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当杨方彻底从血战之中冷静下来的时候,他心中同样是心有余悸的。
毕竟武振当时率领出征的大军,才是这次劫杀对方的主力部队。
楚世昭的这支偏师,只有三千骑兵是真正意义上的精兵,能说是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兵,其余七千人全部都是大周王朝新募之军。
哪怕楚世昭精心操练,使用着最精锐制式兵器的北府新军,他们也是一群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
同样的装备,有没有作战经验,是决定他们能否在战场上有所作为的关键。
新兵想要形成战斗力,是有一个极其漫长的周期。
装备再好,不敢打,怯战,情势不对就溃败。
那就是给他们更好的武器,也是打不出什么战果的。
更何况武振的主师先行不利,以当时杨方从军多年的判断,他们的偏师再想要有所作为非常困难。
首先位置上,他们就不是主攻手,更多负责策应工作,像是战场上混局势,顺风好打,局势不好利于撤退的位置。
武振一败,他们这支偏师,理论上是不具备任何作战能力的,战略核心在武振这一师上。
现在想来,杨方感觉楚世昭暂且退让,等待第二次劫营机会的这一步棋,犹如神助。
完美地牵扯走了匈奴人的兵力部署。
他们进攻的时候,甚至可能是今夜匈奴营帐最虚弱的时刻,这弥补上了将士们经验不足的缺憾,至少大部分人对付的是一些残兵,以及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又被大周王朝劫营,在睡梦之中刚刚苏醒没有多少战力的疲军。
如今,杨方再去思虑楚世昭的行军路线,只觉得楚世昭实在是太敢了。
放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想不到还有这么一手回马枪。
入宫,看到永晋帝的时候,杨方定睛看到的是正在永晋帝膝边入眠的楚世昭。
如今的楚世昭已经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裳,那些宫女又带来了厚厚的被褥,正盖在楚世昭的身上。
“陛下。”杨方轻呼一声道。
而永晋帝招呼了一下身旁的宫女宦官,让楚世昭有一个更舒服的环境,他起身,仍旧是那幅雍容华贵的圣人姿态。
“杨将军。”永晋帝朝着杨方颔首示意,“这一仗不容易啊。”
杨方拱手道:“末将不敢居功,若非晋王殿下之谋,恐怕末将早就身陷泥潭,恐难回朝。”
永晋帝摆了摆手,“何出此言,都是为了社稷奋战的儿郎,是朕无能啊。”
“若非朕,社稷山河又怎么会陷入这样的苦难。”
说到这里,永晋帝又顿了顿道:“可惜了武将军。”
杨方默然低头,似乎是在为那些死伤的将士们哀伤。
两者沉寂了片刻。
永晋帝再度打破了僵局,他问道:“朕初闻战报时,前线众将已然溃败,武将军身死当场,京师因此动荡,劝朕南迁者无数。”
“要是没你们的捷报,眼下的京城怕是四处作乱,就连朕都做好了亲征沙场的准备。”
“朕现在唯一好奇的是,武振将军死后,你们是如何将这些匈奴人击退的。”
“仅以万人之数。”
永晋帝目光定格在了杨方的身上。
杨方沉吟片刻,似乎是在酝酿词措,这个时候,说的好不好,关系着全军的恩赏,所以杨方极为谨慎,不敢妄言。
“说句实话,陛下,起初我军得知了武振将军大败,是想要全军撤退的。”杨方语气认真地说道。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匈奴人提前就想到了我军会要夜袭劫营,这才是武将军大败的缘故。”
永晋帝听闻此言,顿时眸光敏锐起来,他诧异地问道:“匈奴人提前就做好了准备。”
“正是。”杨方不敢作伪,用言语叙述当时的场景道:“我和晋王所在的偏师,在武将军的指挥下,身处右翼后方。”
“武振将军先行压上,只是片刻的功夫,就蒙受了大败,数人溃败逃向了不同的地方,有一将官正巧来到了我军之处。”
“当时他说的就是...有埋伏。”杨方沉吟了几秒钟又道:“这种埋伏,怕是早有准备。”
“但是,末将觉得匈奴人这埋伏很是蹊跷。”杨方从自己的视角开口道:“他们一路推进过来,路上避开了很多重兵把守的地方,而那些没有官军驻防的地方,都是轻而易举就被攻破了
下来。”
“如果我是匈奴军,绝然想不到长安会出城奇袭,毕竟长安是我大周的国都,固守不能说是最佳的方略,但也是最稳最求胜的主张。”杨方说话很是谨慎。
他可不敢说出城劫营是愚蠢之举,因为大周王朝最终决定的主张,是群臣和陛下做出来的决定。
但是现在想来,楚世昭主张的固守长安,让各路兵马勤王,其实是最佳的破局之法。
目前的情况,长安兵力消耗严重,不说楚世昭带回来的七千将士,整个长安的官军也只剩下了一万多人。
这一场仗,打空了中央军的精锐,各地节度使假定有不臣之心,那么这一仗就是大周王朝就此覆灭的伏笔。
无论是从战略角度,还是从社稷角度,主张进攻,都会让大周社稷出现不稳定的可能性。
永晋帝听了杨方的话,却感受到了一种新的可能。
“言下之意,要么是匈奴有人看出了我军想要劫营的可能,要么就是有人私通匈奴,将我军的部署悄悄告诉了他们。”
永晋帝踱步片刻。
“常理来说,他们不可能想到我长安倾军而出。”
杨方不敢继续说了,“但末将还是倾向于前者,要真是有人私通了匈奴,那恐怕早就里应外合,献出长安了。”
永晋帝皱眉。
内应也分两种,一种是看到局势不对,悄悄提供点帮助,方便自己有退步的余地,一种是全力相助。
但永晋帝不得不考虑有这种可能性。
不过,有这个推断却没有坐实的情况下,永晋帝也不可能把这种消息到处散播,动摇长安的军心。
可是,永晋帝转念一想,既然匈奴人有了防备,老四又是怎么打赢这一场堪称奇迹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