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轻叹一声,这似乎成了我来到此地后的习惯。
韦艳艳依旧在我身旁,目光追随着我。
突然之间,我有种冲动想要揉揉她的头,而我也这么做了。结果,却不小心将她精心梳理的发髻揉散,鬓花差点掉落,我急忙伸手接住。
她的发丝间还残留着“香泽”的香气,那是唐朝女子用来梳理发丝的护发品,相当于后世的头油。
她应该刚刚才梳好,“香泽”还能摸得出来。
唐朝时不流行刘海,所有的妹子都是把额发梳上去的,为的是露出额头贴花钿、画鹅黄。
但是只要是个人,都会掉头发的,那么多碎头发该怎么办呢?
对于战国时期就已敷粉、画眉、涂唇胭脂的祖先们来说,这自然不是问题。
有困难,就解决困难,于是,“香泽”就出生了。
香泽其实是一种护发品,后世有个通俗的名字,叫“头油”。
据说香泽在东汉时期就有了,东汉末年的经学家刘熙着的《释名》里《释首饰》篇里就有提到过:“香泽者,人发恒枯悴,以此濡泽之也。“
后世早些年以为古代妹子们往头发上刷“香泽”,是为了固定发丝;后来发现,除了是为了固定发丝之外,“香泽”也是护发素,给头发一定的滋养。
“既然好用,就推广大家一起用”是我们大天朝祖先的传统,从此,香泽也加入了古代妹子们的必备护肤品菜单里。
其实说香泽出现于东汉时期,其实是不大准确的,准确的说,应该是在战国时期就有了。
《韩非子·显学》里有这么一句话:“故善毛啬、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
脂泽粉黛里的“泽”应该就是指香泽,剩下的“脂粉黛”指的分别是,胭脂妆粉(就是俗称的水粉)黛粉。
其实胭脂在古代的意思和现世理解的有点儿不大一样。
古代时,胭脂指的是口脂和面脂,也就是润唇膏和腮红。
现世有的把胭脂理解为面脂(即腮红),有的理解为口脂(即润唇膏),其实它正确的意思是“口红”;口红这个词很早就有了。
口脂可以保持嘴唇滋润顺滑,防止开裂;在唐朝其实是男女老少都在用的。
古代对于护肤品的态度非常开放——和现在差不多,男女都可以使用护肤品,讲究点儿的男子也是会用“香泽”的,不过他们用的大多是不香的那种,主要是为了保护头发和固定发丝。
别的不说,古代人是很注重养生的,护肤也被归类到养生里。
农学巨着《齐民要术》里面很详细地记载了制作化妆品和护肤品的过程;古代的时候,护肤品大多是当做保健品在使用,卖这些玩意的基本上都是药店,很少有专门卖化妆品的店。
所以,穿越里,一言不合就去各种化妆品店买胭脂水粉这种事情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不过,香泽这种东西,固定头发的效果看起来远不如啫喱水来的好啊?
韦艳艳的簪花还被我捏在手里。
她今天梳的是丱发,虽然丱发和双环垂髻都是两个发髻,但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别的;双环垂髻的发髻垂在额头两侧,丱发的发髻则在头顶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