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廷对朱标说道:“殿下,臣弹劾梁国公蓝玉,蓝玉放纵第三子胡作非为,欺压百姓、横行霸道,蓝玉有教子无方之过错!”
蓝玉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监察御史,敢对他蓝玉发起弹劾,还是在他风头无两的时候。
赵廷继续说道:“另外,梁国公蓝玉北征之时,军纪涣散,常有军中士卒欺压百姓的情况,以及军中贪腐情况严重!”
赵廷的第一个罪名,蓝玉心中有数,他的第三子的确不像样,经常闹出乱子,但赵廷给蓝玉罗列的第二个罪名可不小。
蓝玉当即大怒,喝道:“赵廷!你可有证据,就敢攀蔑本国公?你好大的胆子!”
赵廷面不改色,从衣袖中取出几张文书,道:“赵廷为朝廷监察百官,不敢懈怠,这是梁国公领兵期间,沿途被欺凌百姓的证词在此。”
蓝玉傻眼了,没想到赵廷这小子是有备而来,不过更令武将们惊讶的还在后面。
都察院监察御史张潇待赵廷呈递完文书,道:“殿下,臣弹劾辽东承宣布政使司指挥使、辽东都指挥使司指挥使,长安侯——杨帆!”
朱标的眉头已经紧皱成为了一个小疙瘩,以朱标的聪明如何看不出来?
征伐瓦剌、鞑靼的两个统兵大将,同时被弹劾,说这是巧合谁相信?
张潇高声说道:“殿下,长安侯杨帆府中仆从仗势欺人,于应天城中横行霸道,还有放印子钱的行迹,长安侯御下不严,此乃第一罪!”
杨帆的眉毛微微一挑,他在应天的确有府邸,不过这府邸常年他夫妻二人都未曾住,府邸里面的确有管家管理着,对管家与府邸中的仆从们做什么,杨帆哪里有时间管?
张潇的攻击可不仅限于御下不严,继续说道:“长安侯杨帆麾下各卫所指挥使,多有贪赃枉法,欺压军卒、鱼肉百姓之情况!长安侯杨帆,放纵手下指挥使,治军不严,此乃第二罪!”
张潇与赵廷一样,也有调查后的文书,且都是辽东部分百姓的画押文书。
张潇说的是真的么?实际上张潇说得半真半假,因为这贪腐的情况在辽东有,但由于早年间杨帆曾经整治过数次,所以文武官员都很是谨慎,不敢乱来。
然依旧有少量的害群之马,私下里中饱私囊,被张潇之流给抓住了把柄。
梁国公蓝玉、长安侯杨帆同时被参奏,就连李景隆这般不是十分通晓政治的武将都感觉出了不对劲,他上前一步,对朱标说道:“殿下,长安侯治军甚严,偶有少量的害群之马是难免的,请殿下……”
李景隆的话还未说完,方才已经偃旗息鼓的杨伯成就又来了精神,道:“曹国公这话说得有趣,难道就因为害群之马少,就不彻查了?”
杨伯成的脸上露出一抹冷笑,道:“不管多少,如果一味地放纵,只会让情况越来越严重,防微杜渐的道理,曹国公不会不知道吧?”
李景隆被杨伯成噎得说不出话,宋讷则在一旁帮腔,道:“杨大人说得没错,请殿下下令严查,以
安天下民心!”
朱标有些为难,梁国公蓝玉、长安侯杨帆,去年刚刚立下战功,今年就要彻查他们?
查了,让蓝玉、杨帆,以及随他们一起出征的将官怎么想?不查,显然今日这事情是过不去的。
除非……朱标能顶着压力,将此事给压下来,将一切的影响都自己扛下来。
沉思了好一会儿,朱标才说道:“都察院两位监察御史的文书全部收下,本宫会看着办的,今日早朝到此为止吧。”
朱标想要散朝,但赵廷与张潇却“扑通”、“扑通”两声跪到了地上,大喊道:“殿下!百姓可等着殿下您彻查军中的恶霸呢!殿下万万不可让百姓寒心啊!”
“请殿下明发圣旨彻查梁国公与长安侯,否则微臣就长跪在奉天殿,不走了!”
赵廷、张潇态度强硬,亦有不少官员站出来,请求朱标下旨,清查此事。
这群官员里面有如同詹同、杨伯成、吴沉、宋讷这样要针对武勋集团的文官,也有刑部尚书周帧、礼部尚书李原名等中立,但是认为此案的确应该查下去的中立派。
李景隆等武将自然不同意,双方争论不休,再加上两个监察御史跪地大喊,朝堂闹哄哄一片。
杨帆将朱标的为难看在眼里,暗叹了口气,朱标与朱元璋还是差了不少的,朱标仁厚的性格注定被文官口中的“民意”利用、牵制,导致不能肆意做想要做的。
杨帆往蓝玉那边看了一眼,正好蓝玉也看向杨帆,两个人四目相对,蓝玉朝杨帆点了点头。
杨帆会意,咳嗽一声走到御阶下,高声喊道:“殿下!臣觉得两位监察御史说的应该严查,军中有贪腐,军纪涣散,理应彻查!”
顿了顿,杨帆又说道:“至于臣等的家务事,就由臣等自己料理就好,必定清查害群之马。”
梁国公蓝玉也随之站出来,表态,表示会配合清查的官员,好好调查军中的事情。
朱标松了一口气,欣慰地看着杨帆与蓝玉,道:“好,那就让刑部再抽调官员去彻查,今日议事到此为止!”
朱标是真怕了,害怕臣子再闹出什么幺蛾子。
见蓝玉与杨帆妥协,吏部尚书詹同当即道:“殿下圣明!”
群臣高呼“圣明”,但是朱标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因为今日的朝会,让朱标有种脱离掌控的感觉,他不喜欢这种感觉,甚至是厌恶,但朱标又找不到一个好办法来解决,只能暂时逃避。
朱标离开,群臣也渐渐地散去,聪明的朝臣,已经从今日的交锋中,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以梁国公蓝玉与长安侯杨帆为首的武勋集团,与文官集团的对抗,已经初露出端倪。
为何杨帆多年来一直在辽东外放,不愿意回朝堂?朝局,远比战场要复杂得多,也要凶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