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 包围


 张太岳目瞪口呆,坐在原地一动不动,显然是大受震撼之至,半晌才缓缓回过神来。穆国公世子则将这份棘手的奏疏重新封好,预备带回去让重臣们重新批阅。但想了一想,却又出声询问:

 “既然说到翰林院的政务……张先生将来中选及第,想到翰林院去见一见世面么?”

 张太岳微微一愣:“在下学识浅薄,怕是跨不过翰林院的门槛。”

 如果说八股科举是真真切切毫不掺假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翰林院就是这条独木桥最光辉的顶点,卷王之王们独一无二的冠冕。以国朝规制而论,唯有进士科一二甲中“英才出色”者,才有资格遴选入翰林院中“知制诰”、“事修撰”,官职清贵而声势尊隆,地位远在寻常小官之上,算是上岸后最好的归宿。

 正因为是进士最好的归宿,混进去的难度才格外大。就往常的例子看,即使有皇帝特施青目着意替补,那保底也得有个二甲前十五的功名,才能厚着一张脸皮在排资论辈等级森严的翰林院混得下去——换言之,非得要有全国前十八的水平不可。

 张太岳当然是天资卓越、才高当世的绝顶人物,但能不能在这种级别的吃鸡大赛中杀出重围,其实也没有绝对的把握。

 世子只笑了一笑:“张先生的才气,我当然是有信心的,门槛再高,也不打紧。只是我总是多心忧虑,怕张先生不愿意去跨翰林院的门槛呢。”

 翰林院再清贵,再显要,也要在朝局中随皇帝心意而摇摆。而禁苑宴游后元史案事发,则无疑给翰林院上下埋了一颗无法拆除亦无法解释的政治地雷;无论如何哀求辩解托人求情,不敬高祖的污点决计洗刷不干净。皇帝哪怕为了表示对列祖列宗的一片拳拳孝心,也非得揭下他们一层皮不可。

 正因如此,虽然时日延革局势多变,翰林院的声势却是一路倾颓低靡,看不出有什么扭转的迹象。一叶落而知秋将至,不少熟悉朝中局势的士子自然趋利避害,恐怕还要千方百计的施展手腕,尽力跳出翰林院这个火坑。在这种微妙尴尬的时候,期许他人中进士点翰林,就未必算是什么祝福了。

 张太岳思忖片刻,随后摇头:“小生哪里敢议论中枢的衙门?只是私心揣度,以为圣上如天之仁,总会有容人改过的余地;即使一时迁怒于翰林院,等时候一长,想必也会渐渐释然的。”

 他停了一停,又道:“想来翰林院如今的情形,也不过是一时的声势低迷罢了。”

 听到这话,穆祺不觉回头看了张太岳一眼,神色颇为诧异——显然,什么“圣上如天之仁”,不过虚词套话;张太岳又不是闭塞偏僻的海刚峰,哪怕听一听清流的风评,也该能猜出当今飞玄真君万寿帝君是怎样刻薄阴狠的老登。但无论套话如何,张太岳的判断却是绝无差错——老登再如何无能狂怒,也绝不会长久冷落翰林院;声势的转移终究只是短时的偶然,只要时间一长,朝局依旧会恢复原样。

 当然,这倒不是说飞玄真君突发人性,会对翰林院怀有什么别样的宽容。真君对那群翰林学士的厌恶,自是货真价实,绝

 无回环余地。但翰林院毕竟是词臣之首,中枢举足轻重的关键支柱;随意动摇这样的关键支柱,引发的后果相当难以揣测。

 ?本作者三傻二疯提醒您最全的《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尽在[],域名[(.)]???。?。??

 ()?()

 ……毕竟吧,国朝建政于蒙元百年腥膻之后,唐宋以来的制度惯例,基本已经扫地俱尽,略无残余了;高祖皇帝白手起家,接盘的就是一个从零开始全无借鉴的国家(你总不能指望蒙古人有什么制度建设吧?),于是不能不硬着头皮赶鸭子上架,东抄西借上挪下凑,好歹给朝廷折腾出了一套勉强能跑的规章制度。但就是这么一套拍脑门臆想出来的破烂货色,也被南下靖难的太宗皇帝给当胸猛踹了一脚——于是乎整套体系便一败涂地江河日下,终于积重难返了。()?()

 到了现在,国家的制度已经完完全全成了一套屎山代码,甚至是依靠着层出不穷的bug来勉强维持运转。屎山代码牵一发而系全身,动一动刀子搞不好就会切到大动脉;大刀阔斧强行硬上的效果,可以参考数十年后在老歪脖子树下晃荡的槐宗。()?()

 飞玄真君当然比槐宗聪明得多。如果是在十余年前他精力旺盛的时候,大概真会耐着性子做个几年水磨工夫,逐步瓦解翰林院的地位,徐徐发泄胸中的恶气。但现在……现在他金丹磕得实在太多,狂躁郁热而刚明错用之,已经再也没有这个耐心和精力做这样的细碎功夫了。()?()

 算了,能跑就行,能跑就不要乱动,折腾啥呢?

 所以,飞玄真君顶多收拾收拾现有的翰林学士,扔到穷乡僻壤吃一辈子沙子了事。而翰林院这个至关重要的机构,终究还是要渐渐恢复权势,以此维系朝廷的权力平衡,不至于发生什么意料不到的变动。

 从后世的角度看,这也算是飞玄真君自作自受,早已别无选择;但毕竟当局者迷,张太岳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知道飞玄真君的生理状况,能从细枝末节的一点消息中窥伺出皇帝的执政风格,大胆推测而小心判断,这水平真是有点子厉害的。

 世子道:“听先生的意思,似乎对入翰林也没什么意见?”

