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的平壤平原,就是辽东半岛最大的粮食产出地,而新罗之所以国力最弱,除了被百济与高句丽夹击在中间,经常轮流欺负之外,地里才是最关键的,他们所在地方,大部分辽东半岛是东南部分山区,粮食产出都不高,想强大都困难。
高句丽经过杨广三次征伐,人口减少许多,直到大唐灭其国,都没有恢复,反而是百济与新罗,这些年发展不错,人口增长很快。
百济人口三百多万,新罗人口接近三百万,整个辽东半岛的人口非常密集,这也是李世民想要征服这边的原因,实在是大唐人口缺少太多。
大军并没有急着进攻,不过也让百济害怕,他们一面调集人马准备抵抗,一面派人想去长安请罪。
可惜这早在预料之中,前往大唐的道路早就被封锁了,他们的使者根本到不了长安。
薛云是五月到的平壤,他到达之后,意味着进攻要正式开始了,这时候大唐军队已经汇聚了六万人,后续还有一些人马,不过他们还有不短的时间才能赶到,因为他们走陆路。
百济城池不少,大城也不少,第一个需要面对就是九迟城,这座城池依山傍水,想要攻打并不容易。
百济也是果断,直接放弃了前面百里地,想用坚城来防守。
九迟城旁边河流只是一条江水,海船进不去,大唐无法从水路夹击,只能正面进攻,而它旁边的九知山海拔不低,有三百多米,居高临下,想要进攻可不容易。
查看环境之后,薛云并没有急着进攻,只是让人不紧不慢的准备着。
大唐军队分了三路进攻,薛云是主力,苏定方和薛仁贵领偏师从沙平登陆,进攻于来;程名振带领水师去攻打百济水师。
百济与新罗都曾经强横一时,八王之乱的时候,百济趁机攻打晋朝乐浪郡,但都失败,两位君主责稽王、汾西王因此被杀。
百济从东晋引进佛教为百济的国教之后,就开始偏向软弱,其后被高句丽吞并了不少地盘,汉城被攻陷,不得不迁都熊津。熊津距离高句丽太近,百济又迁都泗沘,这才重新稳固下来。
当然,这也是因为突厥人的崛起,高句丽北方有了强敌,这才给了百济机会。
大唐灭高句丽之后,扶余璋担惊受怕,熬了两年就一病不起,只能传位太子扶余义慈。
扶余义慈继位之后,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强化王权,前年亲自率军进攻新罗,夺取数十座城池。
小地方的人,目光要短浅不少,没办法,不了解外面的情况,就觉得天下不过如此,一场大胜给扶余义慈极大的自信,这两年对大唐也不再上供,这让李世民如何能忍。
“三十万大军,百济人兵力还真不少啊!”薛云笑着道。
“说是三十万,真正的兵马最多二十万,而且他们骑兵稀少,根本不敢出城。”刘仁实说道。
刘仁实是刘弘基的儿子,这次也拜托薛云提携,所以薛云把他带在身边。
“虽然不敢出城,一直守着也很麻烦。”席君买皱着眉头道。
“无妨!你们带两万骑兵,守住山里的百济人就是。”薛云摆摆手道。
百济人想法不错,大山与城池相互支援,让敌人无法专心攻城,甚至能夹击敌人。
但就如同刘仁实说的,百济骑兵稀少,不敢与大唐野战,薛云只需要派骑兵在山下巡视,就能让山里敌人无法动弹。
辽东半岛的人是中原人,或者说他们的高层,都是中原后裔,因此懂得攻城器械的好处,比起西域的城池,要难以攻打不少。
好在他们矿藏很少,或者说目前发现能开采的矿藏极少,所以盔甲武器上差距很大。
薛云布置好防守之后,就指挥大军用器械攻城。
还是投石车先动手,五六十斤的石弹砸向城池。
李靖兵法有三本,《六军镜》和《阴符机》是家传兵法,宫里还有一本《李药师问答》,那是李世民与李靖交流兵法的记录本。
李靖答应给薛云一本兵法,所以让儿子誊写了《六军镜》。李靖去世之后,李德奖回长安,又把《阴符机》给他抄写了一份,当然,这是李家同意了的。
用心学了几年,加上丰富的经验,如今薛云已今非昔比,安排起来得心应手,没有一点吃力的感觉。
而且薛云的眼界与李靖不同,他更喜欢强大的攻城器械,对投石车也做了极大的改进,在投石杠杆上包了一层钢,韧性强了数十倍,再也不用担心杠杆突然断掉。
在杠杆的前面又加了一根粗麻绳,以及厚实麻布和皮子做成的石弹兜。
投石车改进了绳子拉动的投射方式,以前的投石车,发射的时候,需要三十多人拉动绳子,如今则采用了配重方式发射,在杠杆另外一端是一块百斤重的石块。
人力拉动,没有配重发射瞬间力量大,发射距离自然也没有那么远。以前只能投射百米左右,根据石弹重量和投石车大小而定,改进过的投石车,即便是百斤重的石弹,发射距离都超过了两百米。
先是一批普通投石车向着九迟城投射,引诱城里的器械反击,随后新型的投石车开始发威。
“轰轰轰!”石弹砸在城头,城里,发出巨大的动静,这些石弹是打磨过的,虽然不是很圆,但也是圆形,落地之后会滚动,几十斤的石头滚动,只要撞上,骨头就会断裂。
即便落地碎裂,碎石溅射,也会伤到不少人,可以说是大杀器,一攻击就让百济人损失不小。
除了大小不同的石弹,大唐军队还准备了更多碎石和卵石,毕竟大石头不是那么好寻找。
碎石投射更远,漫天花雨一般落下,激起朵朵血花,留下阵阵哀嚎。
大唐准备充分,投石车就有三百多辆,第一轮就把百济人砸懵了,地上躺着的人哀嚎不已,还站着的人愣愣的看着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