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了一下手。
随后,乔银和郎先生和神行候一同出门,离开了客院。
郎先生也重重松了口气,又恢复了原本风流倜傥的模样。和宜亲王会面让他的精神大波大动,不过能看到人仙拳意,对他的好处也难以言述。
……
时近中午,乔银和郎先生出了周府,一同走在了太平庄平坦的大道之上。
在丁忧期间,乔银不能直接在衙门当差。不过以他的身份,完全可以在家办公,除此之外就是闭关修炼。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来视察新政的成果。
太平庄,如今已经改为了新桥区,正式成为了源州府的一部分。这里有了正式的区长和行政机构,也有了当地的小型产业,人民生活日渐富足。
新桥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要产业,以它为代表,源州周边的郊区,以及泯南农业改革后形成的乡镇,也开始了新一轮乡镇小城市化的道路。
一座座高大的风车,如今已在新桥区各处矗立,宛如一个个参天巨人。各个磨坊,碾坊,榨油坊,酿酒坊……再也不用争夺那仅有的水渠,只要找到适合的风带就能落户。
从尼多兰带回的风车,被洋务衙门改良,风叶完全用蓝银纸代替。风叶内部镌刻有法阵,能在风力微弱时聚集更多的风,风力猛烈的时候适宜调整。
这样的风车,大大拓展了工场的落户位置,而且提供了远高于人力和畜力的充足动能。除了季风转向时需要拆卸维护,几乎能全年保障工场的运作。
而且风车的传动结构,铸币器的工作原理,同样被大肃的工匠们学习,模仿,改良,融合到了诸多生产门类中,可以说让所有的机械都有了技术上的升级。
现在不单是纺织业,从粮食加工,到生活用品,再到造船造炮,或多或少都进入了半机械生产。新桥区一季加工的粮食,就相当于前三十年的总和。
因此走在现在的新桥区,已经丝毫感受不到这里是郊区了。尽管远处还是有湖塘,有农田,但主干道宽阔平坦,房屋高大而密集,临街的地段几乎家家都是门面,小摊,已经完全是城市面貌。
宽阔的大道边,种着整齐的冬青树。每隔五六丈,还能看到那熟悉的电讯杆,它们以前或许还让人稀奇,不过现在已经成为源州的常态了。
孙连诚的电讯器,如今已经能够传达二十到三十里的单位距离,这让产业的推广更加便利。这几年朝庭也开始向着其他省份修造,争取能覆盖全国。
路上,时常经过一辆高大的四轮马车,装载着满满的成品粮食奔向主城区。
也有比较脏的马车,拖着大量的蜂窝煤运到新桥区贩卖。一路下来,掉下了不少黑色的煤渣。
虽然洋务衙门研发出了电磁陶具,但这东西成本太贵,普通百姓大多还用不起。夏天纳凉只能是少数人的专利,不过冬天采暖,平时做饭,煤炭开始得到普及。
佛罗州,是大肃南方唯一拥有大量浅层铁矿和煤矿的地区。随着炼钢产业的蓬勃发展,煤矿的开采也越来越成规模化,最终在政府的推动下取代了木柴。
瑚州的开发,让源州一度不缺木柴,但这不是长久之计。而承接东瀛的钢铁厂后,东瀛的制煤技术也传到了大肃,终于解决了燃料问题。
青津钢铁厂,包含了诸多下属门类,其中一个就是制煤。煤炭从开采,筛选,成品,完全就是一个大型企业;光是跳太筛煤的工序,就需要好几座工厂完成。
其中的一种煤炭成品,就是蜂窝煤,以及相配套的煤炉。这套炉具一经推广,很快受到了大肃人民的喜爱,特别是缺少柴草的城市居民。
于是,在东瀛用来炼钢的煤,居然在源州率先完成了民用的转化。源州新诞生了制炉场,蜂窝煤制作所,彻底颠覆了几千年的炉灶生活。
乔银带着郎先生又来到那家“赵记杂菜”,请他吃中饭时。
揭开门帘一进屋,就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热气:这里的厨房也早就改用了蜂窝煤炉,只不过普通人家用的是小炉子,餐馆是品字道的大炉子。
赵记饭馆如今也大了许多,不再是路边的小蓬子了。宽敞的店子里光线明亮,摆着七八张桌子,已经有好几桌客人正在吃饭,氛围很是热闹。
乔银和郎先生刚在一张空桌前坐下,一个精神大小伙就迎了过来。
“哟,乔大人!您出来啦?”
“什么话?”
这位精神大小伙正是赵掌柜,不过他的话多少让乔银有些无语。
“难得照顾你生意,你就这么招待我?”
“哈哈,看我这嘴。”
小赵倒是一点不在意,显示出乡里乡亲的随意。
“恭贺乔大人丁忧期满,老夫人必然稳列仙台!敢问您想吃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