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吃大面 作品

第一百九十四章:太子全权处置吐蕃之事

《圣天子御九霄,泽被日月所及也》

大唐帝国报醒目标题,一经发行,就在长安引起极大的轰动。

旋即在最快时间,在天下传播。

天下万民为之震动。

“圣天子临朝,我大唐百姓安居乐业,却不想在不远的吐蕃,却还有圣天子的百姓,遭受苦难。”

“无道昏君,不知王化,欺压百姓,当讨伐之。”

“我大唐百姓皆是仁义道德的良善之人,岂能坐视圣天子的百姓困苦艰难度日?”

“拯救吐蕃百姓,让他们也沐浴圣天子的仁德,感受圣天子的福泽。”

“……”

江南士族与山东世家的报纸,本来双方打的不可开交,双方是想尽千方百计,要压对方一头。

但这一文稿一出,他们不约而同的都进行转载,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正向解读。

他们可不傻,非要等到上面提醒才跟进。

那才是没有眼力,不懂事。

这要是不跟进,指不定对方的报纸,就要说你没有领会陛下的精神与思想。

这个帽子扣下来,那可是大大的减分。

而且,这对他们发表观点,提升名望也是大有好处的。

怎么做,他们心头太有数了。

一时间。

整个大唐,就连偏远的地区,都听到《圣天子》这一文稿内容。

百姓都是盲目的。

只需要进行引导,在舆论层面形成主流,那么他们自然会相信自己听到的。

尤其是舆论没有其他的杂音,论调一致,那更是坚信不疑。

看到文章的描述,吐蕃百姓活的连狗都不如。

圣天子如此悲伤,朝廷怎么还不发兵拯救啊。

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这一思想,所有将士,必须认真学习领会。”

裴行俭满脸严肃,再三严肃的说道:“圣天子悲伤,我等将士自是难辞其咎。”

“应该认识到,我大唐将士,有拯救苍生于疾苦,解百姓于倒悬的使命。”

薛礼正色道:“我们是不是上书请战?”

“对,我们应该为圣天子而战,拯救吐蕃百姓于水火。”

“是啊,这样才能表达我们拥护圣天子……。”

裴行俭抬手压了压,道:“英国公,你觉得意下如何?”

李绩在这种思想会议上,他也是只有听着的份。

太子再三强调,太子卫队,他是军事主官,负责军事。

裴行俭是思想主官,思想与生活方面,由他负责。

两人分工明确,军事,裴行俭听他的,思想,他听裴行俭的。

当然,两人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我觉得可以。”

李绩说道:“既然大家请战心切,裴总,我们联名上书请战如何?”

裴行俭微微沉吟,道:“可以。”

“但这事,我要先汇报唐总指导。”

“毕竟,我们一家请战,远不如一起请战。”

李绩欣然同意,不得不赞叹裴行俭的高度。

他们太子卫队一家请战的话,那就显得太过突兀了。

如是新军一起,再加上其他军队。

意义就大为不同了。

会后,李绩想了想,决定派人跟李道宗知会一声。

李道宗虽然是府兵大都督,府兵如今正在逐步转型,但依旧属于作战部队。

……

“哈哈哈!”

李世民的笑声,爽朗高昂,整个两仪殿都充斥着。

李承乾,长孙无忌等人全部都在。

李承乾抹着自己的两撇小胡子,嘴角含笑。

其他大臣有胡须的捻着,也是面带微笑。

“陛下龙颜大悦,天下之福,苍生之幸啊。”

长孙无忌笑着说道。

李世民笑容不减,他一手把各部的请战书,放在桌案上,一手压在上面。

这一份份看似请战书,但却是一份份忠心。

忠于他这个天子的表达。

为了让他这位圣天子不悲伤,他们甘愿付出性命。

他如何不高兴?

如何不龙颜大悦呢?

“全军将士有这份敢战之心,我很高兴。”

“但区区吐蕃,还不至于兴师动众。”

李世民语气随意的说道:“那就太看得起他松赞干布了。”

他还真不把松赞干布放在眼里。

从始至终都是如此。

“不过,天下呼声如此之高,人心所望。”

李世民道:“我也不能违背万民所请。”

“吐蕃百姓的苦难,我很是伤悲,怎么能忍受吐蕃百姓,继续遭受欺压呢?”

“诸位,何以解救他们?”

李孝恭当即起身,道:“陛下,代陈国公在松州练兵,数万将士枕戈待发,随时能进入吐蕃,讨伐松赞干布。”

长孙无忌声音洪亮的说道:“我以为,当立即派遣使者,训斥松赞干布的无道行为,让他到长安来,向陛下请罪,向全天下百姓请罪!”

