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焉在 作品

第一百零八章:镇江投降燕王

 1402年五月,阳光洒在大地上,微风轻拂,草木摇曳生姿。燕军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浩浩荡荡地进逼泗州。泗州城,这座古老的城池,此刻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之中。

 泗州守将周景初站在城头,望着远处渐渐逼近的燕军,心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他深知自己所面临的困境,燕军气势汹汹,兵力强大,而自己的城中守军数量有限,装备也不如燕军精良。周景初来回踱步,眉头紧锁,思考着应对之策。

 “将军,燕军来势凶猛,我们该如何是好?”一名副将焦急地问道。

 周景初停下脚步,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如今局势危急,我们恐怕难以抵挡燕军的进攻。为了城中百姓的安危,我们只能……投降。”

 副将瞪大了眼睛,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将军,我们怎能轻易投降?我们应该与城共存亡!”

 周景初摇了摇头,说道:“我又何尝不想坚守城池,但我们实力悬殊,强行抵抗只会让百姓遭受更多的苦难。投降虽然不是光彩的事情,但至少能保住百姓的性命。”

 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后,周景初最终决定率全城军民向燕军投降。当燕军进入泗州城时,周景初带领着城中的官员和百姓,跪在地上,向燕王表示臣服。

 燕王朱棣骑着高头大马,缓缓地走进泗州城。他看着跪在地上的周景初和城中百姓,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自己的起兵是为了清除朝中奸臣,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如今,泗州城的投降,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燕王下马,扶起周景初,说道:“你能为了百姓的安危而选择投降,本王深感敬佩。只要你们真心归顺,本王定不会亏待你们。”

 周景初感激涕零,说道:“多谢王爷宽宏大量。我们愿为王爷效力,共同为国家的安定而努力。”

 燕王率领燕军来到了祖宗陵墓前。这里青山环绕,绿树成荫,宁静而庄严。燕王看着眼前的祖宗陵墓,心中充满了敬畏和思念。他想起了自己的先辈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和稳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如今,奸臣当道,国家陷入了危机之中,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挺身而出,拯救国家。

 燕王跪在祖宗陵墓前,哭泣着说:“如今奸臣当道,国家几乎无法挽救。我有幸依赖祖宗神灵佐佑,才得以在今天能拜谒祖宗陵墓!我朱棣在此发誓,一定要清除奸臣,恢复国家的安定和繁荣。”

 陵墓附近居住的父老乡亲们听到燕王的到来,纷纷前来拜见。燕王看着这些朴实的乡亲们,心中充满了温暖。他命人赐给父老乡亲们牛酒,安抚他们后遣还回家。

 燕军继续前进,抵达了淮河。此时,盛庸率领着马步数万,战舰数千艘,在淮河南岸列阵,严阵以待。燕军在北岸列阵与敌军相对。淮河两岸,气氛紧张,剑拔弩张。

 燕王站在北岸,望着南岸的南军,心中暗自盘算着作战计划。

 “众将听令!”燕王大声说道,“将战船全都靠在岸边编连在一起,扬旗擂鼓,目标直接指向南岸,假装成渡河的样子。”

 燕军将士们迅速行动起来,将战船靠在岸边,编连成一片。战旗飘扬,鼓声震天,气势恢宏。南军中士卒遥望燕军阵式,全都面带惧色。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场面,心中充满了恐惧。

 燕王看着南军的反应,心中暗喜。然后,燕王偷偷派遣丘福、朱能、狗儿等骁勇善战的数百名壮士,向西行一十里,用小船悄悄渡过了河。南军没有察觉燕军的行动,他们的注意力都被北岸的燕军战船所吸引。

 丘福、朱能、狗儿等率领着数百名壮士,小心翼翼地划着小船,悄悄地向南岸靠近。他们的心中充满了紧张和兴奋,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当小船渐渐逼近南军阵营时,丘福等人突然放炮。南军非常吃惊害怕,他们没有想到燕军会从这个方向发起攻击。丘福等率军在前直扑敌营,南军官兵皆弃甲而逃。

 盛庸站在南岸,看着燕军的突然袭击,心中大惊。他没想到燕军会如此狡猾,竟然从侧面渡河攻击。盛庸两腿都吓得发抖,竟无法上马。他的部下只好用手臂夹扶着他登上船,单舟逃走。

