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个月,寒风凛冽,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皇宫之中,气氛凝重,新即位的皇帝朱祐樘正坐在龙椅上,面色严峻,目光如炬。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奸佞之臣的愤怒。
大学士万安,这个曾经在朝廷中呼风唤雨的人物,此刻正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他勾结万贵妃的兄弟们,荐进奸僧继晓,蛊惑君臣,以维护自己的宠荣地位。他与妖人李孜省结纳为友,内外配合弄奸作弊,种种恶行早已引起了众人的不满。
在东宫之时,朱祐樘就听闻了万安和李孜省的许多作恶勾当。那时的他,心中便埋下了对这些奸佞之臣的厌恶之情。如今即位为帝,他决心要铲除这些祸国殃民的家伙,还朝廷一个清明。
一日,朱祐樘在整理内宫物品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箧子。他好奇地打开一看,里面装的全都是所谓的“密术”,上边全部题写着“臣安进”的字样。朱祐樘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起来,他愤怒地握紧了拳头。
“怀恩!”朱祐樘大声喊道。
太监怀恩急忙跑了过来,跪地问道:“陛下,有何吩咐?”
朱祐樘指着那个箧子,说道:“把这个拿到内阁,让大臣们看看,这是身为内阁大臣所应当做的事情吗?”
怀恩小心翼翼地拿起箧子,转身向内阁走去。一路上,他的心情也十分沉重,这个箧子将会给万安带来灭顶之灾。
内阁之中,大臣们正在商议国事。突然,怀恩走了进来,手中拿着那个箧子。大臣们都愣住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怀恩将箧子放在桌子上,说道:“陛下让我把这个拿给各位大人看看。”
大臣们围拢过来,打开箧子一看,里面的“密术”和“臣安进”的字样让他们大吃一惊。万安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的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这……”万安结结巴巴地说不出一句话来。
大臣们纷纷摇头叹息,对万安的行为表示愤怒和失望。他们知道,万安的好日子到头了。
不
久,科道六部及各道监察御史官员纷纷交上奏章,弹劾万安的这件事情。朱祐樘看着堆积如山的奏章,心中更加坚定了罢去万安官职的决心。
“传朕旨意,罢去万安官职,让他回乡养老。”朱祐樘果断地说道。
圣旨一下,万安如遭雷击。他瘫坐在地上,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悔恨,自己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了。
万安在回归乡里的路途中,心情无比沉重。他每到夜间还观望三台星,心中抱着有朝一日再被朝廷起用的一线希望。然而,他也知道,自己的罪过太大,恐怕再也没有机会了。
“唉,我真是自作自受啊。”万安自言自语道。
他想起了自己曾经的辉煌和权势,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看着窗外的夜色,心中充满了迷茫和无助。
而在京城的另一边,礼部右侍郎丘浚却迎来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他进呈的《大学衍义补》一书,得到了皇帝朱祐樘的高度赞赏。
丘浚自幼聪慧,勤奋好学。他一直认为,宋朝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真德秀写的《大学衍义》这部书,对于治理国家很有益处,但惜其道理甚详而事实不足。于是,他便花费了多年的时间,从经、传、子、史中选取有关治国平天下的历史事实,分门别类地汇编成集,并附上了自己的见解,题书名为《大学衍义补》。
如今,这本书终于成书,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将其进呈给朱祐樘批阅审览。朱祐樘认真地翻阅着这本书,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卿所编纂的这部书,考据精确而周详,论述精当而宏博,对于治理国家很有益处,朕赞成和欣赏这部书。”朱祐樘御笔写下批语。
丘浚接到皇帝的批语后,激动得热泪盈眶,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皇帝特赏赐丘浚金币,并进官为礼部尚书,又命礼部将这部书刊印出版。丘浚深感皇恩浩荡,他决心要更加努力地为国家和百姓服务。
到了1488年的二月,春风轻拂着京城的每一个角落,带来了丝丝暖意。天空湛蓝如宝石,洁白的云朵像棉花糖一般飘浮在空中。京城郊外的籍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年轻的皇帝朱祐樘身着庄重的服饰,亲自来到籍田耕种。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土地的敬畏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在他的身旁,群臣们恭敬地站立着,见证着这一重要的时刻。
朱祐樘弯下腰,亲手播下种子,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认真和专注。他的额头微微冒汗,但脸上却洋溢着喜悦和希望。随着最后一把种子撒入土地,耕种仪式圆满完成。
随后,皇帝在宫中设宴,款待群臣。宫殿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美味的佳肴摆满了桌子,酒香四溢。群臣们怀着感激之情,与皇帝一同享受这欢乐的时刻。
然而,就在宴会进行到高潮时,教坊进献杂技表演。一开始,表演精彩绝伦,让人目不暇接。但渐渐地,在表演中竟说出一些轻慢污秽的语言。
马文升,这位德高望重的大臣,一直坐在席间,神色凝重地关注着表演。当他听到那些不堪入耳的话语时,脸色骤变。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愤怒和责任感。
马文升猛地站起身来,他的眼神如利剑一般,直射向教坊的艺人。他声色俱厉地斥责道:“新天子应当知道耕田种地的辛苦,怎么能够用这种低级下流的靡靡之音,来扰乱皇帝的圣听呢!”他的声音在宫殿内回荡,充满了威严和正义。
说完,马文升毫不犹豫地挥手,示意将教工、乐伎辞退而去。他的动作果断而坚决,没有丝毫的犹豫。
此时,宫殿内一片寂静。群臣们都被马文升的举动所震惊,他们看着这位勇敢的大臣,心中充满了敬佩。
朱祐樘也被马文升的行为所触动。他微微皱起眉头,思考着马文升的话。他知道马文升是为了他好,为了国家的尊严和荣誉。
与此同时,为宪宗皇帝修造的坟墓尚未完工。中官郭镛却在这个时候提请选妃,以广后宫。
谢迁,这位忠诚正直的大臣,听到郭镛的提议后,心中充满了担忧。他深知此时选妃并非明智之举,国家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
谢迁立刻站出来,极力陈述不可这么做的道理。他的言辞恳切,充满了对国家和皇帝的忠诚。
“陛下,如今先帝陵墓尚未完工,国家正处于关键时期。选妃之事,应暂缓而行。此时若广选后宫,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国家不利。”谢迁说道。
马文升也坚决支持谢迁的观点。他走到谢迁身边,一起向皇帝进言。
“陛下,谢大人所言极是。选妃之事,不可操之过急。当前应以国家大事为重,不可因一时之欲而误了国家的前途。”马文升说道。
御史们也纷纷站出来,以违犯仪礼为由,要求把郭镛下狱治罪。他们的脸上充满了正义和坚定。
马文升却摇了摇头,说道:“皇帝刚刚即位,不应该动不动就治罪言官。此时应以宽容之心对待群臣的意见,共同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
郭镛站在一旁,脸色苍白,心中充满了恐惧。他知道自己的提议引起了众怒,但他也没有想到会面临如此严重的后果。
朱祐樘静静地听着群臣的争论,他的心中充满了矛盾。他知道选妃之事并非当务之急,但他也明白后宫的重要性。
经过深思熟虑,朱祐樘决定听从马文升和谢迁的建议,暂不选妃。他看着群臣,说道:“众卿所言有理,选妃之事,暂且搁置。当前应以先帝陵墓的修建和国家的稳定为首要任务。”
群臣们听到皇帝的决定,纷纷松了一口气。他们对皇帝的明智之举表示赞赏,也对马文升和谢迁的勇敢进言表示敬佩。
朝臣们议论此事时,都很推崇马文升,认为他的意见是非常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