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煎包子 作品

第二百四十三章 弃两改圆(下)(第2页)

 如今有了大风车,可以解决相当的问题。

 不过丘小珍又说道:“只是这座风车,转向角只有九十度,在这座岛上还能用;我们大肃是季风气候,要仿造起来怕是要做不小的改动。”

 乔银点点头:“这个肯定!好在咱们衙门能工巧匠不少,设计个方便的转向架,应该不成问题。”

 说着,大家一起走进了大风车的底层。

 底层内,正是放着的那套复杂的铸币设备。

 这些日子,衙门也一直有人保养,上机油;因此乔银把风车机构重新连通,机器马上轰鸣震动起来,而且动力极其充足,场房再扩大十倍也带得动。

 “真棒啊?谢谢你们,小珍,小怜!我这就让大家连夜开工,把新币铸出来!”

 ……

 确定了货币样本后,蓝银岛的小衙门这几天也连班开工,将库存的白银全部炼成了银币。

 衙门出海携带的白银并不多,总计只有二百余万两,基本上是饷银,以及府库流转的备用金。炼制成银币后总计不过二仟万圆。

 不过有它们作为本位金,信用社马上加印了二千万的纸币,正式启用新币收购。

 介于信用社已经成立了一段日子,不少村民倒是信得过这个机构。加之纸币的各种面额便于计算,衙门便以征购粮食为契机将新币流通到了百姓手上。

 同时,各衙门招募的公共事务,如修路,盖房,也以新币作为报酬发放给参与劳动的村民。于是在征粮结束不久,三千多万圆的面额已经流转到了民间。

 百姓们挣到钱后,也很快开始互通消费。银元,纸币在市面上并行,各种价格的商品找兑也颇为方便,新币出乎意外的受到人民的欢迎。

 直到信用社顺利开张,一部分勤俭持家的村民也将赚到的钱又存回了社中,将存折收藏在家里。这让现金再次流通回了信用社,货币得到了再次利用。

 同时,合作社也有发展个人事业的,他们以房屋或田产向信用社贷款。这类业务一般面额较大,交易金额也较大,于是驱向于用支票交易。

 加之信用社在建立之初吸纳存款,利率定位偏高。存款定期一年为百分之三点五,贷款四点五。因此信用社成立才半个月,资产就循环超过两亿元。

 “这个银行系统还真是神奇!只是通过对现金和票据的流通,就能根据所在区域的市场,自动趋同于当地的生产总值,这尼多兰真是营商的天才。”

 要知道,衙门的启动资金只有二百万两而已。成立银行后,货币的流通价值足足翻了好几倍。

 以市场来说,货币是白银还是纸币其实是次要的,钱之所以值钱,还是因为今年大丰收,商品繁荣起来了。所以钱就显得非常值钱。

 如果胆子放大一点,以蓝银岛今年的生产总值,哪怕多印几倍的纸币也能吃得下,甚至能促进市场更加繁荣。不过乔银毕竟是第一次开银行,还不敢这么搞。

 北肃纸币崩溃的教训,永远警醒着现在的人。

 好在凭现在的货币,已经让蓝银岛的市场开始盘活。各个集市每天热闹非凡,大家买卖东西也更方便,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另外,小有积蓄和贷到款项的人,也开始在合作社中筹划着自己的事业。比如承包渔塘,承包林场,竹园,果园,还有人和衙门商量,希望能购买设备,开办场房。

 原本,普通百姓就是存了钱也不可能办事业。十代积累出一个小地主才是常态。

 但现在有了证券机购,能让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贷款,在衙门的监管下放心入股经营。

 擅长种地的,可以承包更多的地;不擅长种地的,就把地租给别人,自己做擅长的手工活。

 土地的经营,从分散的小农经济,到后来的合作经营,终于演化成了农场。

 所以农场主看起来和地主差不多,但性经营模式越了几个等级。地主靠吃租过活,只会拖累经济发展,农场主靠收成扩大再生产,是发展农业的先进生产力。

 直到湿季结束。

 日子才过去十几天,信用社和证券交易所就已经在蓝银岛上生根发芽,开始蓬勃发展。

 这样的景象,当真出乎乔银的预期。

 他本以为大肃人要学会这一套,少说要一年半载,结果十天半月就办成了。

 “咱大肃人,也挺会做生意的嘛!当然,这事还亏了马昀他们这些开明绅士,不然哪有这么顺利?我当初还准备把安东尼奥请来当经理人,如今看来真用不着了。咱马昀先生的水平,绝不比游太人差!”

 路过衙门,这里的信用社和交易所无非简陋了点,但运营状态已经丝毫不比纳兰遮要差了。

 这让乔银一度怀疑,马昀是不是有游太人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