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7年十月,金陵城,秋意渐浓,空气中弥漫着一丝肃杀之气。宏伟的宫殿内,朱元璋面色凝重,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时空。他的身后,巨大的龙纹屏风散发着威严的气息,两侧的侍卫们身姿挺拔,如同一座座雕塑,一动不动。
朱元璋微微前倾身子,目光扫过殿下的诸位将领。此时的他,心中思绪万千。自他率众起义以来,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如今南方已基本平定,但中原地区仍战乱纷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深知,自己肩负着拯救苍生的重任,必须尽快结束这乱世,还百姓一个太平天下。
“自从元朝失去它的统治,生民涂炭,我同诸位仗义而起,希望能有抚慰百姓的能人出来,却万万没想,我为众所推举。”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大殿内回荡。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仿佛在回忆着过去的艰难岁月。“于是平定了陈友谅,消灭了张士诚,占据福建、两广地区,各处都一一被平定。现时常挂念中原地区仍然战乱纷扰。”
主公,徐达身姿挺拔,身着铠甲,威风凛凛。他微微抬起头,目光与朱元璋交汇,心中同样充满感慨。他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多年,见证了无数次的胜利与失败,深知此次北伐的重要性。他的手不自觉地紧了紧腰间的剑柄,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完成此次重任。
朱元璋的目光转向徐达,继续说道:“山东有王宣父子,反复无常;河南则有王保保,上面怀疑,属下反叛;关中、甘肃则有李思齐、张思道,彼此互相猜忌,而他们与王保保之间又有嫌隙。元朝将要灭亡,其根本原因就在这。如今想要派遣诸位将军进行北伐,这计划怎么样?”
徐达微微皱眉,陷入沉思。他深知此次北伐任务艰巨,需要仔细谋划。他的脑海中迅速闪过各种战略方案,思考着如何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此时,常遇春按耐不住心中的急切,大步向前,单膝跪地,抱拳说道:“主公,如今南方已经平定,兵力充足有余,若直捣元朝大都,率领我身经百战的大军,与过惯安逸生活的敌军对抗,只要勇猛前进便可取胜。元朝的都城若被攻破,乘胜长驱直入,余下的便如同高屋建瓴,一蹴而就了。”常遇春的眼神中燃烧着战斗的火焰,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朱元璋微微摇头,站起身来,缓缓走到常遇春面前。他看着这位勇猛无畏的将领,心中既欣慰又担忧。“常将军勇气可嘉,但你只看到了敌军的弱点,却忽略了我们可能面临的困难。元朝建都百年,城池防守必然坚固,如果象你所说那样做,孤军深入,被阻挡于坚固的城池之下,粮草再供应不上,而敌军援兵又从四方云集而至,便对我非常不利了。”
朱元璋背着手,在大殿内来回踱步,继续说道:“我想首先攻取山东,如同拆去了敌人的屏蔽;然后立即率部队进攻河南,斩断敌军的羽翼;攻取关并派军队镇守,便如同占据了敌人的门户一般。天下的形势变化,便由我们掌握控制。然后再率军进攻元朝大都,这时敌人势力孤单援军又都已被消灭,可以不经战斗便攻破大都。元朝的大都即然已经攻下,那么鼓舞士气向西进军,则云中、九原以及关、陇,便可以席卷而下。”
徐达听着朱元璋的分析,频频点头,心中对朱元璋的战略眼光佩服不已。他深知,朱元璋的计划考虑周全,可行性极高。他抱拳说道:“主公圣明,此计甚妙。臣等定当全力以赴,完成北伐重任。”
其他将领也纷纷表示赞同,大殿内气氛热烈。朱元璋满意地看着众人,心中充满信心。他知道,只要众人齐心协力,此次北伐必定能够成功。
朱元璋回到座椅上,坐定后,招见徐达对他说:“兵法上说:‘决策的人决策对了,就差不多是胜利了。’于是任命徐达为征北大将军,常遇春为征北副将军,率二十五万大军,从淮河进入河口,长驱北伐。”
