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衲胡来 作品

第387章 朝廷动向,李渊病危

 “陛下对府兵制进行调整,设立十二卫和太子东宫六率为南北衙禁军!想不到今年一开年,朝廷动作就如此大!”李靖把公文递给薛云说道。 

 贞观十年四月底,一份朝廷的公文,送到了高昌。 

 薛云一看,这已经是二月份的事情了,不过没有办法,距离太远了,两个多月能送来,路上已经不慢。 

 从大唐立国到李世民继位,军队已经多次变革,虽然调整不大。 

 武德初,设置军府,由骠骑、车骑两将军府统领。武德六年,改骠骑为统军,车骑为别将。到今年又改统军为折冲都尉,别将为果毅都尉。军府改称折冲府。全国共设六百四十府,关内有二百六十一府。 

 其实这折冲府以前就存在,只是没有明确数量,这次把以前的元从禁军编制取消,意味着李渊又一个代表性不存在了。 

 元从禁军那是李渊的禁军,就像李世民的玄甲军一样,即便李世民上位,元从禁军编制都是存在的,如今取消,想来是已经不担心后患了。 

 “安西都督府暂定六个折冲府,这是何意?七千二百人?难不成你们都要回去?”薛云不解的问道。 

 李靖笑着摇摇头道:“六个折冲府,只是给你的编制,人手需要你这招募,也是给你六个折冲都尉的官职。这份公文送过来,只是让我把手下人马整编记录而已。” 

 “原来是这样啊!”薛云顿时笑了,李世民也知道给自己好处了,如此一来,薛仁贵他们,就可以担任折冲都尉了,而自己那些护卫队,也可以编入折冲府。 

 “啪!” 

 “不对啊!自己这是被算计了!”薛云一拍大腿,心里暗自嘀咕道。 

 李世民真是个不肯吃亏的家伙,用六个折冲都尉,就把自己护卫队收编了。 

 李靖似笑非笑的看着薛云,他早就看出其中的猫腻了,李世民他很了解,怎么可能吃亏,也不喜欢超出掌控的力量存在。 

 “朝廷发配十万秃头到西域,嘿嘿!这事干得漂亮。”薛云瘪瘪嘴笑道。 

 “这十万僧人是怎么回事?”李靖问道,他对这事还真不清楚,虽然他在巡视之时,派人调查过,但是后续他还真不知道,毕竟巡视之后,一直待在家里。 

 薛云给李靖解释了一下僧人的事情,他也没有想到,李世民居然送了十万僧人过来,这边就有十万人,另外的地方应该还有。想想也正常,李世民本身就是非常果断的人。 

 “当年太上皇就想要整顿僧人道士,只不过陛下手段更加刚烈,想来是那些僧人把陛下激怒了。”李靖感叹道。 

 薛云眉头一挑,脸上抑制不住的喜悦之情,他手里拿着是一封李玉燕送来的信件,信中告诉他,去年入冬,他就多了一个儿子,只是因为天气原因,无法送信。 

 “太上皇可能过不了今年。”薛云说道。 

 李靖微微一愣,沉默片刻道:“太上皇比我年长一岁,想不到已经到了这一天,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去年太上皇就病重,一直服用人参进补,不过身体越来越差,据说已经形如枯槁。 

 你别担心,太上皇后宫佳丽三千,已经掏空了身体,你比他强壮多了,至少还能活二三十年,长命百岁,说的就是你。”薛云笑着宽慰道。 

 “呵呵呵!不用担心,老夫早就看开了,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李靖笑着摆摆手道。 

 难怪几十年取消元从禁军,原来李渊已经快不行了,谈话间,薛云又打开了第二封信件。 

 “你如此开心,有何喜事?”李靖也在看信,这次不止他们两人,信使给西域这边,带来了三千多封信件,以及更多的口信。 

 “嘿嘿!我多了两个儿子!”薛云咧嘴笑道,从看信开始,嘴就没有合拢过。 

 “两个儿子?你出门已经一年多了吧?”李靖瞪大眼睛道。 

 “呸,你个老家伙坏得很!前面我出门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只是冬天无法通信,现在才告诉我而已。”薛云没好气的说道。 

 “呵呵!原来是双胞胎啊!恭喜,恭喜!”李靖也不在意薛云的态度,摸着胡须说道。 

 “咳咳!嗯嗯,谢谢!”薛云尴尬的摸摸鼻子,他可不好意思说,另外一个儿子还是姓独孤。 

 姓独孤也无所谓,反正是自己儿子,薛云依旧笑得很乐呵,两张信件翻来覆去的看。 

 李玉燕的信中除了告诉他儿女的事情,就是家里其他亲戚朋友近况,最后谈了一下家里收入。 

 独孤金凤的信差不多,除了两个儿子的事情,就是生意和各大世家的动静。 

 经过了近两年的发展,萧家联合南方的各大家族,又得到朝廷支持,在南方建立了三百多处甘蔗种植园,大量的种植甘蔗。 

 萧有容也厉害,她牵线种植甘蔗,但是萧家不参与种植园,只建立蔗糖作坊,收购甘蔗。 

 薛云暗自点头赞同她的办法,掌控着蔗糖作坊,就掌握着甘蔗的定价,不用担心地方上有人压价,从百姓身上吸血。 

 卢家在洛阳跟进,同时和萧家一起,打造了一支船队,从洛阳运送货物到北方。 

 南船北马,从洛阳南下的船队很多,背上的就很少,有卢家的加入,运送货物的商队就更容易了,毕竟水路比陆地运送货物方便,只要有码头停靠。 

 最后一封信是魏征的,信中告诉他,自己患了眼疾,看东西模糊不清,本打算辞官,但是皇帝又让他带人编隋书。 

 不止是隋书,五代十国的史书都在整编之中。 

 薛云有些惊讶,到不是惊讶李世民让人编史,而是这些编史书的人。 

 魏征,宇文士及,颜师古,于志宁、李淳风,李延寿,萧瑀…… 

 参与的人不少,虽然说这些老臣知识渊博,但是不难看出来,其中大部分都是李渊朝的老臣,而且是李世民不喜欢,又不方便动的。 

 薛云暗自感叹一朝天子一朝臣,李世民这个办法,看上去是重用,其实是明升暗降,这些人做的工作,已经成了无关紧要的。 

 这些事情,薛云看过之后,就丢在一边,李世民要这些老臣挪位置,也有为了给年轻人让位的意思。 

 这些老臣声名在外,当然不可能让他们致仕,去空闲衙门也算一个好的安置,这不但体现了李世民手段高,也让他有了好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