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煎包子 作品

第十三章 专举权(第2页)

 不过乔氏就是靠这些讨生活的。

 “小银,还记得娘早上说的话吗?”

 “啊?……记得。”

 李恩心里咯噔一下:他已经想象出百灵和自己重逢,结果自己变成了“织女”?

 这画面不要太美。

 不过乔氏并没有注意他的情绪,毕竟小孩子都贪玩,不喜欢做事,慢慢教养就好了。

 “你看,这是昨天采下来的棉花!我们先把它们放在脱籽机里,摇啊摇啊……”

 乔氏跛着腿,从布包里抓起几朵棉花,放进一个小磨盘。摇一摇把手,柔软的棉花就被拽进缝隙,硬硬的棉籽则被挤在外面。

 看着母亲残疾的腿,还要弯腰拣棉花让自己看得清楚,李恩也果断抛掉了杂念,专心去学。

 “然后,我们把这几朵棉花弹啊弹,弹得软软的!……你看,它们就粘在一起了,变成了一大朵!……”

 “是……是啊。”

 李恩很想露出天真的笑容,取悦一下母亲。不过怎么样也拉不下面子。

 好在乔氏并不在意,而是用手指轻轻的摄起一丝棉絮,捻了出来。

 捻出一寸来长的棉线,她摸出一枚铜钱,系了上去。然后把铜钱拧了很多圈。

 最后用手捧着这团棉絮,举了起来。

 铜钱一放,便不由自由的开始转动!

 随着铜钱的转动,捻出来的棉线也越来越长,从刚开始的一寸,变成了几寸,然后变成了一尺,几尺!

 铜钱转得慢了,乔氏就会拨弄一下。

 她的力道恰到好处,铜钱始终转得不快不慢,因此捻出的线也粗细均匀。

 “哇哦……好神奇!”

 李恩这回终于忘记面子了,露出了四岁小孩的惊喜表情!逗得乔氏和婶子直笑。

 很快,这捧棉絮少了些许,铜钱上也拴上了一根三尺多长的棉线。

 乔氏说道:“小银,你慢慢学。只要捻出一根线来,拴上的一枚铜钱就是你的了。”

 “真的?”

 一听这话,李恩精神就来了。

 乔氏笑了笑,从衣袋里又摸出一枚铜钱,放在了他的手上。之前的那一枚拴着棉线的,也给了他。

 这让李恩忍不住问道:“那我要是捻出一百根呢?”

 肖婶忍不住笑道:“那就让你娘给你兑一钱银子吧!”

 这让李恩也笑了起来。很快,他就抓了一把棉朵塞到小磨盘里,先学着脱籽。

 乔氏则和婶子在一边摆好纺纱机,真正要纺棉线了。

 老姐俩吱悠悠的摇着纺车,边干活,边叨些家常。李恩边学着干活,边听她们谈话……

 ……

 乔氏是一个聪慧的人。她劳作多年,改进了纺纱机,一次能纺出三根纱线。

 因为这个壮举,当地官府授予了她“专举权”。

 所谓专举权,是太子监国时下达的政令。原本是为了改革科举,为国家招纳人才。

 科举从兴起到如今过了数千年月,能出的题,能答的卷都耗得差不多了。这样的后果,导致出题越来越刁钻,应答越来越古怪,离人才越来越远。

 很多人都向朝庭进言,希望能改良科举。

 于是太子下达了“专举权”。

 一位考官在世,他出的题目不允许盗用。但他过世若干年后,可以再用。

 同样,一位进士在世,他的作品不允许盗用。但他过世若干年后,知识还于天下。

 这个专举权一经试行,就获得了不少人的好评。

 当然反对声也不绝于耳。特别是那些不用科考,有荫封的士大夫们,始终颇有微辞。

 不过,将专举权真正发扬光大的,却是普通百姓。

 有农民培育出了新稻种,向衙门审报“专举”。有木匠改进了刨子,也向衙门审报“专举”。

 太子也是来者不拒,三教九流,统

统接纳。只是平民没有士人待遇,专举庇佑只有数年。

 由于专举受到士人百姓的一致拥护,所以太子倒台后,也像庶民蒙学那样被保留了下来。

 乔氏的纺车,就是庶民等级最高的,庇佑九年。

 在这九年内,其他人想用这种纺车,就得向衙门交纳厘金。乔家也能得到收益。

 乔氏还因此受到礼遇。毕竟她解决的是百姓的生活疾苦,被官民奉为“衣被苍生”。

 如此名利双收的事,自然让不少人趋之若鹜。

 加上庶民蒙学的普及,更让百姓们开始喜欢思考,而不再那样蒙昧无知了。

 这样的后果,更遭到不少士大夫的憎恶。

 后来弹劾太子,其中一条罪状就是“玷辱圣贤,祸乱愚民,重商谋利,败坏纲常”。

 ……

 “……姐姐,你现在的纺车,一次能纺出五根纱了!若是再审报专举,也是可以的!……”

 婶子吱悠悠的摇着纺车,语气中颇有些可惜。

 乔氏则说道:“我现在衣食无忧,又有了银儿,已经别无他求了!我纺的是纱,吃的还是米,乡亲们养育了我,我怎么忍心再盘剥他们呢……”

 听着母亲的话,李恩对她的认识不禁又加深了一层,也更多了几分敬重。

 “哎哟……”

 不过因为偷听大人说话,他思想不集中,手指头不小心被磨盘夹了一下。

 “银儿!”

 乔氏见了,慌得一跛一跛的赶过来,差点摔倒!

 她拿过李恩的手就吮在了嘴上:“疼吗?是娘不好,才多大就让你学这个……”

 “没……没事。”

 看着母亲的丑脸,李恩心里一酸,连忙笑了笑:“娘,不是很疼!真的……”

 “我一定好好学,您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