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煎包子 作品

第八十八章 哀之而不鉴(第2页)

 “起航!”

 “起——航——!——”

 哗……

 大舰的风帆逐渐鼓起,舰身也从慢到快开始移动,最终开始驶离港口,向着远方而去。

 祁云伟他们也一直站在趸船的甲板上,目送着这三艘远去的大舰,直到消失在马尾湾的尽头。

 “一定要回来啊,一定能回来!……”

 ……

 “转帆,向南!”

 “转——帆——!——”

 大舰驶出马尾湾,瑚州号上再次传出航行指令。乔银也指挥杨树,带领水手们轻车熟路的调整好风帆。

 这次的三艘大舰,各舰只带了三棚水手。外加官吏,杂役,每船海员没超过二百人。

 洋务衙门的水手,很多都是退役之后的水兵,本身也能打仗。而且他们年龄偏大,性格更加沉稳,只要安顿好家室,更适合远洋探索。

 另外,船上还各带了五十户送往瑚州岛的贫民。

 这些贫民,大多是无地少地,生活困苦的人。他们拖家带口,为的只是想吃口饱饭。

 放在以往,各州府县只能尽力开设粥场,救济流民。如若赶上灾害,后果不堪设想。

 而现在有了瑚州岛,就能极大的缓解流民问题。若是远洋开拓继续,缓解的余地也就更大。

 “这远洋大舰,当真是壮观啊!其他的船不能比。”

 此时和乔银一同站在甲板上的,却是周近。他看着波涛浪卷的大海,不由得感慨万千。

 如今的瑚州海峡,已能看到不少商船和民船。有些平底的富商大船,未必比远洋大航小太多,同样能在近海将几百人送到瑚州岛上。

 不过和真正的远洋大舰相比,任何船只都要逊色许多。

 “大哥这次赴任瑚州,当地总算是有了父母官!要是好好发展起来,必然又是一个泯南。”

 多年的努力终于成为了现实,乔银心中的期待当真难以形容。

 瑚州岛收复的这一年,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已经有许多人渡海登岛了。但一直没有正式的行政主官,直到周近奉了皇命担任知县。

 这个知县非他不可,因为开发瑚州和新政息息相关。

 这次的新政,说复杂的确复杂,但说简单也简单。首先就是组织自耕农开始合作,建立农庄。

 毕竟小农经济,人力过于分散。生产低下不说,抗灾抗害的风险也高,更容易孳生张三那样的刁民。

 所以整顿自耕农,是当务之急。

 第二,就是整顿地主。

 新政规定,地主每户能自由种植、租赁的土地只保留六十六亩;余下的土地,必须以农场的形式包干。

 也就是说,农场主保留土地所有权,能收租分红,但不再垄断生产经营,服从衙门调配。

 农民承包土地的收成,将禀承交足国家,留够东家,剩余归已,公平公正分配。

 新政伊始,以太平庄为模版,卢家村,胡家庄,丘家集这些江口县所辖的大村,周府上下,卢源家,胡三娘家等开明绅士都会支持。

 江口县的政策推行必然事半功倍。

 江沱升任湖阳知府后,有船场作为底牌,大小工场遍地都是。只要重农也重商,放宽农民进城务工的条件,就能极大缓解新政推行引发的阵痛。

 如此,国家,农场主和农民的收成都能保底。后果是农民的收成保底后,农场主必然会节省人工,造成剩余的无地农民失去饭碗。

 所以巡府要根据下辖州县的发展,合理向瑚州输送剩余劳力。周近也要结合瑚州的实际情况,接收安排这些流民,然后组织开发。

 开发初期,内陆必须向瑚州提供救助。毕竟粮食不可能这么快就长出来,起码要一年半载的经营。

 周近也要尽可能的组织这些流民,按照农庄的形式从无开始生产,建立一个完全没有地主,但又能合作生产经营的新起点。

 这也是新政复杂的地方。周近开发瑚州,远不是缓解人地矛盾那么简单。

 瑚州的优势,在于没有千百年形成的枷锁,却能带去千百年积累的生产生活经验;它能从无到有,诞生出摆脱小农经济的新循环,最终带上泯南最先走出历史泥潭。

 如果不这样做,最多混个二百来年。等瑚州开发怠尽,最终还是会重堕轮回。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是圣人的话,但清流士大夫没一个听。”

 “是啊!我们不是圣人,但我们一定能打破这个循环,使后人不再复哀我们这代人!”

 乔银和周近慢慢聊着政务上的事,郎先生也在一边倾听学习。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

 晚上下锚休整,又是在银窗岛。

 如今的银窗岛,比去年多了些生气。哪怕这里不能开发,却也能当作行船歇脚的地方,近海还有渔民搬来落户,岛边也泊起了一些趸船。

 银环号停泊在银窗岛,也算是极其应景的事情了。

 乔银照例在银窗岛上放放风,回想着去年出发剿灭海盗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