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重文轻武(第2页)

 说白了,就是从安史之乱以前的重武尚武,走向了王朝的另一个极端——重文轻武。 

 因为安史之乱让皇帝以及官僚集团意识到,武将一旦做大就会变得不可控,甚至不顾帝国的稳定,而去强行冲击塔顶的位置。 

 好不容易才将安史之乱摆平了李唐王朝,自然是得吸取教训,从原本的纵容武将,开始逐步收拢武将权力,并且重用更为无害保守的文官集团,去与武将集团抗衡,甚至压制住武将集团。 

 宦官用了不可取,因为宦官没有后代,没有家世背景,反而更不可控。 

 晚唐后期的宦官可是动辄屠戮百官,废立君王。 

 宦官与武将其实都一个吊样,做大就会变得不可控。 

 只有文官始终如一,坚定的站在皇权身边,因为文官比武将、宦官更为依赖皇权,也更期望皇权的稳定存续。 

 重文轻武的口子一开,就如同潘多拉的魔盒一样,再也无法关闭。 

 哪怕是本朝大明,洪武到永乐都曾数次北伐漠北,但从实际角度来说,大明的本质依旧还是重文轻武。 

 林煜平静说道:“安史之乱让唐王朝由盛转衰,这并不准确。因为它的真正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影响,是为大唐以及后世王朝,全都带去了一个恶性顽疾,那便是重文轻武。” 

 不说元清,这俩都不是汉人王朝,与汉人的文武集团并不是一体的。 

 于

谦这时忽然开口说道:“林先生,学生觉得您刚才所言有误。自古以来,好战之国必亡,若国朝真的一味追寻战争,而不去顾及百姓,那最终结果也只会让百姓变得穷苦。” 

 “就算没有安史之乱,百姓无法安居富足,那也迟早必反!” 

 林煜被反驳,也不去打断争辩,认真听完了于谦说的话,这才轻笑着说道。 

 “你说的没错,自古好战必亡,但别忘了它的下一句,忘战之国必危。重文轻武带来的结果,便是令国家忘战、避战,赵家的宋朝就是如此,终其一生都在给异族称臣纳贡,连汉地燕云都收不回来。” 

 “若说是为了百姓,避免战争也就罢了,但实际上的赵宋,百姓反而过得比历朝历代都要清苦,这又是为什么呢?” 

 “而且,在重文轻武之下,从唐王朝开始,往后历朝的天下,都从对外扩张变成了对内收缩。” 

 这也是重文轻武后的另一个深远影响,从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开始,往后历朝都不再重视汉地以外的地区,转而将目光集中于长城以内的中原汉土。 

 曾经视野更为开阔的天下,变成了视野极为狭隘局限的中原。 

 “换言之,就是安史之乱打烂了王朝对于武将的信任,也打烂了王朝曾经那雄心勃勃的进取心。” 

 林煜说道:“百姓的安居富足固然重要,但当一个王朝失去了对外的进取心,那么它的结局也就注定了。” 

 失去了进取心的王朝,就意味着它的任何矛盾,都只能自己去内卷解决。 

 等到内卷实在卷不动了,也就将迎来矛盾彻底激化,将整个王朝完全吞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