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
喂进去黄金,就能直接生产出金丝?
沈乐非常心动,甚至向老板娘要了一小段,不到10厘米长的蚕妖版金蚕丝,拿回去检验。显微镜下一扫,大失所望:
蚕妖吐出来的金蚕丝,确实非常漂亮,非常精致。肉眼看上去金灿灿的,和古法捻金线没有任何区别;
但是,显微镜下,立刻现出原形。
它不是金箔绕在蚕丝上,而是非常细非常薄的一层黄金,直接贴附在蚕丝上,类似喷涂或者电镀的方式;
切开看断面,蚕丝内部,也有点点金黄色的颗粒存在,像是金粉直接分散到了蚕丝蛋白当中,再被这位蚕妖一起喷出来。
美则美矣,强度或许也足够,但是……
“不能用吗?”
老板娘接过那小段蚕丝,肉眼可见地有点失望。沈乐无奈地向她摊摊手:
“不能用啊,我们做文物修复,讲究修旧如旧,修复用的材料,材质、工艺,都要尽可能和原物保持一致。
这段金线,工艺和捻金线的工艺完全不一样,几百年后的修复者发现这件嫁衣,怎么知道原本工艺是什么样的呢?”
老板娘无奈一笑,只好收回金线,缓步走向后厨。
沈乐也十分失望,抱着手机戳啊戳的,一边到处打听,一边慢慢往回走:
唉,指望一位蚕妖按照他的要求,做出金银铜比例、金箔厚度、宽度、金线粗细完全一样的捻金线,果然还是太痴心妄想了一些。
就算金属比例,可以通过直接喂配好的合金来解决,其他几个问题,那也是完全搞不定的啊!
再则,蚕妖吐出的金线,上面的妖气明晃晃的……这种妖气鲜明的材质,他是不可能用的,会伤害到红嫁衣本身的灵性!
沈乐只好另寻别法。他留言给导师,老板没有回复,不知道是不是正在忙碌,没空看手机;
留言给宫里干活那位师姐,师姐表示可以帮忙问一问,但是,不可能回复太快;
上网搜索,这玩意儿连万能的淘宝上都没有,淘宝上那些金线,那价钱,一看就知道不是捻金线啊!
没办法,沈乐只好打电话给老游,让他想办法去采购。很快,老游就反馈了两个卖家:
“老板,我找到了两个地方,能买到你要的东西。一个是上次特事局交易会上,做法衣的那位,他手里有不少古法捻金线;
还有一个……是普通人的工作室,做戏服蟒袍的,手里收藏了一些清朝的老金线。
他们说,他们为一些现在的著名艺人做过蟒袍,那个说相声的郭谁谁,还有一位唱京戏的裘谁谁……”
“买清朝老金线!”沈乐迅速拍板:
“不用考虑钱的问题!我给你线的尺寸,能多买一点,就多买一点……对了,其他尺寸的,单股的,四股的,八股的,也都买一点!”
哪怕成分稍微有点不一样,但是,清朝的老金线,这些经历过岁月流逝的东西,才是最适合的修复材料!
材料上面的时间痕迹,那是什么做旧工艺都替代不了的!
当然,如果有明朝的,甚至更早的捻金线,那就更好了。
当然,就算真的有唐朝的捻金线,他也不可能用的,舍不得。
如果那些金线上没有妖气,沈乐觉得,自己最可能的做法,是把到手的金线,毕恭毕敬地送去博物馆……
老游展翅飞离,带着沈乐非常宽宏的授权,为他采购老金线去了。
而沈乐自己,则继续埋头在修复工作,或者说,修复前的练手当中:
他耐心地检查着洗好的幔帐,等它们自然干燥至半干的时候,在破损开裂的地方,用小镊子轻轻理顺经纬丝线的纹路。
动作一定要轻柔,一定要谨慎,没有把握的地方,宁可停下来再三观察,也绝不能贸然行事——
“哎呀!”
又扯断了一根!
沈乐这时候才痛苦地明白,书上和论文上说的,“衣物清洗后强度大大降低,要尽量避免操作损伤,”到底是什么意思!
明明,明明他感觉,弄湿了的衣物,强度应该是变高的啊!
要不然怎么会有“束湿成棍”这种打法呢,对吧?
但是,沈乐也只能痛苦地练手,练手,再练手。
直到他确信自己足够熟练,能够将潮湿的,破损的织物,安全地平整好,才开始下一步:
练习拆衣服。
对,拆。外袍、马面裙都是有里衬的,更不用说锦袄和锦裤,内部还絮了东西。
隔着外面的丝绸,沈乐摸不出那是棉花还是丝绵,但是,无论是本科时读过的书,还是这几天他查到的论文,都明白无误地指出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