放开盐铁,你觉得朝廷要损失多少税收?去年盐税已经有了五百万两,而铁也给朝廷带来了二十多万两的收入。如果放开了,这五百二十万两还有可能进入国库吗?” 戴权听后小心的说道:“皇上,如果贾家能够如矿山那样纳税,臣倒是觉得赚了,他们一年要产千万石铁,如果也按十税一的话,朝廷就能直接获得百万石铁。” “去年工部可才产了不到三十万石铁,而贾家却能直接给朝廷百万石铁,皇上您不是应该想想,这么多铁该怎么用吗?朝廷现在可没有那么多地方用这些铁。不过盐恐怕是个问题,皇上您如果允了贾家采盐,阁老他们如果也要采盐该如何?” 贾赦今天算是搅起了满朝风雨,所有人都在观望皇帝最后的决定,他的决定,将影响着无数人的生计。而就在这样的氛围中,贾赦回到了贾家,将今天的事情和贾琮说了一遍。接着就问道:“你说我们贾家欠国库的银子,要不要还了?” 贾琮听后想了想说道:“还,还是要还的,不过我们最好不要往国库还银子。” 贾赦听后有点迷茫,不由得问道:“我们欠的就是国库的银子,不还国库还哪?” 贾琮笑道:“文官提出还国库欠银,为的是什么?我想你应该清楚吧,一个就是让勋贵与皇帝,以及勋贵内部不和,对吧?而另一个当然是为了他们自己考虑了,银子进了国库,跟进了他们口袋有何区别?所以还银子可以,但要还到内帑。”
居凡世 作品
第二百八十三章 诸方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