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在这艰难的旅途中,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疲惫和无奈。他望着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感慨。
连日天降雨雪,道路变得泥泞湿滑。朱祁镇虽然乘马而行,但路上雪滑,走起来也极艰难。遇到危险路段,袁彬就为他牵着马,小心翼翼地前行。哈铭紧随其后,时刻保护着朱祁镇的安全。
刚到寇贼大营,也先出来相见。他拔出刀子杀马割肉,用火烤好以后,献给太上皇朱祁镇。也先的脸上露出一丝虚伪的笑容,他说:“不要发愁,我一定能送你回去。”朱祁镇默默地接过烤肉,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
吃罢,也先辞别而去。
此时,边疆的局势愈发严峻。戍守大同城的郭登,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担忧。他深知,寇贼的野心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若不加以遏制,必将蔓延至整个国家。他望着那被战火蹂躏的土地,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
“我必须做点什么,不能让国家陷入更深的危机。”郭登在心中默默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夜空中最亮的星辰。
于是,郭登提议要率领所部兵马,连同召募来的乡勇义兵,从雁门关入援京城。他回到营帐中,坐在书桌前,提起笔,将自己的想法和计划一一写在奏章上。他的笔触坚定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承载着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爱。
郭登把奏章用蜡封成丸状,然后叫来一名亲信士兵。士兵恭敬地站在他面前,眼神中充满了对郭登的敬佩和信任。
“你务必将这封奏章飞马送入朝廷,不得有半分延误。”郭登严肃地说道。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洪钟一般在营帐中回荡。
士兵接过奏章,小心翼翼地放入怀中,然后向郭登行了一个军礼,坚定地说道:“都督放心,小人就算是拼了性命,也一定会将奏章送到朝廷。”
说完,士兵转身走出营帐,翻身上马,扬鞭而去。马蹄声在寂静的空气中响起,如同一阵阵惊雷,打破了边疆的宁静。
郭登望着士兵远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着。他希望朝廷能够采纳他的建议,让他有机会为国家和百姓尽一份力。
在朝廷中,朱祁钰收到了郭登的奏章。他打开奏章,仔细阅读着上面的每一个字。郭登的奏章大意是:“寇贼向南长驱直入,三关险要之地已经失去,如果寇贼长期流窜于内地,必将祸患深重。我想要带领大同各处官军和乡勇丁壮一齐出动,进入内地,去保卫朝廷。京城兵马从里往外打,臣我率领兵马从外向里攻,使寇贼有腹背受敌之忧,首尾不能相救之灾。”
朱祁钰读完奏章,心中不禁对郭登的忠诚和勇气感到敬佩。在这个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刻,正是有像郭登这样的忠臣良将,才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
郭登在大同城中,继续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着准备。他深知,这场战斗将会异常艰难,但他从未有过一丝退缩的念头。
有一天,郭登正在城中巡视,遇到了一位和他很要好的人。这位友人面容憔悴,眼中满是忧虑和恐惧。他看到郭登,忍不住哭着说道:“郭兄,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可怎么办呢?我们的家园已经被寇贼践踏得不成样子,我们还有希望吗?”
郭登停下脚步,拍了拍友人的肩膀,安慰道:“兄弟,不要灰心。老天若是降福于我国,那就没有什么可以忧愁的了。我们是大明的子民,我们有责任保卫我们的家园。如果敌人势不可挡的话,我发誓和这大同城共存亡,决不会单单让诸位白白送死的。”
郭登的话语坚定而有力,仿佛一股暖流,流淌在友人的心中。友人抬起头,看着郭登那坚定的眼神,心中的恐惧渐渐消散。
“郭兄,我相信你。我们一定会和你一起,保卫大同城。”友人擦了擦眼泪,坚定地说道。
郭登点了点头,然后继续向前走去。他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高大。
大同城已经成了一座孤城,处境十分危险。城外,是一望无际的荒野,偶尔有几只乌鸦飞过,发出几声凄凉的叫声。城内,百姓们的脸上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他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会如何。
然而,郭登却越发气壮志坚。他每天都会亲自去看望那些战死和受伤的士兵。他走进营帐,
看到那些受伤的士兵,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怜悯。
他轻轻地走到士兵们的身边,弯下腰,仔细地查看他们的伤势。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关切和温柔,仿佛这些士兵就是他的亲兄弟。
“你们受苦了。”郭登轻声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那是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在涌动。
士兵们看到郭登,眼中闪烁着泪花。他们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向郭登行礼。
“都督,我们不苦。我们能为国家效力,是我们的荣幸。”一名士兵虚弱地说道。
郭登握住士兵的手,用力地握了握。“你们是大同城的英雄,是大明的骄傲。我会一直陪着你们,直到你们康复。”
郭登不仅关心士兵们的伤势,还亲自为他们送药、送饭。他会坐在士兵们的床边,和他们聊天,鼓励他们要坚强地面对伤痛。
在郭登的关怀下,士兵们的士气逐渐恢复。他们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的身后有一位伟大的将领,有一座坚强的城池。
除了关心士兵们的生活,郭登还日夜运筹考虑修固城池、整治军马的事情。准备以后大举进攻,打退寇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