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涛的问题,民警没理他,弹幕倒是回答了,观众里懂非法采砂的人,感觉比懂古董的还多。
甚至有人现身说法:
【我叔叔采砂挣了小一百万,判了三年,罚款11万,还交了6万多的环境修复费用】
相同案值的话,何涛那些盗友们判得重多了。
心里有数以后,何涛主动提醒对面的警察,该换项目了:
“大哥,这些箭矢,就先看到这儿了?”
自己这是公益鉴宝,大家宝友都在后面等着呢。
“行,这些我心里有数了。”
“你看看这把剑吧,这应该是铁剑?我用磁铁吸了一下,是有反应的。”
“嗯,没错。这是汉代的铁剑,别的信息就看不出来了。”
民警拿出来的这把铁剑,已经锈到完全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何涛也就能根据剑的长度,还有剑柄的样式,大概的估算一下年份。
“那这个的文物价值呢?”
“警官,这个我跟你说实话吧,我真不懂。”
“这种算废铁,正常人挖到都是直接扔的,带着都嫌重。而且你放在市场上,没法卖,只能当废铁卖。”
“当然,汉代的文物买卖是违法的啊,刚才我只是举个例子。”
【哈哈哈,好强的求生欲】
【这个就别拿出来定人家的罪了吧?锈成这样子了,说是清朝的也没问题啊】
【这采砂也没出啥硬货,古人坐船都不掉东西的吗?】
【帽子叔叔怎么赖着不走啊,喂,你鉴定的数量超标了】
“没事,何老师你随便举例子。”
民警笑了笑说:“东西确实有点多了,我直接给你看,我觉得价值最高的吧。”
“什么价值最高?青铜器吗?”何涛正疑惑着,一双白手套,捧着一枚银元宝放在了桌面上。
“我去!大货啊。”
“翻过来,我看看底部的蜂窝。”
“这些蜂窝一样的孔,是正常的吗?”民警好奇的问道:“我看这东西,密集恐惧症都要犯了。”
“是不是因为在河水里泡着,被腐蚀出来的洞啊?”
“不是不是,这是银锭的正常品相,银子在冷却的时候,因为空气排出不及时,形成的气泡。”
何涛非常专业的解释道:
“古人就是靠这种气泡,来分辨银锭的真假,这枚银锭没问题啊,应该是清中晚期的。”
“来,你靠近一点,我再看看正面的铭文。”
鉴定真的银锭的价值,最重要的就是看铭文。
一般铭文就能点明,这枚银锭是什么年代、在哪里铸造的。
晚清的时候,因为清政府对地方控制减弱,加上百姓贫苦,能收上去的税银非常少,因此铸造的银锭也少。
在真假确定的情况下,银锭越珍稀,价格就越高。
民警们收缴的这枚银锭上,写着“凤阳关”“世兴银局”“光绪年月”三条铭文。
【这是清代的官银啊】
【我在海东老师直播间看过,这种五十两的官银一枚就是二十万】
【河里捞古董算是盗捞文物啊,我们漳浦这边之前就有这样的案子,主犯判了一年六个月】
【单纯卖银子也值不少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