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抵达了建桥的工地,纷纷驻足,目光远眺。杨帆提议乘船直入,却遭到了众人的婉拒,他们热切地期盼能亲身体验一次山路的蜿蜒曲折。于是,杨帆便安排船夫将众人的背包运送进去,而他则亲自带领大家踏上了这条历史悠久、富有故事的山路。
山路盘旋而上,仿佛一条古老的龙脉,连接着大地与天空。众人沿着山路行进,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长河之上。沈畔驻足于修桥之处,目光深沉地凝视着眼前约20多米高的悬崖。下方的河水清澈见底,宛如丝带般在岩石间穿行。他感叹道:“此地宛如神斧所开,大自然的神奇令人难以置信。对岸便是你的家乡,看来此桥一旦建成,不仅将成为交通要道,更将成为一处令人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
杨帆点头表示赞同,他指着远处的山峰说:“正是如此,此桥一旦竣工,出入将变得极为便捷。然而,由于是铁索桥,无法让车辆通行,因此我特意在附近修建了广场,以供日后停车之用。人们可以选择徒步或乘坐牛车进入,沿途还能欣赏到秀美的自然风光。”
众人纷纷表示这一方案既实用又别具一格,既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又能保护自然环境。随着太阳逐渐西沉,一行人继续向山里进发,沿途欣赏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山路崎岖蜿蜒,但他们走走停停,时而驻足观赏野生动物在树林间穿梭,时而品尝野果的甘甜,时而欣赏满山的树木摇曳生姿,偶尔还能遇见一片青翠的竹林,宛如人间仙境。
当他们翻越了两座山头后,眼前出现了一幅令人困惑的景象:那条宽阔的河流竟然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条细小的溪水。众人面面相觑,纷纷向杨帆询问缘由。杨帆耐心地解释道,其实河流仍在他们脚下流淌,只是前方河流变成了地下暗河,水流从地下穿过,因此造成了山路上河流断流的景象。这片区域也因此成为了通往村子的必经之路。如果没有这条暗河,村子恐怕早已与世隔绝。
杨帆还透露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故事。他的祖先在寻找出路时意外发现了这条暗河,从此村子便与外界重新建立了联系。另一面是连绵不绝的大山,三面环水,而这座山的底部据说隐藏着一条巨大的地下暗河。在山的另一侧,他们可以看到河水从山中涌出,形成了一道壮观的瀑布。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片神秘之地,众人跟随杨帆来到了暗河的入口,惊叹于脚下的山体竟然是空的。他们沿着暗河穿行,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周围一片漆黑,只有手电筒的光芒照亮前方。
随后,他们再次踏上了小路,向杨家村进发。夜色渐浓,但众人的心情却愈发激动。杨帆见天色已晚,便加快脚步,带着众人翻过了最后一座山。当他们站在山顶俯瞰时,一片壮观的竹海映入眼帘。对于已经习惯这片竹林的杨帆来说,这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对于首次见到的众人来说,这片竹林简直令人震撼。他们无法想象,这片广袤的竹林竟然是从山顶一直延伸到山脚,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
杨帆见众人如此惊讶,便讲述了这片竹林的来历。在祖先们发现这条路时,这里曾是一片荒山,缺少树木。为了让山路能够长久保存下来,祖先们决定在路两旁种植竹子。经过无数年的繁衍生长,竹子逐渐覆盖了整片山坡,形成了如今的壮观景象。如今,这片竹林已经成为了杨家村的一大特色,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众人沿着竹林中的小路继续前行,不久便来到了杨家村。眼前的景象再次让他们惊叹不已:在这片四面环山的区域,竟然隐藏着一块平原。虽然面积不大,但在这片群山环绕之地,平原的存在本身便是一个奇迹。平原的尽头便是杨家村,一排排房屋依山而建,显得古朴而宁静。他们注意到,平原上有一条小河蜿蜒而过,而河边的土地却并未被开垦。在远离河流的地方,才有一些水稻田,对此,他们向杨帆提出了疑问。
杨帆微微一笑,解释道:“这块平原,便是杨家村的生存之源。为了保护这片土地,防止泥土流失,村民们特意留下这片区域不种植作物。他们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开辟了田地,以确保平原的原始风貌得以保留。大多数土地都位于山上,村民们在那儿开垦土地,得益于从山上流淌而下的溪流,灌溉十分便利。他们沿着溪流两旁开辟小块田地,种植的作物足够自给自足,而不必拿到市场出售。因此,你们所见到的这片野草茂盛的景象,正是村民们为保护土地而留下的自然印记。同时,这里也是村民们喂猪、放牛的好去处,他们可以在此割取新鲜的草料,只需将牛群赶到此地,便可轻松放牧。”
听完杨帆的叙述,众人都被村民们对自然环境的珍视深深打动。当他们一行走到那座小桥边时,村民们纷纷向杨帆致意,尤其是看到他身后跟随着的游客们,更是感到惊喜万分。真的有人来杨家村游玩了!当他们抵达修桥的地方时,大家的背包都放在这里,杨帆购买的藕种也安然无恙地躺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