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或古 作品

第四百一十二章 朱标和欧阳伦合作?年夜饭(求订阅!!)

 听到马皇后这话,朱元璋现得有些尴尬和心虚。

 “妹子,你说这话就过分了,什么叫做咱又想占便宜,又不想付出代价?”朱元璋嘀咕道:“他欧阳伦占朕的便宜还少么?娶了朕的女儿,赚了那么多钱?”

 “还有他犯了多少事?咱都记了他多个小本本了,这要是换成其他人,早被朕给杀了!还能一路从县令升到户部尚书?做梦!!”

 “妹子,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在经历过这些事情后,欧阳伦这小子已经拥有了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他现在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还好他不掌控兵权,要不然...放眼天下谁能制住他?”

 朱元璋心里可以说是相当的复杂。

 听到这些话,马皇后并没有继续在这上面和朱元璋讨论,而是言语温和道:“欧阳这孩子和杨宪、胡惟庸这些人不一样,是咱们老朱家的人,做事也靠靠谱,而且像上次礼盒的事情是以我的名义,这次的年终奖金也是特意当着百官的面征求你的同意,也是以你和朝廷的名义发放下去。”

 “这样看来欧阳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你的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

 听完马皇后的话,朱元璋陷入沉思。

 马皇后见朱元璋在思考,也没有继续说话,而是在一旁陪着。

 思考一会后,朱元璋再次开口,“妹子,你说的这些咱也想过,不过事关皇权安危,咱不得不多想一些!”

 “欧阳伦这混蛋是我老朱家的...这点没错,但他的能力太强、功绩太高...这也不是什么好事。”

 “标儿是将来的皇帝,朕是担心欧阳伦和标儿之间....”

 “重八,你是担心标儿和欧阳之间起矛盾?”马皇后笑了笑,“我觉得这个你就更不用担心,标儿和欧阳的关系,可比你和欧阳的关系好多了,说不定等标儿当上皇帝,他们两个配合起来,大明会发展得比现在还要好上许多倍。”

 “.....”朱元璋一阵无语,颇为不服气道:“欧阳伦那家伙心眼子比朕还多,咱们的标儿仁厚,朕是怕标儿受欺负,你现在对女婿的疼爱都多过亲儿子了!”

 马皇后撅了撅嘴,“你老是用你的思维去考虑别人,得出的结果根本不对,要我说...你想要知道欧阳和标儿能不能合得来,你干脆让标儿现在就和欧阳一起做事就是。”

 闻言,朱元璋楞了一下,随即道:“妹子,你的意思是朕直接退位当太上皇,让标儿提前继承皇位?!这会不会太冲忙了?”

 马皇后翻了朱元璋一个白眼,“我就知道你会舍不得,而且你也闲不下来!”

 “唐朝的李渊之所以退位当太上皇,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个人能力很强,交到李世民手里显然是更好的选择,而且李渊也能想得通,可咱们大明的情况不一样,标儿仁厚,虽然做事也很果断有魄力,但是和李世民的果决还是有些差距,而且你也不是愿意闲下来的人。”

 “这些年你已经将朝中的很多事情交给标儿处理,但实际上很多大的问题还是你在做决定,和欧阳打交到的还是你,标儿更像是个大臣一样。”

 “那你的意思是?”朱元璋继续问道。

 “我的意思是直接让标儿去负责和欧阳对接,咱们在边上看着就好,如果欧阳和标儿能合作好,你心中的顾虑是不是就可以打消了?”马皇后笑着道。

 “妹子,你这话有道理欸。”朱元璋点点头,“咱之前没有让欧阳论和标儿合作,主要是担心欧阳伦把标儿带坏了,但是现在看来提前让他们两个适应一下也好。”

 “何止是也好,让标儿和欧阳合作,好处可不光是这些,更重要的是重八你也可以借这个机会好好休息!”马皇后笑着道:“你也不想想,你现在可是都已经六十岁了!”

 “还得是我妹子,明里暗里都关心着咱呢!”朱元璋笑着道。

 的确,在年龄迈过六十这个坎之后,朱元璋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精力有些不够,不过朱元璋从未向其他人说过,并且一直表现得精力充沛的样子,也就只有马皇后可以一眼看出来他的虚弱。

 “你真决定让标儿和欧阳合作了?”马皇后笑着问道。

 “嗯,欧阳伦简直就是治国神器,若是用好了,大明能发展成什么样子咱也无法想象!咱能在欧阳伦的帮助下打造洪武盛世,这便是咱的极限了,但这绝对不是欧阳伦的极限,若是欧阳伦和标儿合作得好,那咱也就放心将大明江山交给标儿,咱们也过过欧阳伦说的那个.

..什么退休生活!”朱元璋笑着道:“咱可是知道欧阳伦那家伙给他自己准备了很多好玩的,等有了时间咱也得去玩玩,到时候就是朕过着休闲生活,看着欧阳伦忙碌!”

 听到朱元璋的话,马皇后忍不住笑了起来,“重八,要是没有欧阳的话,我看你永远不会服老,永远不会想要过退休生活,永远不会想要闲下来!都是被欧阳给刺激的。”

 “妹子,你别把欧阳伦这小子说得那么重要,咱可是皇帝,怎么会被一个臣子加女婿给左右!”

 “绝不可能!”

 朱元璋嘴硬道。

 “行行,是我想多了。”马皇后可不会继续和朱元璋继续为这事争执,“咱们就一起拭目以待,看看咱们谁的看法正确吧。”

 “看看就看看。”朱元璋说完摸了摸肚子,看向马皇后,“妹子,你这里有东西吃么?咱饿了!”

 “有有,我这就给你做。”马皇后笑着往厨房而去。

 .....

 洪武二十年,注定是大明丰收的一年。

 这一年得益于‘大明第一个五年计划’,大明各地修路搭桥,百姓们也参与其中,光是当工人就能赚不少钱,再加上红薯的推广,粮食得到补充,户户有余钱,家家有余粮!

 并且官员、百姓都对明年充满了希望。

 因此到了过年休息的时候,百姓们也愿意花更多的精力、财力来过个好年。

 烟花爆竹、各种花灯、游街....共同庆祝新年到来。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