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咳嗽一声,微微举起手轻众人安静,然后神情古怪地说道:“杨大人,还未动用国库的一文钱。”
奉天殿,瞬间鸦雀无声。
杨帆花了那么多钱,结果李景隆却说,他没有动用国库拨付的银两?
武英殿大学士吴伯宗轻声说道:“曹国公,营造国都之事不可胡言乱语,五万两银子若不是从国库拨付的钱出,又是哪里来的?”
李景隆微微一笑,说道:“吴学士,此事我岂敢胡说?这次入京,我带来了第一轮北平‘预售’的明细,请陛下与诸位大人过目!”
预售?
朱元璋还是第一次听到这说法,朝中倒是有些官员也听说过一些风声,不过谁都没有将“预售制”当回事儿,毕竟建造都城的多了,还能弄出什么花样来?
“六十万两?”朱元璋从毛骧手里取来李景隆呈递的明细,展开一看,瞬间眉头紧皱在一起,声音拔高。
这六十万两银子,包括杨帆出售一百副眼镜,以及预售十座宅子的二十万两,不过杨帆为了打响名气,对外宣称一座宅子六万两,全部录入账目之中。
文武百官竖起耳朵,听到了朱元璋的话之后,心中一震。
杨帆用了什么神仙法子?去北平还没到一个月,就筹集了六十万两银子?
朱元璋看向李景隆,语气有些微妙,既期待又有些担心,期待的是杨帆的“预售制”似乎有奇效,担心的是杨帆急于求成,别走了歪路子。
“九江,你与咱说说,预售制究竟是怎样?”
李景隆微微一笑,说道:“陛下,这‘预售制’顾名思义就是先做出规划,正如您今日所见的‘都城设计图’,新都除了宫城、皇城外,还包括大量的民宅,民宅又分为三等,这三等价格不同,销售的方式也有差异。”
李景隆不急不缓的,将普通宅邸、高等宅邸、特级宅邸,以及购买高等宅邸时候需要捐献银两,购买顺天府户籍的细节也讲述了一遍。
末了,李景隆说道:“陛下,张凯、陆时中等十人,都是顺天府商贾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带头买了预售制的宅子,后续就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华盖殿大学士邵质眼珠一转,说道:“曹国公,这十位商人应该是看在杨大人与你的面子上才买的宅子吧?后续,当真有人购买?何况,这花钱让人出钱购买顺天府的户籍,未免太唯利是图。”
李景隆心中暗笑,笑杨帆对朝中的这群大臣太了解了,准备的东西居然一一用上了。
李景隆又献出一张文书,解释道:“这是在十位商人购买之后,涌现的来自顺天府的想要购买高档宅子的商人,一共有三十六位,还有其他地方的商人六位。”
朱标接过那张文书,感慨道:“奇了,这些商人动作这般快,六万两银子说给就给了?”
朱标也是经历过事的,以朱标对那些大户的了解,让他们掏钱比宰了他们都难受。
李景隆恭敬地地说道:“殿下,北平未来是国都,杨大人曾经与诸位匠人测算过,这将来都城搬迁过去,这种商人买的高档宅邸,价值会水涨船高,翻三番都是少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利可图的事情,他们可不就蜂拥而至么?”
户部尚书楼覃变了脸,向朱元璋与朱标道喜道:“臣恭喜陛下,恭喜殿下,有杨大人在北平,当能筹集海量的钱帛,我大明国库的压力将大大减轻,杨大人当真是商业奇才,他不该去督造新都,应当来户部才是!”
楼覃乃是出了名的精打细算,杨帆浪费国库的钱,楼覃抓心挠肝地痛苦,但杨帆能在北平财源广进,国库的压力骤减,楼覃对杨帆简直推崇备至。
朱元璋在了解了何为预售制之后,也是极为高兴,他清了清喉咙,说道:“杨帆有奇思妙想,此‘预售制’极好,极好,楼覃,虽然杨帆在北平搞这‘预售制’,但该给的拨款不可少,尤其要保证送往北平的粮草,工匠与工役众多,可不能耽搁粮草。”
楼覃躬身领命,却听李景隆说道:“陛下,其实这一次臣归来,还有一句话为杨大人带给陛下。”
朱元璋的心情大好,大手一挥笑着说道:“说!那小子又有什么好点子?”
李景隆神情肃穆,道:“杨大人请陛下推行‘匠籍改革’,他希望,能在都城建造成功的那一天,全天下的工匠,都可以获得匠籍改革的受益,让他们的日子有个盼头儿。”
吏部尚书詹同眉头
微皱,说道:“曹国公,各地的‘匠籍改革’还在推行,辽东不就已经完成了么?其他的省也在推,此事需要徐徐图之。”
李景隆心里冷哼一声,詹同揣着明白装糊涂。
辽东完成匠籍改革那是有杨帆在一手推进的,其他的省推行的速度可是慢得很,尤其是之前的浙江、福建、江西三省,这三省的文人、豪绅等与杨帆有不共戴天之仇。
见朱元璋不言语,李景隆诚恳地说道:“陛下,天下的匠人不容易,杨大人在北平发了工钱之后,他们的建造速度简直不可思议,杨大人说,都城建造乃是百年大计,又要快又要好,就必须给工匠让利,给工匠以希望。”
“推行‘匠籍改革’速度缓慢,而建造国都是我大明的百年大业,若是能借着修建国都的东风,一举彻底推行‘匠籍改革’,则将福泽万民,对于都城来说也是一件吉利的大好事,请陛下恩准。”
朱元璋微微眯起虎目,在思量着杨帆的话。
半晌,朱元璋方对李景隆说道:“你去告诉杨帆,都城修建只要能保证质量与速度,新都建成之日,咱一定让全天下,全部施行‘匠籍改革’,谁慢了,咱就砍了谁的头!”
朱元璋表态,李景隆喜形于色,高声喊道。
“臣李景隆,谢陛下隆恩!”
早朝之后,文武百官各怀心思,李景隆身边围了不少人。
刑部尚书王慧迪与李景隆私交不错,笑着问道:“曹国公,这普通的宅邸是给百姓的,高档的宅邸是给有钱的百姓与商贾的,那特级宅邸又是怎样的?地段如何?形制如何?”
王慧迪这句话问出了其他人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