魏征点头道:“不教而诛是为虐。”

“如果松赞干布还不醒悟,继续违背我大唐的仁义教化,那么再行发兵也不迟。”

房玄龄也接话,道:“陛下,吐蕃也不是全都是无道之人,还有许多心慕大唐,向往王化的正直忠义之士。”

“他们也痛恨松赞干布的残暴,想来他们愿意扶危救难,拨乱反正……。”

松赞干布如今在大唐境内的名声,可谓是狼藉不堪,早就被视为无道昏君,残暴不仁,人人得而诛之。

这就是舆论带来的影响。

大唐出手,必定师出有名。

“太子以为如何呢?”

李世民问道。

众人也看向太子,太子不沾军事,但其发言权,谁都不会忽视的。

“梁国公与郑国公说的在理。”

李承乾道:“可以派遣使者申饬,要松赞干布来长安负荆请罪。”

“如果不来,那么就让吐蕃的正直忠义之士,拨乱反正。”

“如果来了,认识到过错,幡然醒悟的话,可以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但为了能让他不再倒行逆施,我大唐应该派遣大军,驻扎在其王都,其吐蕃军队的指挥调动之权,应该由我大唐掌控。”

“国相也必须由我大唐指派。”

他淡淡笑道:“先礼后兵嘛。”

“松赞干布不识相,我们有的是办法让他识相的。”

“陛下,诸公以为如何?”

李世民捻着胡须,他其实是不太赞同的。

在他看来,大军西征,犁庭扫穴,直接把吐蕃灭了便是。

何须如此大费周章。

如何彰显他圣天子无敌威势呢?

房玄龄疑惑道:“殿下,吐蕃的那些势力,愿意交出兵权吗?”

魏征冷笑道:“不交?那就是违背圣天子的意志。”

“是抗旨不遵,是谋逆。”

“我天兵天将即可将其化为齑粉。”

“我看谁敢试我大唐兵锋。”

魏老头的脾气还是暴躁的。

这事,本来就正中他的价值观。

他不要太支持了。

也跟李世民一样,恨不得直接出兵灭国。

“郑国公说的不错。”

李孝恭大大咧咧的说道:“殿下,我看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直接出兵灭掉就是。”

程知节道:“我新军将士早就饥渴难耐。”

唐俭道:“陛下,新军将士坚决拥护陛下,随时出征。”

武官们巴不得出手灭国呢。

一个高昌灭了,一个薛延陀也灭了。

如今经营的蒸蒸日上,大家都尝到甜头,看到美好的未来。

侯君集与李绩都是倒了血霉。

灭国之功,没有封赏,反而是犯了大错。

但他们可都清楚,错归错,灭国之功可还是要算在他们头上的。

他们这些武将,一个个想着死后,有承天门外每日飘扬的国旗覆盖下葬。

有个灭国之功,那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程知节这老东西,还想让自己的武将生涯第二春,焕发的更加光彩照人呢。

房玄龄看了一眼太子,道:“灭掉容易,但灭掉之后,如何治理吐蕃?”

“难道要从朝中派大批官吏去吗?”

“申国公,我大唐境内官吏可够用?”

高士廉微微摇头道:“不够。”

“赵国公,民部的庙算,可没有吐蕃的,钱够吗?”

长孙无忌也摇头。

大家心里跟明镜似的。

实际都是冲着利益去的。

吐蕃真不见得有什么可得,真要灭了人家,投钱进去,没有成效。

那不是亏本的嘛?

本来准备发话的李世民,也不开口了。

他想到高句丽。

吐蕃投钱,那征讨高句丽怎么办?

“太子!”

李世民道:“吐蕃之事,既然你有想法,就交给你全权负责吧。”

“随时报我御批便是。”

太子办事,就是他办事。

其实并没有什么分别。

他放权,不代表自己不知。

侯君集的调动,还是要经过他应允的。

“遵旨。”

李承乾拱手,旋即道:“那么就按照刚才说的。”

“派遣使者,前往吐蕃,先行申饬。”

“同时让调动粮草去松州,让侯君集大军准备好开拔。”

李世民点头:“就这么办。”

“臣等遵令!”

除了李孝恭等武官外,长孙无忌等人都到东宫再议事。

也就是敲定好章程而已。

只不过在使者的人选上,有点争执。

因为李恪主动请缨,要去吐蕃。

李承乾有些为难。

毕竟李恪在吐蕃有个三长两短,他真不好交代的。

“殿下,臣为大唐亲王,陛下亲子,理应为国出力,怎能趋利避害?”

萧瑀有些着急,他不知道李恪为什么会突然主动提出来。

这是在犯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