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焉在 作品

第二十九章:朱元璋决定讨伐陈友谅

八月金风送爽,大地一片金黄。朱元璋站在高高的城楼上,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决心和斗志。他决定讨伐陈友谅,为了天下的安宁,为了百姓的幸福,他必须勇敢地迈出这一步。

李明道向朱元璋陈述道:“陈友谅谋杀徐寿辉之后,将士们离心离德,政令不统一,作战勇猛的将领如赵普胜,被忌讳而遭杀害了,所以虽然拥有兵众,却不足为倚仗。”李明道身材修长,面容清瘦,眼神中透露出睿智和坚定。他的话语如同一把利剑,刺破了陈友谅的虚假强大。

朱元璋听了李明道的话,微微点头,心中更加坚定了讨伐陈友谅的决心。他召集诸将说:“陈友谅杀主公冒用帝王的尊号,侵犯我们的邻近疆土,折伤我的名将,观其所作所为,不平灭他是不可以的。你们要各自激励士卒奋力作战。”朱元璋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充满了威严和力量。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果敢和决绝,让诸将们心中充满了信心和勇气。

过了几天,阳光明媚,江面上波光粼粼。朱元璋乘上龙骧巨舰,督率水师乘风逆流而上。巨舰如同一座移动的城堡,高大而威严。数万飞鸟,围绕着巨舰上空盘旋而飞,仿佛在为朱元璋的出征欢呼助威。朱元璋站在船头,身披铠甲,手持宝剑,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他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

又过了几天,阳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一艘艘巨大的战舰缓缓驶来,为首的龙骧巨舰宛如一座移动的堡垒,气势恢宏。巨舰之上,朱元璋身披铠甲,眼神坚定地望着前方那座高耸的安庆城。

安庆城城墙巍峨耸立,仿佛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城墙上,敌军士兵严阵以待,守卫森严。他们的眼神中充满警惕,紧紧盯着江面上逐渐逼近的朱元璋大军。

朱元璋看着安庆城,心中已然明了敌军的意图。他们固守城池而不战,显然是在拖延时间,等待援军的到来。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思索片刻后,果断决定用陆军疑惑敌军。

他迅速下达命令,一部分士兵在城下假装攻城。这些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他们扛着云梯、推着攻城车,呐喊着冲向安庆城。他们的步伐坚定有力,仿佛真的要一举攻克这座城池。

在城下,士兵们大声呼喊着,挥舞着兵器,做出一副全力攻城的模样。云梯被架在城墙上,士兵们奋力攀爬,城墙上的敌军士兵则紧张地防守着,不断地投掷石块、滚木和箭矢。

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士兵则在远处的隐蔽处埋伏起来。他们静静地等待着,心中充满紧张与期待。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着重要的任务,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力量。

敌军在城墙上看到朱元璋的陆军攻城,心中大喜。他们以为有机可乘,纷纷出城迎战。城门缓缓打开,敌军士兵如潮水般涌出。他们手持兵器,呐喊着冲向朱元璋的陆军。

朱元璋站在巨舰上,密切关注着敌军的动向。当他看到敌军出城迎战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他立刻下令:“廖水忠、张志雄,率水师出击敌军水寨!”

廖水忠身材魁梧,面容刚毅。他身穿厚重的铠甲,手持长枪,威风凛凛。听到朱元璋的命令,他眼中闪过一道坚定的光芒。他转身对着身后的水师士兵们大声喊道:“兄弟们,随我冲锋!”

