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煎包子 作品

第一百九十九章 百家争鸣(第2页)

 随着太阳高升,早操随之结束。孩子们准备去学堂

读书,大人们也开始下地干活。

 乔银路过杨树身边,悄悄打了个招呼:“老杨,下午到我这边来一趟。”

 杨树心领神会,虽然不知道要干什么,但知道绝对不是坏事:“是!”

 晨练结束,乔银放松着心情,慢慢浏览着岛上的风光。

 蓝岛北岸,如今有了十余座村庄。相比当初的贫瘠,现已聚集了少许的人气,甚至出现了简单的交易,出现了市地的雏形。

 最早的落户的新平村,房屋早就翻修过了。一座座独门小院错落排列,简单而不失精致。加之步入湿季,街道边花草繁茂,让人赏心悦目。

 而在新平村正中位置,修起了一座官衙。衙门是石料和洋灰修缉而成,单独的石块并不规则,房屋的整体却十分整齐,呈现出一种异样的美。

 很显然,新落户的行政机关就在新平村。不过市地并不在这里,反而出现在较为偏避的大鞋村。

 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引导,又往往不受政府控制。谁也说不清人流为什么会往大鞋村聚集,这也是生意人普遍迷信的原因。

 大鞋村,就是祁小怜一同开垦的村落。因为乔银说给干部们“穿大鞋”因此得名。与之相对应的,还有方皓曾经参与开垦的“小鞋村”。

 这算是方皓的黑历史了。于是衙门发出政令,将之更名为“大协村”和“小携村”,意为“同心协力”,“扶老携幼”,起到正面教育意义。

 不管怎么说,新落地的村舍土地开垦都很顺利,并很快完成了耕种,让迁徒过来的流民真正安上了家。

 人口的增长,让简单的贸易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大协村每天都有不少人到此闲逛,即便不做买卖,也要过来走一圈,欣赏那些乱七八糟的小玩艺。

 乔银踩着碎石路,一路逛到村外,遥遥就能看到聚集的人流。一时间他似乎能体会到,在这地广人稀的海外岛屿,能有点人气是多么难得。

 “难怪大家都爱往这儿凑热闹!”

 走到村内,街上已然有些乱哄哄了。各种小摊摆在路边,吆喝着,吸引着人群围观。

 其他村子的不少人也赶到了这里,他们中自然有会手艺的,打造了桌椅板凳等小家具。这两年岛上还收获了竹子,各种竹器也开始丰富着市场。

 乔银从倭舰上带回的物资,也出现了不少在集市上。

 至于那些小烧饼一样的倭币,却早就都被铰成了小疙瘩。中原人依然还是习惯用碎银交易。

 “这个货币问题,一定要想办法整顿一下才好!可惜历朝历代都没什么良策。”

 市地的出现,让乔银感到很欣慰。但村民们交易,用的依然是制钱和碎银,这又让他感到忧虑。

 市场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毕竟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只有通过市场才能弥补自身的需求。但交易的媒介一直是困扰中原王朝的难题。

 说白了,就是钱。

 钱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铜钱,铁钱,到现在的白银,历朝历代都在币制上做过努力,也都在币制上栽过跟头。

 北肃曾经发行过纸币,最后也死在纸币上面。

 因此,现在的市场处于通缩状态,朝庭也不敢再发行纸币。视财如命的清流士大夫也把大量白银囤在家里,使得市场交易更加困难。

 若不是现在推行新政,不少新兴商品吸引了有钱人购买,使得现银回流市场,那么只能等大戎南下,像当初灭亡北肃那样抄家,挖地窖了。

 乔银知道,这个问题一定要得到解决。不然新政再怎么发展,上限也就到此为止。

 眼看时近正午,他才回衙门吃饭。

 虽然现在把衙门修起来了,不过乔银还是习惯回自己的船上,因为在这里他才容易进入思考的状态。

 午后,一场似曾相识的大雨如期而至。现在又是湿季,新开垦的农田中,各种稻米蔬果都沐浴在雨水中拙壮成长,一派欣欣向荣。

 直到下午,云开雨散。一圈环型的彩虹挂在了天边,美轮美奂。

 看着这圈彩虹,乔银脑中灵光微闪,不自觉的把它和钱币联想到了一起。

 这让他自己都有些无奈:“想钱想疯了么,看到什么都像钱?”

 既然铜和铁能铸成钱币,那黄金和白银能不能铸成钱币呢?答案是可以。

 东瀛就铸造了金币和银币。但面额太大,所以用的时候还是要铰开,等于没有铸造。

 面额小的制钱同样有,但和金银的兑换浮动又太大,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乔银感觉要解决钱的问题,当真比渡四次雷劫还要难。

 “大人!”

 这时,房间的门被敲响。

 杨树如约来到了乔银的船舱。

 乔银也收回心神:“进来吧,我正要去找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