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照寒霜 作品

第448章 缘由


  “这个案件,说来话长啊……”

  郭向阳轻叹一声,把他们和瑞青县警方联合梳理出来的来龙去脉,讲给苏长青听。

  关于裘华失踪被拐一事的缘由,如果探究源头,其实可以一直追溯到四十多年前。

  也就是裘焕平还没有出生、裘焕平的父亲年纪还小的时候。

  裘焕平的父亲叫裘国正,有一个小两岁的弟弟,叫裘国义。

  在那个生活困顿艰苦的年代,很多孩子都是不上学的,甚至从来就没有进过学校,后来一直到老,大字不识一个,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之所以如此,不仅是因为上学要交费。

  更因为孩子上学,就没时间跟着大人干活,帮着减轻家里的压力了。

  但裘国正和裘国义的父亲和很多家长的想法不一样,他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即便吃糠咽菜饿肚子,也要供裘国正和裘国义读书。

  只不过,兄弟两个人对待学习的态度完全不同。

  裘国正读书学习认真,成绩优异。

  裘国义却截然相反,不喜欢读书学习,调皮贪玩,成绩很差,因此只读了两三年就不读了。

  后来,在裘国正和裘国义十几岁的时候,他们的父亲意外去世。

  家里失去了顶梁柱,没有了重要经济来源,刚刚初中毕业的裘国正不能继续上学读书了,便辍学找工作。

  初中文化水平,在那个年代也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了,他被分配到了政府单位上班,成为了在编的公职人员。

  而没有文化的裘国义,只能待在家里务农。

  后来,裘国正工作积极、表现优异,受到了一位从京城调任到瑞青县任职的领导的认可和喜爱。

  裘焕平的母亲,就是这位领导牵线搭桥,介绍给裘国正的。

  过了几年,也就是裘焕平两岁那年,这位领导调回京城任职,想把裘国正和他妻子也带去京城。

  裘国正答应了。

  在去京城之前,他办了一件事——为弟弟裘国义操办了婚事。

  那几年,虽然裘国正在单位任职,裘国义在家里务农,但兄弟俩的感情并不差,裘国正的条件好,便经常给弟弟送钱送物,接济弟弟的生活。

  这个弟媳,叫徐盼娣,是裘国义自己相亲认识的。

  裘国义觉得女孩不错,自己喜欢,裘国正也就没有什么意见,帮着母亲给弟弟张罗了婚事,便离开了瑞青县老家,去往了京城。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自己这个弟媳,实在不是一个省油的灯,结婚之后好吃懒做,农活、家务活,都不愿意干,只会支使裘国义和母亲做,并且对母亲毫无尊敬,动辄出言不逊,甚至破口大骂。

  并且,她还以“你娘还能陪你几年,我能陪你一辈子”、“我为你生孩子容易吗”之类的道理,慢慢说服了裘国义,使得裘国义也和自己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虐待母亲。

  她还时不时地教唆裘国义给裘国正写信,以“母亲生病”、“孩子生病”等理由要钱,当时,裘国正每个月发下工资后,都会把一半工资寄回家里。

  裘国正以为,这些钱都是拿去给母亲、侄子看病养身体了,但实际上,这些钱都被徐盼娣拿去花了——她吃好的穿好的,还学会了打麻将,玩钱的那种,把不少钱都输了出去。

  裘国正和妻子身处京城,人生地不熟,尽管有领导关照,却也想自己好好表现,获得周围人的认可,以便于在京城扎下根。

  因此,他们夫妻俩每日辛苦忙碌、逢节加班,一连三年也没回老家。

  直到三年后的某一天,裘国正收到了来自老家的一份加急电报——母病故,速归。

  裘国正收到电报,连忙带着妻子儿子回到老家,忍着悲痛处理母亲的后世。

  据裘国义和徐盼娣说,母亲是生病许久,久治不愈才去世的。

  但裘国正在村里也听到了一些传言,说裘国义和徐盼娣没有善待母亲,母亲其实只是感冒发烧,但他们却连个药片都不舍得给母亲买,导致母亲发烧久了,烧坏了身子去世。

  裘国正听到这些说法后,也曾探究过这些说法的准确性,但当他问起村里人,村里人又都支支吾吾起来——毕竟,裘国正身在京城,平日里和他们没有什么交集,可裘国义和徐招娣在村里,一旦惹了他俩,那往后少不了麻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