 燕军尽获其战船,遂率军过了淮河,驻扎在南岸。同一天,燕军又攻下了盱眙。燕王看着胜利的战果,心中充满了喜悦。

 燕王于是召集众将,商议下一步的行动。众将们围坐在一起,气氛严肃而紧张。

 “如今我们已经渡过淮河,攻下了盱眙。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行动?”燕王问道。

 一名将领站起来说道:“王爷,我认为我们应该首先攻取凤阳。凤阳是明朝的中都,战略地位重要。如果我们能攻下凤阳,就能阻绝敌人援兵,为我们的后续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另一名将领则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王爷,凤阳的城防坚固,若非全力进攻则难以攻下。而且,凤阳附近有皇陵,如果我们进攻凤阳,恐怕会震动皇陵,引起天下人的不满。我认为我们应该将淮安、扬州作为基地,随后攻取高邮、通州、泰州以及仪真、扬州

,然后再率军渡江,这样可无后顾之忧。”

 燕王听着众将的意见,陷入了沉思。

 “各位将军的意见都有道理。”燕王说道,“凤阳的战略地位重要,但城防坚固,进攻难度较大。而且,震动皇陵确实会引起不良后果。淮安城墙高池深,兵强粮足,若久攻不下,旷日持久,敌援兵必从四面八方云集而至,那样我军兵少胜负便不得而知了,对我军不利。当今之计,应该乘胜直捣扬州,挥师仪真。此两城势单力孤,只要率军一到便可招降守军占领城池。若是攻得仪真、扬州两城,那么淮安、凤阳军心自懈,这时我军聚舟渡江,此时敌内部必有变化。”

 众将听了燕王的分析,皆叩首称是。他们佩服燕王的睿智和果断,对未来的战斗充满了信心。

 燕军随即直捣扬州,派遣使者吴玉前去招谕扬州守将王礼。王礼,一个身材魁梧、面容坚毅的将领,此刻正站在扬州城头,望着远处渐渐逼近的燕军,心中充满了矛盾和纠结。

 王礼深知燕军的强大,他也听说了燕军在泗州和盱眙的胜利。他知道如果扬州城抵抗燕军的进攻,很可能会遭受惨重的损失。但是,作为一名明朝的将领,他又不能轻易地投降。

 “将军,燕军使者求见。”一名士兵前来报告。

 王礼犹豫了一下,说道:“让他进来。”

 吴玉走进扬州城,来到王礼面前。他看着王礼,微笑着说道:“王将军,我奉燕王之命前来招谕将军。燕王深知将军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将领,他非常欣赏将军。如今,天下大乱,奸臣当道,燕王起兵是为了清除奸臣,拯救国家。如果将军能归顺燕王,燕王定会重用将军,给予将军荣华富贵。”

 王礼听了吴玉的话,心中一动。他知道燕王的实力强大,如果自己能归顺燕王,或许能为自己和家人带来更好的未来。但是,他又担心自己的投降会被人视为不忠不义。

 “吴使者,你的话我会考虑。但是,我身为明朝将领,不能轻易投降。我需要时间来思考。”王礼说道。

 吴玉点了点头,说道:“王将军,我理解你的顾虑。但是,时间紧迫,希望将军能尽快做出决定。燕王是一位仁慈的君主,他不会亏待归顺的人。”

 吴玉离开后,王礼陷入了沉思。他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心中充满了矛盾和纠结。

 就在王礼犹豫不决的时候,监察御史王彬巡视长江、淮安,治理扬州。王彬是一位忠诚的明朝官员,他深知扬州的重要性,决心与扬州城共存亡。

 王彬来到扬州后,重任指挥崇刚操练兵马,疏通护城河,深挖战壕,士卒昼夜不得休息。王礼看到王彬和崇刚的决心,心中更加犹豫了。

 王礼既已有异志,不久便为王彬、崇刚得知。他们将王礼及其党羽提拿投入狱中。王礼在狱中,心中充满了悔恨和无奈。

 在狱中,王礼遇到了一个大力士。这个大力士能举起千斤重物,王彬常常带在身边作保镖。燕军用箭向城里射以书信,布告全城说若谁能将王御史擒获便封为三品官。左右全都惧怕大力士,无人敢绑缚王彬。

