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官与吏有着严格区分。
官员,通常指的是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并被朝廷正式任命的人,而吏员乃是衙门里面办事的人。
大明如今的吏员选拔主要就佥充、罚充以及高纳三种方式,其中以佥充为主流,简单来说,就是由官府出面挑选符合条件的农家子弟等特殊的户籍人员充任。
罚充则是因为各种原因被惩罚成为吏员的人,这种人相对较少,而且他们本身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识文断字不成问题,否则也不会被惩罚为吏员。
至于告纳实际上是一种买官的行径,家境殷实的百姓可以通过缴纳费用,购买吏员的身份。
这些吏员便构成了而今大明衙门里面,最为中坚的基层办事力量,然而他们虽然参与到了政务之中,但地位低,更不能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没有任何的上升空间。
官员与吏员的区分,使得官、吏之间,形成了一道巨大的鸿沟。
“吏转官,你可知道这个政策一出,恐怕全天下所有的官员都要反对!”朱元璋神情严肃的说道。
“我自然知道,然则如今各衙门办事的其实大多数都是吏,那些官员顶多算是发号施令罢了。”
杨帆轻声说道:“当初臣前往泉州府任职,就曾见过一个老吏员,差事办得漂亮利落,却一直在吏员的位子上坐了三十多年,从前元一直做到了我大明朝,年过半百还是一吏员,这种情况在我大明之内太常见了。”
朱元璋眉头微皱,说道:“如今朝中与各地官员里面,有许多人都是从小吏做上来的,他们能从小吏脱颖而出,却不会再愿意看到别人如此,你所说的‘吏转官’之法,若当真施行,阻力不小啊。”
郭桓案的全国彻查还在进行,人心惶惶,朱元璋可不愿意再多起波澜。
杨帆上前一步,说道:“陛下,大明已经开国二十有一年了,明初的时候,国家百废待兴,官吏的数量不足,有很多的吏员能力出众得到了主官的赏识,因此被提拔为官员,这并不奇怪。”
“就拿辽东来说,过去这些年为了发展辽东,有不少吏员都因为办事办得好被提拔为官员,但是,现在吏员升迁的渠道在逐渐收窄,我大明又规定吏员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这就等于断了吏员升迁的源头,如此,吏员岂不是永无出头之日?当他们没有了念想后,就只能拼命去捞钱,故臣认为,应通过考核、选拔,挑选优秀的吏员晋升为官员!”
朱元璋思忖了片刻,说道:“你这想法倒是不错,那你来给咱具体说一说怎么一个考核、选拔?”
杨帆不急不缓地给朱皇帝讲述起来。
吏转官,在于给吏员一个希望,让他们有个盼头,不然这些胥吏就只会去拼命捞钱,反正也没法升,不捞钱干啥。
故而,吏员在任职期间需要接受定期的考核,考核的内容又包括:刑名、行移、写字等基本的技能。
唯有考核合格,且表现优异的官员,方有机会获得升迁。
其次,吏员需要在职一定年限,如五年、九年之后才可以通过考试转为官员。
杨帆轻声说道:“规定年限与考试,一来磨炼吏员的能力,二来也是防止未来世家大族,通过此法插手吏员晋升官员。”
最终,满足了任职期满、考核合格的吏员,就可以晋升,成为官员。
朱元璋一对虎目之中闪过一抹精光,脸上有了笑容,道:“若按照你的‘吏转官’之法,倒是给了天下吏员一个出路。
不过可惜,此法虽好,但当前的局势不宜立刻推广,待风波平息之后咱自会在朝堂上商议,杨帆,咱今日找你来,其实还有一件重要的事与你说。”
杨帆面色一正,说道:“陛下请讲,臣洗耳恭听!”
朱元璋微微颔首,道:“天下群情激奋,赃粮追回来的越多,处罚的人越多,恨你的人就越多,弹劾的奏疏每日都不少于百封啊。”
杨帆并不奇怪,历史上郭桓案就是如此。
牵扯的人太多,利益又广,天下人的愤怒需要一个宣泄口,本来这个宣泄口应该是吴庸。
朱元璋最后斩了审刑司吴庸,平息了天下人的怒气。
但杨帆立下过汗马功劳,为大明开疆拓土,还是朱元璋的女婿,他不可能斩了杨帆。
杨帆猜到了朱元璋的心思,轻声说道:“若陛下需要惩罚臣来平息天下人的愤怒,臣,甘愿受罚。”
他敢查这件案子,就做好了受罚的准备。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幽幽说道:“当年咱领着一干老兄弟打天下的时候,何等快意?天下英豪闻咱朱元璋的名字,无不丧胆,横扫天下,怎么江山坐得久了,咱却感觉有些无能为力了呢?”
“咱每日勤政不敢懈怠,咱杀贪官污吏,也杀了那么多,可是你说说,贪官污吏为何就杀不完?杀不光呢?甚至咱还得妥协,惩罚你安他们的心!”
英雄了一辈子的洪武大帝朱元璋,第一次向杨帆袒露心声。
杨帆深吸一口气,说道:“陛下打天下时,敌人都是看得见的,治理天下却要靠天下的官员,官员心中想什么,陛下又岂能掌握?要臣说,陛下驱逐鞑虏,光复中原,已经是人中龙凤,至于治理贪官污吏,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还有句话杨帆憋在心里没说,朱元璋的无力感,某种程度上来源于文官权力的膨胀。
历史上,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看似是科举南北之争,实际上是文官集团对皇权的一次试探与挑衅。
朱皇帝在人生尽头几乎成了孤家寡人,幸而因为杨帆的出现,他身边还有朱标、朱雄英,以及马皇后相伴,才不会那般悲凉。
待杨帆离开皇宫返回锦衣卫衙门,就见蒋瓛正在门口等候,身边还跟着几个商人打扮的中年人。
蒋瓛上前行礼,说道:“杨大人,这几个人已经在这里等待了一个时辰了,说什么都要见您一面,要奉上什么……海外奇珍。”
海外奇珍?
杨帆心里一动,然后饶有兴致地看向三人,问道:“你们有船队出海?都到了哪里?得到了什么宝贝?”
杨帆并未将三人放在心上,这几人顶多也就是下了南洋,做些小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