 张太岳很谦逊:“国家的公器,哪里轮得到做臣子的有意见?”

 有没有意见姑且不论,但如果能摸清楚了老登的心思,那趁着现在翰林院声势低迷的时候入职,却不失为烧冷灶的一招妙法。更何况翰林院几位主事的学士早已经是风雨飘摇,等到老登逮住机会将他们扔到海南度假,那新晋官员的进步空间不就腾出来了么?

 目光长远,耐得寂寞,这才是天生的首辅圣体,实实在在的聪慧。

 世子微笑了:“太岳能有这句话,那便是对朝廷的忠心。既然是对朝廷的忠心,那我想方设法,也该成全。我会尽力到翰林院替太岳筹谋的。”

 翰林院是清贵文臣之首,词章翰墨辐辏之地;以穆国公世子的文化水平,真能在这群眼高于顶的词臣中筹谋出什么吗?就算不怕文人口水洗脸,单以世子这开口钦点的做派,是不是也有点太过于揽权自重了?

 张太岳感到了莫大的疑虑。但大概是出于礼貌,他一句话也没有多说。

 ……再说了,在朝廷顶级的权臣前,可怜又弱小的张

 太岳还能做什么呢?

 ·

 检查完张太岳的实习工作后?()????????()?(),

 穆祺又拎着奏疏去了内阁。他从角门下马入宫()?(),

 一进门就觉得不大对头——角门寻常是宫人仆役们出入的地方()?(),

 所以看守得并不严谨()?(),

 偶尔还有些小摊小贩来叫卖糖葫芦和绿豆汤,做一做宫里的买卖。但今天看门的换成了五个人高马大极为面生的金吾卫,小贩的推车也不见了踪影。门内外空空荡荡,一个闲人也看不见。

 穆祺心下有些嘀咕,但也不好转身开溜,只能硬着头皮往里面走;结果门内的岗哨更为严密,还有人专门搜检他的衣服。拐过东南角的影壁之后,却见内阁值房前乌泱泱站了十七八个锦衣卫,将今日当值的几位重臣团团围住;为首的大太监单手叉腰,正在指挥着手下搜身呢。

 穆祺愣了一愣,随后头皮都炸开了!

 天爷呀,居然叫老子赶上这档子烂事了!

 真他妈是朝廷大舞台,有梦你就来。原本以为在内阁与老登斗智斗勇已经是莫大的折磨,但想不到还有这样的惊涛骇浪等着自己!——穆祺心下山呼海啸,真有千万句卧槽狂奔而过;但偏偏眼下局势,又是分毫都差错不得。他左右望了一望,随即低头弯腰,想借着墙边的柳树悄悄溜回影壁之后,先设法躲一躲再说。

 但围着内阁的锦衣卫明显非常之眼尖。很快便有人一眼望见,大踏步走了过来:

 “世子在此做什么?”

 穆祺人快软了,只能咬着牙齿胡说八道,试图蒙混过关:

 “我只是偶然走到了这里……好吧,我一时腹痛,想要到后面去出恭!”

 ——如果他没有记错,后面供宫人们出恭的茅厕外有一个极为隐蔽的狗洞,可以七弯八拐直通宫墙。虽然这狗洞的来历实在不能细想;但现在情急之下也顾不了许多。只要能设法从狗洞里爬出去,他就可以跳出宫墙,到闹市拼命呼救……

 奶奶的,为了国家大局,他今天也算是拼了!

 锦衣卫愣了一愣:“内阁值房内自有恭桶,又洁净又方便,世子何必舍近求远?”

 穆祺心中警铃大作:外朝活动的锦衣卫怎么会知道内阁值房的恭桶“洁净又方便”?毫无疑问,这些人已经把里面搜了个底朝天了。

 他深吸了一口气:“出恭还在其次,主要是想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眼见锦衣卫的神色愈发诧异,右手也不自觉伸向了腰间。穆祺心下一凉,知道今天无论如何是蒙混不过去了。

 ……不过也正常,做这样大事的人,哪里会因为几句疯话就放松警惕呢?

 事已至此,他不能不拼命硬顶了。于是国公世子霎时脸色一变,语气亦骤然强硬:

 “我到哪里去,似乎不必锦衣卫操心!倒是你们,把内阁围得如此水泄不通,到底是想做什么大事?!”

 音色俱厉,掷地有声,就连看守内阁的其余侍卫都被惊动,纷纷转过头来。为首的太监立即走了过来,似乎是想迅速控制住局势。但穆祺只看了一眼,立刻就是怒火上涌,不可自遏!

 “黄尚纲,你居然也

 在这里!()?()”

 他大声怒喝:“皇帝无论如何,总是对你得起的吧?你们东厂竟然也敢造反?▊[(.)]▊?▊♂?♂?▊()?()”

 老子被老登揉搓成这样,都不敢随便掀桌搅乱天下局势;你这全凭宠幸上位的阉人,竟还妄想着西苑里的那把交椅?!

 奶奶的,早知道老登手下这么不安分,老子就先下手为强了!

 黄尚纲黄公公目瞪口呆,刹那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等到他震撼的大脑终于分析清楚了世子的怒斥,一瞬间生出的居然不是愤怒与恐惧,而是无可言喻的荒谬:

 “咱家怎么能造反!你自古见过东厂造反的吗?()?()”

 太监造反了有个蛋用啊?蹬腿之后把皇位传给对食么?

 穆祺理直气壮:“你带兵进宫,包围内阁,还敢说不是心存异志!东厂当然没有造反的先例,但你别忘了,昔日堡——英宗朝时,总督京师兵马的太监曹吉祥可是做下过好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