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概括来说就是军队实力,细分来说,可以包括武器装备、组织度、训练度、士气等多种因素。
武器装备,简单举例来说,身披盔甲、以钢刀铁矛火铳为武器的战兵,要强过身穿布衣、以木棍石子为武器的民兵;
组织度,简单举例来说,有各级军官妥善指挥、互相配合得当、成建制保持合适阵型作战的一百将士,要强过一百名无军官指挥、无建制、各自为战的散兵游勇;
训练度,简单举例来说,长期进行军事操练、训练有素的二百将士,要强过临时征召、毫无训练的二百个乌合之众;
士气,简单举例来说,斗志昂扬、士气蓬勃、闻战则喜的三百强兵,要强过毫无斗志、士气低落、闻敌而逃的三百弱兵……”
听到朱皇帅的教诲,包括二十位天子门生在内的随架众人,纷纷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这倒不完全是对权力的谄媚。
毕竟,朱由桹的高论,虽然有说废话之嫌疑,可细究起来,确实都是正确的。
而且在众人眼中,大明军神朱皇帅的战绩在那里摆着呢。
凤河之战、南安之战、赣州之战、衡山之战、渌口之战、长沙之战、营田之战、再到如今刚刚获胜的岳州之战。
在朱皇帅的卓越领导下,明军屡战屡胜,将战线从广东反推到了湖广江西,这般厉害的马上天子,不是大明军神,什么人是大明军神?
有成绩在身的人,说起话来,就是有人听,并且还有人将之奉为圭皋,甚至最厉害的,可以做到一句话顶上别人九千九百九十九点九九句!
可以设想,哪怕一模一样的一段关于军事作战的话,从以“纸上谈兵”闻名的赵括口中说出,与从以“人屠”闻名的白起口中说出相比较,那份量,也肯定是大大滴不一样的。
前者更可能被人嗤之以鼻,后者更可能被人奉若“名人名言”。
这就是实打实的战争成绩所带来的名声和威望之重要作用。
本来应该位于类似赵括这个生态位的朱由桹,通过开挂,强行将自身拔高到了白起这个生态位。
朱由桹并没有“德不配位”的感觉。
这倒不仅仅是因为朱由桹可以通过继续开挂、装腔作势、装模作样、或许保持身为皇帝的神秘感等措施来让自己不露馅。
更是因为朱由桹抱有一种,嗯,一种“发展性思维”。
他深切地明白人之道,就是损不足以奉有余,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也就是主时空所谓的马太效应。
假设本来理论知识就颇为丰富的赵括,能够通过开挂、或者运气特别好来不断胜利,根据强者愈强的道理,赵括将有机会在长期实践中逐渐懂得灵活变通,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想必最后也有可能成为与白起齐名的名将吧。
或许评判名将的唯一标准,就是能否率领军队获得胜利,只要能够不断取得胜利,赵括就已经可以称之为名将了,大可不必在乎他是凭借什么胜利的。
开挂或者运气特别好,都不重要,战争,最重要的或许只是结果。
每当谈及“发展性思维”这五个字,朱由桹就很容易想到他麾下一个名叫马宝的将领。
熟知主时空历史的朱由桹,知道这个他登基时候就在他身边而且还被封安定伯的前农民军将领,在主时空大约三十年后的三藩之乱中大放异彩。
在广东的时候,认为马宝或许是个名将种子的朱由桹就赏脸接见过马宝一次,刚刚二十岁出头的马宝的表现,却是让朱由桹大失所望。
通过交谈,朱由桹认为马宝这样一个年纪比自己还要小一些的年轻人,实在不足以委以重任,或者准确来说,至少目前不足以委以重任。
纵然对马宝不看好,为了确保火眼金睛的自己不是侥幸走眼,朱由桹还是使马宝在近卫军中担任军官,以待后续观察。
这充分体现了朱由桹作为皇帝的严谨。
而根据马宝的海宋人军官同僚的报告,在大明近卫军中担任军官的马宝,在训练军队和维持军纪等方面,别说和忠诚可靠有能力的海宋人军官相比较了,就是和军队中的许多普通人军官相比较,也差的很多。
朱由桹这才完全确定了自己果然没有看错。
在朱由桹看来,马宝或许就是那种“大器晚成”的人吧,可能马宝的后期会很强大,但大后期强大的“英雄”,能够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可以活到大后期。
总而言之,马宝这样的年轻人,还是需要继续锻炼啊。
言归正传,好为人师的朱由桹还在滔滔不绝地说着:
“其二,就是后勤,包括吃饭喝水、武器装备补充等
再骁勇善战的将士,没饭吃,没水喝,也不可能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再精良的火铳,没有充足的铳弹补充,也比烧火棍强不了多少。”
听到朱皇帅这一正确的无与伦比的论断,包括“天子门生”在内的众人纷纷再次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屡有高论的朱皇帅见到众人表现,愈发自信,他最后表示道:
“……其三呢,自然是战略战术,这方面和情报,地形,将帅个人能力等因素息息相关。
而朕以为,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还是情报,毕竟,优秀战略战术的出现,和掌握可靠的情报有着极大的关系。
只要有了及时可靠的情报,哪怕对于比较平庸的指挥官来说,布置出良好的战略战术其实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朱由桹虽然没有明说,但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就是指的是他朱某人有无数开挂的间谍帮助他探听情报,而后以电一般的速度将这些收集到的情报报告给明军的首脑人物,也就是朱由桹。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朱由桹根据可靠及时的情报,做出的决策,自然是非常可靠的。
相比较而言之,清军那边的通讯条件,就弗如远甚了。
包括二十多位“天子门生”在内的陪同朱由桹在岳阳楼上的诸臣子,当然不知道朱由桹言外之意,他们只是觉得朱由桹的教导,确实很正确。
当然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