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雨季


 
  这两个男人将菜刚刚放下,一男一女又端着托盘出来了。

  两人一边跳着舞步,一边在脸上做着怪相,其动作幽默而滑稽,舞姿轻松而优美。

  男人的肩膀上居然放了两个长长的托盘。

  而女人的嘴巴里也咬着一个托盘,手里还端着两个托盘。

  “天哪,他到底是怎么咬住那个托盘的呀?”

  “Σ(�0�9д�0�9|||)�1�7�1�7这也太厉害了吧!”

  “(�2�9�0�1д�0�1)b☆d(�0�1д�0�1�2�9)天哪,这是怎么做到的?”

  “我觉得要做到这种地步一定要训练很久很久的吧。”

  “妈咪问我为什么跪着看视频……”

  “Σ(°△ °|||)︴天哪天哪,虽然我理解不了,但是我大为震撼。”

  “�1�8━=�0�1�0�1�0�0�0�0(�0�9�7�0�0�9�6�4�0�1�0�3�0�3)我现在的表情就和这个颜文字一样……”

  “笑死,我连吃个冰棒我都咬不住。”

  “彝族果然是个热情好客且能歌善舞的民族呢……”

  “别的不说,这种上菜方式的确很有意思。”

  “你们看现场的气氛多么热闹啊。”

  “用这样的方式上菜的确有带动气氛的作用吧……”

  “彝族同胞欢迎各位前来做客哦。”

  彝族人民喜欢将肉切成一大块一大块的形状,称之为“坨坨肉。”

  彝族人民认为肉越大坨主人越好客。

  坨坨肉的做法是将猪肉砍好,用冷水煮熟,不下任何佐料,肉熟后捞起,再加盐、花椒、辣椒等即可食用。

  吃时直接用手拿肉。其味非常鲜美,因煮时不能烂炖,而是看“火候”,“火候”一到即熟,“火候”不到则肉生,“火候”稍过则肉硬,因此,一般人做不好。且要趁热即食。

  李潇尝了一口,这肉是用柴火炖煮出来的,比起用电做出来的肉,带了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香味。

  而且山上的寨子,炖肉用的那都是从山上接下来的山泉水,山泉水炖出来的肉,和城市里自来水炖煮出来的肉,味道又不能够相提并论了。

  况且这彝族寨子里面的猪,都是寨子里的村民自己养殖的土猪,这种猪和市面上常见的猪不是同一个品种,不仅仅养殖的时间比较慢,而且整头猪的猪肉,肥肉多瘦肉少。

  所以很少有人养殖这样的猪。

  可是不添加一点点饲料喂养出来的猪,肉香浓郁,即便是不添加任何调料,这用柴火和山泉水炖煮出来的土猪肉,也是一道美食。

  蘸料里面添加了花椒和辣椒,还有大蒜生姜葱花香菜孜然。

  很常见的蘸料。

  夹起一大坨猪肉,沾上一点点蘸料,麻辣焦香,令人回味无穷。

  原来这蘸料里面的辣椒,是用火烧过的。

  当地人称之为“糊辣子”。

  就是晒干之后的辣椒,到碳火和灶灰里面滚一圈。

  然后这辣椒被烧的发黑,拿出来碾碎之后,就成为了蘸料中的辣椒。

  这样的辣椒吃起来不但很辣,而且还椒香四溢。

  就是烧的时候比较呛人。

  那边的跳菜还在继续。

  只见一个跳菜者坐在另一个跳菜者的肩膀上,上面的师傅头上,手上都还放置了托盘。

  而下面的师傅也不闲着,手里同样拿着两个托盘。

  最厉害的是,有一位跳菜的师傅,出来的时候甚至在嘴巴里,咬着桌子的一个角。

  他仅仅只是用嘴,就把那张桌子举了起来……

  宴席过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李潇的粉丝拉着李潇,在好客的主人家里坐了一阵。

  院子中心燃起了一堆火。

  亲戚朋友们还有能歌善舞的青年人在这团篝火外面围城了一圈。

  他们一边烤火,一边喝着酒。

  他们大声谈论着最近遇到的趣事,说到高兴处,笑成一片。

  他们所喝的酒,基本上都是自酿的酒。

  高粱酒,玉米酒,基本上每一个村子,都有那么几户会酿酒的人家。

  年轻的彝族姑娘们穿着彝族服饰,似乎正在等待着什么。

  “你们这里晚上都这样聚集在一起烤火吗?”

  李潇看着这副场景,询问道。

  “也不一定,只有遇到逢年过节,还有这种做客的时候,才会围在火堆旁边。”

  “我们也去烤火吧。”

  粉丝拉着李潇,也来到篝火旁边就坐。

  坐好之后,旁边的一位大叔就好奇的询问起来:“这个小伙子是哪里来的呀?长得这么白净?”

  “这么帅的小伙子,我都没见过哩。”

  “这不是本地人吧?”

  他讲的是方言,粉丝便回答道:“阿叔,这是我的朋友,这几天出门旅游的,我就带他过来玩了。”

  “你这个朋友是哪里人,有女朋友了没有啊?长得这么帅气。”

  果然,只要是遇到一个长辈,就逃脱不了这些问题。

  李潇自然能够听懂这位阿叔所说的话,一一回答。

  那位带他过来的粉丝就不太乐意了。

  “哎呀,我也很帅的好不好!”

  “小伙子,要不要尝尝我们这里自己酿的酒啊?”大叔高兴的将手里的酒杯递给李潇。

  彝族是个好客的民族,在面对客人的时候,喝酒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李潇的酒量还行,见此情景哪有推脱的道理?

  李潇和这位阿叔喝了点就,这大叔的脸就红扑扑的。

  李潇看着他怀里的乐器,笑道:“你还会吹这个啊。”

  大叔怀里的乐器长得有点奇怪,表面上看起来不过就是一束竹子。

  然而早就浏览过彝族的风俗习惯的李潇却知道,这可不是什么简简单单的竹子。

  这由六根竹子所组成的乐器,被称之为芦笙。

  芦笙这东西,有的人连见都没见过,更别提吹响他了。

  这大叔还披着一个黑色的蓑衣,或许是喝的高兴了,大叔兴奋的拍了拍李潇的肩膀。

  “没想到你居然还认识这个啊,厉害了小伙子!”

  大叔兴奋的手舞足蹈起来,拿起手里的芦笙就要给李潇表演一段。

  李潇自然也不拒绝。

  悠扬的调子声响起,大叔从地上爬了起来,一边吹奏芦笙,一边跳着舞蹈。

  旁边的一个男人见此情况,也吹起了自己手里的笛子,为这个男人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