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剑书生 作品

第七十四章 奏销制度(第2页)

 主要涉及了工程兴修、钱粮征税、军需善后等方面,其中严格的奏报程序与管理规划,保证了国家财政的透明与顺利运行。

 奏销制度的核心,在于财政收支的审核与监督,而这一点,正是朱元璋在明初设计的财政制度最大的漏洞与弱点。

 杨帆在奏疏中所写的奏销,运作层面包括了各府州县,乃至于户部。

 涉及的官员,必须定期编制详细的账册,进行,核算与审查,并最终由户部核销。

 他这办法最妙的一点,就是将奏销制度与官员的考核联系一起,是吏治的一个重要方面。

 朱元璋眉头紧锁,脸色随着不断浏览,倒是缓和了不少。

 杨帆并非刻意要顶撞他,抨击他设立的财政制度,相反,杨帆有的放矢,一条条,一句句皆为真材实料,没有仔细研究过大明的财政制度,没有深刻的思考,是写不出来的。

 朱元璋越看越惊讶,惊讶杨帆这小子不声不响,肚子里却有韬略乾坤。

 不过财政制度干系甚大,牵连着整个大明的现在与未来,他不可能凭着杨帆这一封奏疏,就盲目地改变国家的财政制度。

 啪!

 朱皇帝合上了奏疏,颜希哲见状来了精神,等着朱元璋惩治杨帆。

 胡惟庸等也怀了一样的心思,岂料朱元璋说道:“这封奏折晚一些咱会给中书省送去一份,中书省各官员必须仔细研读讨论,再给咱上奏,退朝!”

 就这样?

 颜希哲愣在原地,朱元璋既没有训斥杨帆,也没有惩治杨帆,便退朝了?

 胡惟庸深深地看了一眼杨帆,那眼神里有惊讶,有杀意,还有浓浓的忌惮。

 如果说,之前胡惟庸对杨帆还只是厌恶的话,现在胡惟庸对杨帆,则感受到了一种威胁。

 大明的财政制度涉及大明的根本,瞧朱皇帝的意思,似乎对杨帆的奏疏感兴趣,有些认可。

 长此以往,杨帆的权柄岂不是会与日俱增?早晚威胁到他胡惟庸的地位!

 杨帆,绝不可留!

 皇宫,武英殿内。

 朝会散去后,朱标跟随朱元璋一路来到了武英殿,朱标在这儿详细看完了杨帆呈递的奏折。

 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点点头,待看完之后,朱标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你觉得杨帆的办法,如何?”

 朱元璋负手而立,望着武英殿外的天空,说了一句。

 朱标犹豫了片刻,说道:“儿臣跟着父皇一起处理了几年政务,于政务方面,儿臣自信得心应手,可是这财政方面,儿臣不擅长,杨帆所写的奏销制度繁杂而完善,故儿臣还要再仔细琢磨琢磨这办法的好坏。”

 朱元璋笑了,他的长子与他一样,都是在财政方面天赋不高,不过朱元璋虽然财政没有天赋,但其政治嗅觉极其敏锐。

 “依咱看杨帆的办法好与不好还在其次,重点是,奏销法可以将权力更加集中于朝堂,掌控在咱手里!”

 朱元璋从登基之后,就琢磨将丞相制度取缔,权力集中在自己的手中,杨帆这办法,正中了他的下怀。

 朱标闻言恍然大悟,不过旋即朱标就疑惑的问道:“既然此法合父皇的心意,为何刚刚在朝会上,父皇没有立刻答应杨大人的建议,推行‘奏销法’?”

 朱元璋哼了一声,说道:“咱要是立刻答应,杨帆那小子说不定多么得意,尾巴翘得老高,这臭小子胆子越来越大,而且颜希哲说的有些道理,财政制度关系着整个大明的安危,不能轻易改变。”

 想到杨帆在朝会上的嚣张模样,朱元璋是越想越不爽,但是抛开个人情绪,他明白杨帆的办法目前看来能相助他集权。

 朱标露出笑容,为杨帆说了句公道话:“父皇,这封文书非一朝一夕间能写得出来,杨大人身在牢狱,却心系朝廷社稷,殊为难得啊。”

 他虽然对杨帆今日大胆的举动有些埋怨,但对杨帆的秉性与忠良,极为赞赏。

 朱元璋负手而立,没好气的说道:“在牢狱里都不消停,整日就会给咱找事,这新的财政之法要实行,又是一番闹腾。”

 朱标含笑,问道:“听说杨帆下了朝会便回了亲军都尉府,父皇,要不要让杨大人出狱?”

 朱元璋挥挥手:“他住亲军都尉府的监牢比住家中自在,让他继续住着吧。”

 朱皇帝没有心思去想杨帆,他的念头始终被“奏销制”牵动,心绪万千。

 自己的这套财政制度已经维持了多年,其中牵扯的官员与利益纠葛太多太多。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牵一发而动全身,真要改革,大明势必掀起一番风雨。

 亲军都尉府。

 杨帆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清茶,赞道:“好茶!毛大人,待会儿让人送我牢房三两茶去。”

 毛骧神情复杂地看着杨帆,说道:“杨老弟,你还有心思喝茶?你今日所作所为,犯众怒了知道么?”

 杨帆随手拿起一块果子放进嘴里,洋洋得意:“知道如何,不知道又如何?我杨帆做事只求问心无愧!”

 他之前只想着让朱元璋发怒,赐死他,没有将心思放在其他官员的身上。

 如今在朝会上得罪了满朝官员,还将天下的地方官也给得罪了。

 悠悠众怒汇聚到一起,怕是那报复很快就要来了,杨帆心里别提多高兴,他一直等的就是这一刻。

 毛骧扶着额头,道:“杨老弟,你不要觉得有陛下撑腰,就能万无一失,而今你住在亲军都尉府的监牢,那些文人拿你没办法,可你能一辈子待在这儿?”

 毛骧语重心长的劝说杨帆:“杨老弟,听我一句话,收敛锋芒,老老实实地在亲军都尉府办差,别去掺和朝中的事情了。”

 杨帆微微一笑,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那些人若动刀兵就来吧,看看能不能杀了我。”

 毛骧苦笑,说道:“你还年轻,没见过那些文人的手段,他们的手段可比刀枪剑戟要厉害的多,防不胜防。”

 这一点,杨帆举双手赞成,诚如毛骧所言,这些官员的手段,比朱老板多得多。

 朱皇帝要杀人,还要下令捉拿查办再砍头,他们这些文官杀人,真真的杀人不见血,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不然整个大明朝,怎么有那么多皇帝“易溶于水”呢?

 杨帆坦然道:“我杨帆问心无愧,那群地沟里的老鼠要用阴谋诡计放马过来,我怕他们?大不了一死而已,我若死了,毛大人记得每年清明给我烧纸的时候,多烧一些。”

 对此,毛骧只能无奈地举起双手,他对杨帆的豁达,算是彻底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