水师士兵们齐声响应,他们士气高昂,眼神中充满战斗的渴望。廖水忠带领着他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军水寨。

廖水忠一马当先,他手中的长枪舞动得如同蛟龙出海。他的步伐坚定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敌军的心上。他冲向敌军水寨,长枪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下。

张志雄则身形矫健,动作敏捷。他身着轻便的铠甲,手持弓箭,如同一道闪电穿梭在战场之上。他不断地向敌军发射箭矢,每一箭都精准无比,射中敌军的要害。

水师士兵们在廖水忠和张志雄的带领下,奋勇杀敌。他们有的手持长枪,与敌军近身搏斗;有的则投掷火把,烧毁敌军的战船。他们的喊杀声震天动地,仿佛要将整个江面都震动起来。

敌军水寨中的士兵们惊慌失措,他们没想到朱元璋的水师会如此突然地发动攻击。他们纷纷拿起武器抵抗,但在廖水忠和张志雄的带领下,朱元璋的水师士兵们势如破竹,大破敌营。

战场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敌军的战船被烧毁,士兵们四处逃窜。廖水忠和张志雄带领着水师士兵们乘胜追击,不给敌军任何喘息的机会。

在远处埋伏的士兵们看到水师取得了胜利,也纷纷冲了出来。他们与水师士兵们一起,对敌军展开了全面的攻击。

敌军在朱元璋大军的前后夹击下,彻底陷入了混乱。他们有的丢盔弃甲,四处逃窜;有的则跪地投降,祈求饶命。

朱元璋站在巨舰上,看着战场上的胜利局面,心中充满了喜悦。

然而,安庆城的城墙坚固,朱元璋的军队从早晨到傍晚,还未攻破。刘基站在朱元璋身边,微微皱眉,心中思考着破城之策。刘基身材消瘦,面容清癯,眼神中透露出深邃的智慧。他身穿长袍,手持羽扇,仿佛一位智者仙人。他对朱元璋说:“主公,安庆城城墙坚固,一时难以攻破。我们不如放弃安庆,去攻打江州,捣毁敌军巢穴。”

朱元璋听了刘基的话,陷入了沉思。他知道刘基的话有道理,但放弃安庆也意味着放弃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据点。他心中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刘基看出了朱元璋的犹豫,他微微皱起眉头,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思索。他向前迈了一步,语气沉稳地继续说道:“主公,且听臣细细道来。陈友谅此人,野心勃勃,自谋杀徐寿辉后,虽僭号称帝,然其根基实则在江州。江州乃其经营多时之地,粮草充足,兵甲完备。若我军直取江州,陈友谅必感如芒在背,定然会回师救援。”

刘基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朱元璋的脸庞,观察着他的反应。见朱元璋神色专注,他接着说道:“主公,当陈友谅回师救援之时,便是我军绝佳之机。我军可预先在途中设伏,挑选有利地形,以逸待劳。待陈友谅大军匆忙而来,疲惫不堪之际,我军突然杀出,必能一举击败陈友谅。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捣毁敌军巢穴,还能极大地削弱陈友谅的实力。陈友谅经此一役,元气大伤,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而我军则可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为日后成就霸业奠定坚实基础。”

朱元璋静静地听着刘基的分析,心中的犹豫渐渐消散。他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说道:“先生所言极是。陈友谅确实是我之大敌,若不趁此时机将其击败,日后必成大患。只是,设伏之地当如何选择?又该如何确保我军能够成功伏击陈友谅呢?”

刘基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主公莫忧。设伏之地需精心挑选。可派遣探子先行探查陈友谅回师之路,寻找地形险要、易于隐藏之处。如山谷、隘口等地,皆是设伏的上佳之选。我军可提前在这些地方布置兵力,隐藏起来,等待陈友谅大军进入伏击圈。同时,要密切关注陈友谅的动向,掌握其行军速度和路线,确保我军能够准确地把握时机,发动突袭。”

朱元璋陷入了沉思,他在脑海中仔细地斟酌着刘基的计策。片刻之后,他抬起头,眼神中充满了坚定,说道:“先生之策,甚合我意。就依先生之计,下令军队西上,长驱直入,直取江州。同时,安排探子密切探查陈友谅的动向,挑选设伏之地,做好伏击的准备。我相信,在先生的辅佐下,我军必能击败陈友谅,成就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