徐达和常遇春跪地领命,眼神中充满坚定。朱元璋看着他们,心中充满期待。他知道,这两位将领是他手中的利剑,必将为他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朱元璋又召集各位将领,告诫他们说:“征战讨伐都是奉天命行事,平定战乱灾祸,所以规劝诸位将军在出征中,一定要争得民心。古人说:将领在外率军作战,君王不参与指挥的可以得胜。诸位将军应领悟其意思。”
将领们齐声应道:“臣等谨遵主公教诲。”
朱元璋的目光落在傅友德身上,说道:“这次出军征讨你应当更为努力。昔日汉高祖与项羽相争抗衡,彭越在山东与汉高祖互为侧应。今天从山东开始征讨,你要用他来勉励自己。”
傅友德跪地抱拳,大声说道:“主公放心,臣定当不辱使命。”
这天,金陵城的北门外,七里山上,秋风凛冽。朱元璋身着龙袍,亲自在山上祭典天地神灵。他的身后,文武百官整齐排列,神情肃穆。巨大的祭坛上,香火缭绕,祭品丰盛。
朱元璋双手合十,仰望天空,心中默默祈祷。他祈求上天保佑此次北伐顺利,保佑他的将士们平安归来,保佑天下
百姓早日脱离苦海。
祝祈后,朱元璋又召集众将士对他们说:“这次出征不一定非要占地攻城,重要在于要消灭平定战乱祸患,用以安抚百姓。在军营中如果留有被遗弃的孤儿,若他们的父母亲戚前来认领,要立即还送给他们。”
将士们齐声高呼:“是,主公!”
一个月后,山东大地,秋风瑟瑟,落叶飘零。沂州城,这座古老的城池,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之中。
杨州兴化人王宣,在元朝末年曾是掌管农业的官吏。他身材中等,面容清瘦,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精明。多年来,因治理江河有功,被任命为招讨使,后又随从也速回到徐州,授为义兵都元帅之职。王宣的儿子王信,年轻气盛,身姿挺拔,眼神中充满了坚毅。他曾随从察罕帖木儿攻破田丰,立下战功,如今和父亲一起镇守沂州。
在淮安,徐达率领着大军,旌旗飘扬,战鼓震天。徐达身材高大,面容威严,身着铠甲,威风凛凛。他的眼神坚定而锐利,仿佛能看穿一切。此时,他心中正盘算着如何收服沂州的王宣父子。他深知,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那将是最好的结果。
徐达派人送信招安王宣父子,信中言辞恳切,晓以大义。王信得到书信后,心中犹豫不决。他看着信中的内容,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想法。一方面,他知道元朝大势已去,继续抵抗可能没有好结果;另一方面,他又担心投降后会失去自己的地位和权力。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派遣使者前来谕诚归服。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派遣徐唐臣等人来到沂州,授予王信为江淮平章政事,并命令他率部伍跟随大将军徐达出征北伐。王宣父子表面上答应归降,暗地里却与敌我两方皆通友好。王宣心中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想在这乱世之中保住自己的地位和财富,同时又不想得罪任何一方势力。
王宣派儿子王信秘密前往莒、密等地招募士兵,但却又派人欺骗徐达说是犒劳部队,以用来缓和我军攻势。徐达何等精明之人,他很快就察觉到了王宣父子的阴谋。他心中愤怒不已,但又保持着冷静。他知道,此时不能轻举妄动,必须等待时机。
徐达受命派遣他们,让他们回来跟从大军一起出征,但王宣便在夜里派兵偷袭了徐唐臣。那一夜,月黑风高,沂州城一片寂静。王宣悄悄地召集了自己的亲信士兵,眼神中透露出凶狠的光芒。他低声说道:“兄弟们,我们不能就这样轻易地投降。现在是我们的机会,我们要杀了徐唐臣,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士兵们纷纷点头,握紧了手中的武器。
