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剑书生 作品

第三百五十五章 有备而来的文官集团(第2页)

 朱标是个仁善敦厚的人,对国子监监生心中有同情,但朱元璋立下的规矩在那儿,朱标也不好多说什么。

 就算如今朱标掌控大权,但朱元璋一日还是皇帝,朱元璋给国子监立下的规矩,就不可能轻易改变。

 朱标叹了口气,说道:“派人好生照料,药物、医者都要用最好的,务必保住吕征的性命。”

 他顿了顿,随即问向宋讷道:“吕征为何要自戕?可调查清楚了?宋大人,监生自戕,你这国子监祭酒就没什么想说的?”

 宋讷当然没有忽视朱标的不满,以及他的诘问之意,他在衣袖里面摸索了一阵,取出一封书信,然后将其呈递上去,道:“殿下,吕征自戕之后留下书信一封,这书信之中写明了吕征自戕的原因。”

 “殿下,吕征之自戕,皆因为他心怀国家,心怀社稷而忧郁愤懑啊!”

 云奇小心翼翼地将书信取来,又将书信呈递给了朱标,杨帆则望着宋讷的背影,陷入了沉思。

 听宋讷的意思,这吕征自戕似乎与国子监的官员没有半点关系,那书信里面的内容就可想而知了。

 果然,当朱标打开书信翻阅之后,他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半天没有说话。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没有敢说话,却听宋讷伸长脖子,眼眶通红,说道:“吕征忧国忧民,他家乡百姓因连年用兵,赋税、徭役沉重,遂写信往应天,希望吕征能帮助他们,直达天听。”

 “奈何朝廷还要用兵,连年征战致使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吕征无奈只能自戕,求德政!”

 曹国公李景隆年轻气盛,本来宋讷在那里演戏,李景隆就看他很是不爽,如今,宋讷竟然要将大明征伐鞑靼、瓦剌的功业,说成是穷兵黩武,致使民生凋敝,李景隆岂能忍受。

 只听李景隆冷笑一声,说道:“宋大人,征鞑靼、瓦剌,乃是陛下的圣旨,你一口一个‘民生凋敝’、一口一个‘求德政’,那我问你,陛下的政策难道不是德政?打击瓦剌、鞑靼,难道不是百年之功业么?”

 宋讷露出惶恐之色,连胡须都在颤抖,杨帆微微眯起眼睛,他以前怎么就没发现,这宋讷如此善于演戏呢?

 朱元璋在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隐藏本性,懂得收敛,亦有很多人走在了朱元璋前面,这辈子都没暴露本性,然朱皇帝染病不再执掌朝政,某些人的心思便藏不住,嘴脸也藏不住了。

 宋讷颤声反驳道:“曹国公慎言,老夫不过是就事论事,百姓生活困苦,活不下去,这是事实,须知‘苛政猛于虎’!妄动刀兵固然痛快,但也会拖累国家,拖累大明!”

 “老臣认为,陛下去年之决策英明神武,然国力民力疲惫,实在不应该继续用兵了!”

 狡猾!

 杨帆在心中嘀咕了一句,宋讷老儿将朱元璋给摘了出去,死活就是不肯让大明今年继续出兵。

 朱标缓缓地握紧书信,看着一脸痛心疾首的宋讷,心里憋了一股气,朱标清楚北伐的意义,但宋讷说的也是事实,连年征战,这战争的压力也转移到了百姓的身上。

 当朱标沉默的时候,华盖殿大学士邵质咳嗽了一声,说道:“宋大人,国力如何府库里还有多少银两,户部最是清楚,你不要妄下判断。”

 说着,他看向户部尚书楼覃,想让楼覃说句话,六部尚书里面楼覃是最认死理,也是最古板的一个。

 朱标挥挥手,对楼覃说道:“楼尚书,你来说说如今的情况,记住,如实说。”

 楼覃点了点头,走出来,道:“殿下,前两年辽东军征高丽,朝廷花费颇巨,共花费银两五百万两,今年两路大军征鞑靼、瓦剌,花费银两约三百万两左右,而我大明目前,并未从两场战役之中获得多少收益,今年还要补贴高丽。”

 高丽经过了数年战争,元气还未曾恢复,所以今年大明要给高丽省一些支援才行。

 楼覃的话让宋讷的眼中闪过一抹得意,李景隆脸色涨红,道:“打仗怎么能只计算银两?土地、人口,还有扫清威胁都得算上!”

 谨身殿大学士杨伯成的腰杆子,挺地

直了不少,说道:“曹国公说的没错,我等也从不否认,但凡事应该有个度,民力到了极限,若还要强行打下去,只会引得百姓民怨沸腾,保不齐会生民乱啊!”

 杨伯成向朱标行礼,说道:“请太子殿下三思,百姓是我大明的根基,百姓更是您的子民,求殿下体恤百姓,体恤您的子民吧!”

 杨伯成将朱标给架了上去,若朱标还要执意出兵,就得担上一个不体恤百姓的名头。

 就当朱标进退两难的时候,杨帆终于出声了,他缓缓地走出来看向杨伯成,道:“杨大人,你这诡辩之术好生厉害呀。”

 来了!杨伯成等人一直在等杨帆出来,如今大明的武勋集团中,还能领兵的不算少,然而代表人物非蓝玉莫属,其次,便是身为皇亲国戚的杨帆。

 蓝玉是武夫,而杨帆文武全才尤其难对付,不过,詹同等官员已经想好了法子,就等着杨帆站出来,他们好动手。

 杨伯成脸上浮现起一抹笑意,问道:“哦?长安侯说老夫在诡辩?老夫哪里在诡辩?”

 杨帆走到杨伯成身边,道:“行军打仗哪有不耗费钱粮的?若因为钱粮耗费多就不打仗,难道始皇帝派遣蒙恬北击匈奴是错的?”

 “秦汉两朝,为北击匈奴耗费的钱粮无数,汉武帝北击匈奴耗尽了前几代积累的钱粮,难道有错?”

 杨伯成闻言,抚须道:“长安侯岂不闻汉武帝用兵过甚,导致民力枯竭,百姓民不聊生?晚年不得不下轮台罪己诏?今日吾等劝谏殿下,正是为了防止发生这种情况,吾等一片丹心为百姓,为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