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厂长,不好了(第2页)

  “剩下半个月,总不能叫工人们都在厂里查机器设备吧!”

  李星锋停下敲击桌面的手指,然后单手虚压了一下,示意刘文斌别说话。

  其实,李星锋在等一个电话。

  这件事,周厂长肯定要给他电话的。

  之所以还没打,应该是半路截胡的人还没走。

  要不然依照周厂长的那个性子,第一时间肯定是打电话给自己说明情况,至少表个态,不可能把事情做的这么绝对。

  他很清楚,自己背后站的是沈崇业。

  “都别慌张,等周厂长的电话,看看他怎么说,总得说一声,东西被谁拿走了吧!”

  只要知道是谁拿走了原材料,就好办的多。

  其实,李星锋心里隐隐有个不好的念头。

  1983年,是个社会矛盾突出的年代,在这段时期里,国家废除了上山下乡,然后开始改革开放。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大量的劳动力闲置。

  大量的农村人口闲

  置涌入城市,大量的城市人口还没有地方就业。

  一开始的时候,满大街的都是没有工作的小年轻。

  久而久之,就有很多问题出现。

  于是便有了新的政策。

  国家鼓励地方开始招工,要以此解决大量的闲置人口和劳动力。

  因为国家不能让大街的待业青年成为社会的火药桶。

  于是乎,地方上为了响应上面的政策,便开始找各种办法安置这些人手。

  比如,当初李星锋大哥能进场,就是这个政策的原因。

  所有的国营厂,一个岗位配置两个人,甚至有的岗位,配置三个人。

  再把厂里脏活累活,都聘请上临时工,让临时工干,比如装卸队,比如之前母亲在的食堂。

  这些都是各大国营厂的进行的措施,还有一种措施,针对的不是工厂子弟。

  工人子弟没工作,同样,体制内的子弟也没有工作。

  这帮人空闲起来,造成的危害更大。

  于是乎另一个政策便有了。

  自己老爹管什么的,自己儿子就挂靠在老爹的单位,开个公司。

  上辈子李星锋见过不少这样的子弟。

  比如粮食局的子弟,就会挂靠一下,然后开个公司,公司地下几十个人,这几十个人一般都是雇佣过来干活的。

  你想要粮食,行啊,拿批条来。

  没有批条,对不起,只能按计划供应。

  但是计划供应的不够用怎么办?只能找这个下属的公司。

  但是人家养着几十号人呢,给国家解决就业问题呢,光人员成本都是一笔开销。

  本来十块钱的粮食,再过一遍下属公司的手,可能就是十三块钱。

  有可能是十五块钱,各地的行情不一样。

  然后批条公司的人就会帮你装车,然后给你运过来。

  运费和装卸费你还得出了。

  同样,运费也是高价。

  这个年代,没有私人运输,运输队要么是公家的,要么就是国营大厂的。

  同样,这些运输队也挂着两个身份,一个在厂里,另一个身份就是挂在这样的批条公司,只不过司机都是同一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