徐唐臣毫无防备,被突然袭击打得措手不及。他心中惊恐万分,但又迅速冷静下来。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逃脱,否则性命难保。在混乱之中,他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脱身逃到了徐达的军营。
徐达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他猛地站起身来,双手紧紧握拳,眼中燃烧着怒火。“王宣父子竟敢如此反复无常,我定要让他们付出代价!”他大声说道。当天,徐达便率领大军抵达沂州,分兵猛烈攻城。
都督冯宗异也愤怒不已,他亲自指挥士兵作战。他身材魁梧,满脸胡须,眼神中充满了杀气。他大声喊道:“兄弟们,给我狠狠地打!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士兵们士气高昂,奋勇向前。冯宗异命令士兵扒开堤坝放水淹城。
王宣站在城墙上,看着城下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心中充满了恐惧。他知道,自己抵挡不住了。他的脸色苍白,双手微微颤抖。“这可如何是好?我们该怎么办?”他惊慌失措地说道。
城中的百姓们也陷入了恐慌之中。他们四处逃窜,哭声、喊声交织在一起。街道上一片混乱,房屋被摧毁,人们的生活被彻底打乱。
在绝望之中,王宣只好打开城门投降。徐达命令王宣写招降信,又派遣镇抚孙惟德前去招降王信。王信却不听从,他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他认为父亲的投降是懦弱的表现,他决定继续抵抗。于是,他杀了孙镇抚,逃到山西去了。
但是,峰州的赵蛮子、莒州的周黼、海州的马骊以及沭阳、日照、赣榆各个县连同以前跟从王信的将士一起前来归降。徐达看着这些归降的将士,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为了胜利,更是为了百姓的安宁。
徐达因为王宣反复无常,绑赴法场杀了他。他的眼神中没有一丝怜悯,只有坚定的决心。他知道,对于这样的人,不能有丝毫的手软。他命令韩温镇守沂州,以确保这座城池的稳定。
朱元璋得知沂州被攻下后,心中十分高兴。他派遣使者告谕徐达说:“闻听将军你已经攻下沂州,如若向益都进军,应当派遣一支精锐部队扼守住黄河要冲,切断敌军的援兵,那么便一定可以攻克。如果益都没有攻下,立即应当进军攻取济宁、济南。这两座城池若被攻下,益都、山东便已势穷力竭,攻取他们便如囊中取物一般容易了。”
徐达听着使者的话,心中暗暗点头。他深知朱元璋的战略眼光独到,于是命令平章韩政夺取榆行、梁城各个镇寨。韩政身材健壮,面容刚毅,他带领着士兵们奋勇
作战,迅速攻克了这些镇寨。
接着,韩政又按照徐达的命令,分兵扼守黄河险要,用来切断山东援兵的道路。韩政派遣千户长赵实攻打滕州,元朝守将杨知院望风而逃。徐达便开始进攻益都路。
益都城,这座坚固的城池,此时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元朝宣慰使普颜不花,身材高大,面容严肃,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他守卫城池,拼死抵抗。他知道,自己肩负着保卫益都的重任,不能有丝毫的退缩。
普颜不花站在城墙上,身姿挺拔如松,狂风呼啸着吹过他的战袍,猎猎作响。他的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城下那如潮水般涌动的明军。那一双眼眸中,充满了感慨,有对往昔荣耀的怀念,有对如今困境的无奈,更有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眷恋。
他缓缓转身,面向身边那些同样坚毅的士兵们,声音沉稳而有力地说道:“兄弟们,我们是元朝的将士,我们身上肩负着保卫国家和人民的重任。如今,敌军兵临城下,但我们绝不能退缩。哪怕是战死沙场,我们也要挺起脊梁,为了我们的家园而战。”他的话语如同重锤,敲击在每一个士兵的心上。士兵们纷纷响应,他们紧握着手中的武器,眼神中充满了斗志。那是一种视死如归的坚定,一种绝不屈服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