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银走上前,先打开了一个麻袋。
这是大舰上最常见的粮袋,每口份量为一石。
打开后,每麻袋内装有十中袋,为布袋,份量一斗;每中袋内又有十小袋,为纸袋,分量一升。
这样存储,一来可以起到密集作用,二来方便分配。因为这些粮食是即食的。
随机撕开一口纸袋,用手指沾了进去。里面装的是略带油盐香气的面粉。
轻轻舔了一口沾在手指上的面,乔银这才放心的点点头,重新封口装了起来。
“好。”
炒面,是大舰远洋压箱底的粮食。
它是用油盐葱姜等作料,将面粉在大锅里直接炒熟,直接封存。
味道很难保证。但这种炒面存放时间最久,也能哄饱肚皮,堪称远洋神器。
然后,是用一口口大桶密封的水。
水舱的桶和水缸差不多大小,浸过桐油,气密性极好。桶盖边用蜡灰糊死,与外界完全隔绝。
这也是压舱底用的,封的是蒸馏水。
因为普通淡水,不到一个月就会变质。如果是开水,可以多保存一倍的时间。
只有蒸馏水,可以保存三个月以上。这是远洋的生命之源,半点马虎不得。
“虽然只是考核,但我们起航后就要忘记海岸。这里的东西,没有我们主官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动。大家明白了吗?”
“遵命!”
杨树带着水手们的齐齐应了一句,乔银这才出了舱门。
如今的银环号,满编满员。
二百五十名水兵,五十名水手。加上一同实习的军官,文书等,加上杂役伙夫,总共超过三百人。
其他的毕业生对乔银能担任知舰,也没有太大异议。毕竟人家的军功摆在那,银环号更是他捞回来的。
同样因为军功而升迁的,就是这次的监考官,同时也是洋务学堂三期的老大哥宁远。
宁远正在检阅“瑚州号”。这艘二级舰同样修缮一新,衙门也破例分配给了宁远作为海船。
可以说,宁远这次即是监考,同时自己也在实习如何担任舰守一职。出洋的主舰是瑚州号,两艘副舰就是银环号和乘风号。
如今的乘风号,终于分配给了方皓。
这让方皓很是兴奋!他和宁远一样,即是监考,同时也在实习如何当好一位知舰。
背着手在板甲各处巡视,吼叫声接连不断的传了出来。
“看好风向标,不要偷懒!……”
“你,上桅楼察看前方状况,不要无所事事!……”
“动作快点儿,别像个老娘们儿!……”
这位知舰大人上窜下跳,事无巨细。看得出来他想坐这个位子不是一两天了。
船上参加考核的舰丞,都统,都尉,文书,郎中等毕业生员,都是一脸郁闷。
“我去,怎么分配到老方的船上来了?”
“就是,老子宁愿听宁远吼人,起码就事论事……”
“还是老魏他们命好啊,跟着乔银一块儿实习!”
“人家乔银真没得说,讲义气,还能争军功……”
“你们,不要讲闲话!”
可巧,方皓到处窜门,又发现了这堆嘀嘀咕咕的生员。狠狠的教育了一顿。
如此过了一个上午,舰队终于整合完毕。
“起航!”
“起——航——!”
随着主政官一声令下,三艘风帆大舰从廉州码头出港,很快驶入蔚蓝色的大海。
瑚州号这样的二级舰,在往年考核是很难看到的。超过二十丈的船身和桅杆,简直就像汪洋中的怒鲸一般,让人望而生畏。
相比之下,原本巨大的乘风号就显得小了一圈。银环号又要小半圈。两艘副舰一左一右跟随在主舰侧后方,队形一直保持得很齐整。
出航后,舰队一路乘风破浪,朝东南方向开始航行。
乔银站在舰艏,心里多少有些兴奋,还有紧张。尽管不是第一次出海,却是他第一次真正带队出航。
时节已是三月底。扬春的南方海域,风向正悄然转变,刮着温暖咸湿的东南季风。
海鸥在明媚的天空中盘旋,海面上偶尔还能看见跃起的海鱼。前方的瑚州号洒下一串泡沫般的涟漪,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展开海图,乔银对标了一下航行方向。尽管有老大哥领航,但他认真的态度是禀承不变的。
毕业考核的航行路线,是从廉州府出发,然后沿大肃海岸线绕一整圈,到达擎海关;然后调头原路返回,总航程超过一万里。
和平时出海不同的是,考核舰队必须在离海岸百里外航行,没有特殊情况中途不允许擅自登岸补给。理论上要同外海一样。
说起来并不难,但也不能保证完全没有意外发生。毕竟这和越过一个瑚州海峡不可同日而语。
“放心,宁远毕
业考核的成绩就不错。跟在他后面走就是了,轻车熟路。”
乔银旁边,一位道人正与他谈心。正是郎先生。
郎先生乃是祁云伟的幕僚,如今却派到了乔银身边监考,可见洋务衙门对他的栽培程度。
看着这位老前辈,乔银也感觉很安心。只说道:“越是这样,我压力越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