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走向现代(第2页)
正如乔银定论的那样,他所论述的既不是帝王将相,也不是才子佳人。大蛇王的血统论虽然也给了他不小的启发,但乔银并没有被绕进去。 “大蛇王的理论成就很高,不过他把血统当成一切的标竿,这肯定是不对的。如果人的一切行为是为了利己,血统的继承就是次要的;如果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血继,那么利己行为就出现了悖论。” “人类社会的行为区别于动物,根本还是在于经济!小尤它们这样的虎鲸部落,本身的智慧并不低于人了,但虎鲸并没有经济行为,所以它们依然是动物,它们并不能像人类一样处理血缘关系之外的行为。” “为什么一谈经济,中原人就耻于形色呢?好像正人君子说钱的事,就是道德堕落的象征。其实我们早上去路边吃早饭,年节给自己买新衣服,这本身就是经济活动,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经济和政治是一体的,经济是政治的根基,这两个词汇本身是中性的,不带任何褒贬。只是古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沽名钓誉,曲解了这其中的道理,所以才给中原世代的人民套上了思想上的锁链。” “政治不应该是人的锁链,而是经济的锁链。因为经济让人完成了产业分工,才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也因为经济将人的价值具象化,所以才会激发人的贪婪。政治来源于经济,政治也控制着经济。” “所以经济的出现,是天然的,由人与人自发形成的;政治的出现是在经济基础之上,人为促成的。所以经济的发展必然自由,政治的发展则要严谨;经济交付市场,政策则要交给制度。” 乔银慢慢整理着各种文稿,同时也整理着自己的思路。最后终于列出目录,阐述经济发展为社会之根本的理论,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宏观理论,叫做《政府主导》,下册是微观理论,叫做《市场调节》。 一篇论文必然要有宏观叙事,不然无法解释当前的社会生态。但论文必须有微观层面,真正关切到普通人的生活,不然就是空中楼阁。 而且乔银并没有用儒家所推崇的文言文,而是用白话著作,他要让大家都能看懂看明白,不作故弄玄虚的勾当。甚至举的例子都尽量选择朴实。 “……张三是一个种地的农民,李四是一个打鱼的渔民。张三种了五亩地,除了自己吃饱饭,还多出了五石粮食,正好李四也多打了五筐鱼,于是张三用粮食换了李四的鱼。从今往后,张三一心一意种地,李四一心一意打鱼,时间和精力都投入自己的事业,三年后张三种了十亩地,多盈余了十石粮食,李四多洒了一张网,多出了十筐鱼。他们的收获翻倍,整个社会的财富增加了……” “……” “……农业是指包括粮食种植,畜牧,渔业,林业,经济作物种植等各方面的生产,归纳为第一产业。工业是指从手工业到手工工场,再到大机器生产的产业,主要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产业,称为重工业,以及生产生活资料的产业,称为轻工业。工业是经济活动中的第二产业。而负责连接各产业活动之间,不直接参与生产的,如运输,邮政,金融,则被划分为第三产业。我们称之为服务业……” “……” 乔银的论述由浅入深,将各个国家的文献,资料,著作慢慢融汇到一起,并结合这些年发展新政的经验感受,直到汽转球带动机器旋转的那一刻,终于踏入了门径。 写到文思如涌之时,他甚至直接观想出了五大魔神,让它们和自己一起奋笔疾书。 和神魂念头不一样。乔银以前分化出千万枚念头,但只能用来做重复抄写,而魔神则是有血有肉,甚至有无法无念境界的存在。它们能帮助乔银战斗,自然也能帮他撰写文案,甚至帮他思考钻研。 一篇篇的书稿飞快的从乔银的手中诞生,然后就是数万念头帮忙誊写抄录,之后又回到他手中重新研修删改。 乔银甚至忘了自己是在和司马匡辩论。因为在研修学术的过程中,他的思想也在飞快的更替,前进,渐渐也不屑于去辩论什么东西了。 “逻辑分为两种,辩论逻辑和形式逻辑,形式逻辑是不需要辩论的。它就是存在于世界的运行规律,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