 王礼的弟弟王宗,看到了这个机会。他用厚金诱惑大力士的母亲,将大力士叫出。正值王彬解卸盔甲在浴盆中洗澡,被千户徐政、张胜所擒,遂将王礼救出狱,打开城门投降。

 几天后,燕军行至天长。王礼等将王彬,崇刚二人绑献燕王。王彬和崇刚两人皆不屈,全都被杀害。燕王遂至扬州,命王礼连同指挥吴庸等,率军攻克高邮、通州、泰州等城,并搜集船只以备渡江。

 燕军行至高邮,指挥王杰献城投降。不久又攻克仪真,在高资港立下大营。仪真既已攻破,燕军船只便可自由往来江上,旌旗蔽日。

 京城,古老的城墙在阳光下投下厚重的阴影。城中的气氛紧张而压抑,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众官员们面色凝重,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他们深知燕军的强大,如今燕军日渐逼近,京城的安危如同风中残烛,摇摇欲坠。

 皇上坐在宫殿之中,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焦虑和无奈。他看着下方的群臣,心中感慨万千。国家陷入如此危机,他作为天子,深感责任重大。

 “如今燕军逼近,众爱卿有何良策?”皇上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群臣们面面相觑,一时无人应答。他们心中都清楚,局势十分危急,但却想不出有效的应对之策。

 这时,有人提议道:“皇上,可派遣侍中许观、修撰王叔英去广德诸郡招募士兵,都御史练子宁去杭州召募士兵。”

 皇上微微点头,说道:“此计可行。速速传旨,让他们即刻出发。”

 许观和王叔英接到圣旨后,心中充满了使命感。他们深知此次招募士兵的重要性,关系到京城的安危。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刻收拾行装,准备出发。

 许观是一位儒雅的文士,他身着长袍,头戴冠帽,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他对着王叔英说道:“此次招募士兵,任务艰巨。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为国家尽忠。”

 王叔英点头

道:“许大人所言极是。我们定当不辱使命,为皇上分忧。”

 他们骑着马,带着圣旨,向着广德诸郡出发。一路上,他们看到了百姓们的惊恐和不安。战乱的阴影笼罩着大地,人们纷纷逃离家园,寻找安全的地方。

 许观和王叔英心中感慨万千,他们深知百姓们的苦难。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一定要招募到足够的士兵,保卫京城。

 与此同时,都御史练子宁也踏上了前往杭州的征程。他是一位刚毅的官员,面容严肃,眼神中透露出果敢和决断。他骑着马,身后跟着一群随从,快速地向着杭州前进。

 练子宁心中明白,杭州是一个重要的城市,招募士兵的任务不容有失。他必须尽快赶到杭州,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力量。

 在京城中,燕王率军驻扎在江北。消息传来,朝中人心浮动。六卿大臣们为了保全自己,纷纷请求出京师驻外守城。京城日渐空虚,皇上心中更加焦虑。

 皇上下诏书自表,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勇气。他同时遣使者四出,征召各路兵马。方孝孺站在宫殿之中,看着皇上的诏书,心中充满了敬佩。

 方孝孺是一位忠诚的大臣,他才华横溢,为人正直。他深知国家的危机,一直在思考着应对之策。

 “事情万分紧急,宜设计缓解燕军的攻势,派遣使节前去燕军那里答应割让土地。暂县拖延几天,东南两面招募的军队便也该到达了,那时我据有长江天险,燕军不善水战,与他们在长江上决战,胜败便不好说是谁的了。”方孝孺说道。

 皇上听了方孝孺的建议,微微点头。

 于是,皇上让吕太后下令,派遣庆城郡主去燕王军中议和。庆城郡主是燕王的从姊,她美丽端庄,温柔善良。接到命令后,她心中充满了矛盾。她不想看到战争的发生,但又不得不执行皇上的命令。

 庆城郡主带着使命,踏上了前往燕军军营的道路。她身着华丽的服饰,面容凝重。她的心中充满了不安,不知道等待她的将会是什么。

 燕王朱棣坐在军营之中,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他率领燕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他深知自己的目标,那就是清除朝中奸臣,恢复国家的安定。

 当燕王听说庆城郡主到来时,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他与庆城郡主自幼相识,感情深厚。如今,他们却站在了不同的立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