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我生烦 作品

第61章 知不可为,而吾为之;虽千万人,而吾往矣。

 曹微是挺着压力最大的人。

 永晋帝并非常人。

 在他继位之初,大周时局是极其混乱的,因为永晋帝的兄长...正光帝这一朝是一直在想办法节制节度使的权力。

 正光帝看来,北方那些藩镇除了抵御外地以外,手握着的权力,对整个中央,对整个皇室也是有威胁的。

 于是正光帝选择分权制衡,让节度使的权力主要集中在军事指挥上,但是在财政上、行政上,都进行极大的限制,不允许节度使全面掌管地方大权。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正光帝一些削藩的手法过于激进,不太友好,这也使得一些藩镇上的节度使直接原地造反,于是正光帝推出了世家大族和地方上的豪强去平定这些节度使之乱。

 李瑾、桓节所代表的宗族,都是这一系列变动下的间接获益者。

 后来正光帝的突然病故,又无子嗣,直接赶着永晋帝继位天下。

 算是永晋帝一手操办,这才让大周王朝勉勉强强稳住。

 而在永晋帝最初接手大周王朝时,他先是稳固了节度使和中央直接的矛盾,又通过赋予士族权力,制衡了节度使,推行了诸多策令来限制外有的权力,在这个过程中,永晋帝同时设立三府军,即北府军,中府军,南府军,继续加强皇权。

 长达十余年的时间,朝廷内外基本被永晋帝所控制,节度使、士族、豪强甚至于外戚...种种外在的势力都被他掌握,使如今的天下出现了短暂的政治平稳状态。

 事实上,大周王朝对于节度使的权力控制一直都很在线,正光帝更多的是排除异己,想要换一批自己所信任的人去当地方上的新任节度使,这才造就了旧有势力的不满。

 因此...永晋帝在位的时间久了,哪怕他是有所懈怠了,可是永晋帝上位之初的手段,跟着十余年的曹微还是历历在目的。

 这位天子可不是泥塑的天子。

 “陛下,四皇子大逆不道,这是在妄谈社稷。”曹微立刻露出‘悲怆’之色,光看他的神色,仿佛完全是在痛骂楚世昭不懂政务,在这里高谈阔论,与清流无异。

 “朕让你念下去。”永晋帝的声音卡在喉咙间,发出来的声音不怒自威,似乎是在忍让,也似乎即将要涌出怒意。

 曹微只能硬着头皮慢慢念道:“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

 “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任。”

 “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

 曹微几乎是念一句,停一息,一边打量永晋帝的神色,一边又压着心中的骇然继续诵读。

 在这奏折之中,楚世昭推出大周王朝的列祖列宗,将那些做得好的天子,拿来与永晋帝做列比。

 认为大周王朝的高祖皇帝,太宗皇帝,他们在朝堂上无为而治,是因为国家需要修生养息,这才无为而治,而自己的这位父皇陛下,所谓的无为而治,则是放任群臣甚至是乡野的豪强鱼肉百姓,自己坐享其成...却拿着百官压迫百姓所得的血肉,美其名曰——“百姓奉之、敬之、慕之。”

 可这是强加在百姓身上的敬畏,百姓们也不是真心实意地愿意供奉、敬畏、仰慕天子。

 这所谓的永晋,是一家一户的百姓十室九空的干干净净。

 而治理天下,怎么可能只听百官所奉承的话语,就觉得天下已然大治。

 父皇应该多听听天下臣民的意见,包括皇室子孙们提出来的意见也该适当地听一听。

 这天子,应该是所有人都认可的人,方是天子。

 所以,父皇办的事情不体面,臣子们也大多不敢说出忠言直谏的话,那天下还能有办正事的人吗?

 我所奏之事,就是如此!

 那么...天下的百官不敢说,百姓的话,你不愿意听,那么身为陛下臣民,又是儿臣的我,就替那些小臣小吏,那些乡野百姓说出他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