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剑书生 作品

第两百三十一章 南北榜案发,宫门叩阙!


 吴谦此言一出,任亨泰与吴观玄皆是一愣。

 任亨泰似乎想到了什么,又挤了进去,将放榜的人籍贯全都看了一遍,顿时有些不可思议道:“真的是这样,一个北方的士子都没有,上面都是南方的士子,这会试的考官究竟在做什么?难道,北方的士子真不如南方的士子?”

 说着,任亨泰又摇了摇头,道:“不对不对,根本不是因为南北,我任亨泰不是一样没有上榜?是我学艺不精罢了。”他嘀嘀咕咕自言自语,为自己的落败找一个合理的理由。

 吴谦可没有任亨泰那般善于自省,他冷哼一声,道:“任兄,你的学问,我与吴兄都清楚,论学问才华,你为当世一流,然这榜上尽是南方的士子,却没有我们北方人,还不明显么?”

 任亨泰猛地抬起头,摇了摇脑袋,道:“不可能,主考官刘三吾大人乃当今的大儒,他怎么可能故意做这种事?”

 吴观玄沉默片刻,四周观望了一下,大多数未中榜的士子,都面色铁青,捶胸顿足。

 当然,也有部分敏锐的士子发现了不对劲,朝着那榜指指点点议论。

 “刘大人什么意思?一个北人都没有?”

 “不公平!论学问我不输任何人!”

 “这里面一定有问题,考官有问题!”

 “嘘!你小点声儿!”

 吴观玄拉着任亨泰与吴谦就走,一边走一边说道:“两位兄台,这件事不简单,我等寒窗苦读多年,只为金榜题名,可如今你们也见到了,放榜的中举的人无一个北方人,我们必须要一个公平!”

 任亨泰已经从方才的震惊中回过神,道:“对!我们得要一个公平,吴兄,明日我们就去宫门外,敲响登闻鼓!”

 吴观玄却摇了摇头,说道:“任兄,北方的士子何其多?敲登闻鼓是个办法,但不如我们联合其他的北方士子上书,让陛下看到我们我们遭遇的不公,这比敲响一百次登闻鼓还管用!”

 随即,三人匆匆离开,而魏国公府对面二楼酒楼的毛骧,正听着属下将誊抄来的名单念诵出来。

 初时,毛骧还笑容满面,不时评价两句:“这个叫毛遂的吾听说过,写的一手好字;这个叫做解缙的吾也知道,博闻强记,才思敏捷,不错,不错……”

 然而毛骧的评价随着后面的人名籍贯纷纷亮相,逐渐消失,他的脸色也逐渐难看,有好几次欲言又止,但是见杨帆坐在那儿不动如山,他还是忍住了。

 待侍从念诵完,毛骧烦躁地挥挥手将他打发走,然后才开口说道:“杨老弟,你莫不是能掐会算?这放榜的结果,为何会这样?”

 杨帆含笑,反问毛骧道:“毛大哥看出端倪了?”

 毛骧苦着脸,说道:“何止是看出端倪?马上要出塌天大祸了,今年的会试中榜都是南人,陛下能善罢甘休?这群南方文人,到底要做什么?”

 杨帆慢悠悠地端起酒杯,道:“毛大哥,这些士子一共有五十一人,其中除了一个是广东的之外,其他都是江西、浙江,福建三省的士子,毛大哥,你难道就没发觉点什么?这三个地方熟悉不熟悉?”

 毛骧的瞳孔微微收缩,只觉得一股寒气顺着尾椎骨直冲天灵盖,他端起酒杯硬灌了一口酒,沉声说道:“去年你彻查‘郭桓案’,闹民乱的地方,正是这三个省,他们……他们居然将手伸到科举来了?他们不要命了?”

 毛骧执掌亲军都尉府多年,能一直稳稳当当地走到今日,脑袋绝对不笨,相反,他比绝大多数人都要敏锐的多。

 他看得出来,去年所谓的“民乱”,就是江西、浙江、福建三地的官员与士绅对朱皇帝的示威与反抗,结果这才过去了一年,那群家伙得寸进尺,居然在科举上搞出这般手段?

 杨帆幽幽说道:“死,他们当然怕,不过这只是他们在一步步试探罢了,赌陛下不会大开杀戒,要他们的命,毛大哥,恐怕陛下很快就会召见你了。”

 闻言,毛骧脸色越发的苦涩,道:“去年刚刚消停消停,今年就又要闹腾起来,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啊,杨老弟,愚兄倒是有些羡慕起你了。”

 杨帆仰面而笑,自嘲道:“吾无所事事,每日不过吃吃喝喝罢了,毛大哥千万别学我,哈哈哈。”

 春闱放榜,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然而由于其中的南北差异,一场席卷大明官场的风暴,前然而至。

 应天,皇宫。

 深夜的武英殿内,气氛压抑的吓人。

 太子朱标,魏国公徐达,还有洪武皇帝朱元璋,三人的脸色都不好看。

 朱元璋凝视着御案上的会试士子中榜的名单,一对虎目几乎要喷出火来。

 “一科会试,里面竟一个北方的士子都没有,一个都没有,他们要做甚?将科举当成那南方三省的自家院子?想让谁进就让谁进去?”

 魏国公徐达拄着拐杖,直叹气,春闱放榜就在徐达的府门口,待仆从告诉徐达放榜结果后,他就意识到问题严重了。

 果然,晚上朱元璋派云奇亲自去了他府上,请徐达前往宫中议事。

 朱标在一旁沉默了片刻,道:“父皇,科举由主考官与同考官同时审查,这其中也许会有失误与偏颇,儿臣觉得不妨给刘三吾等考官一个机会,重新审查,这审查可由父皇指定人来做,以此来纠察错漏的北方英才。”

 闻言,朱元璋转过身看向朱标,又看了看徐达,道:“天德,你觉得呢?”

 徐达咳嗽了一声,说道:“太子殿下的办法,不失为良策,不过可再等一等,等北方的学子们闹腾起来,声音直达天听,再顺水推舟选出一人来再次评审试卷,此所谓名正言顺。”

 朱标面露喜色,看向朱元璋。

 对此,朱元璋微微颔首,道:“好,就按你说的做吧,人手你来选。”

 朱标领命而去,待朱标离开,朱元璋才对徐达说道:“看见了吧,天德?那群文人都已经将手伸到了科举,要动摇咱培养人才的根本,标儿还在想着给他们机会。

 咱这个儿子什么都好,就是太仁善了,面对那群外表文质彬彬,实则吃人不吐骨头的文人,太子这幅心肠,怎么能斗得过他们?”

 徐达也不好议论朱标,只是说道:“太子殿下仁善像娘娘,陛下,复审的人员,要不要让杨帆去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