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从90后开始,男女身高都有着大幅度提升,为全球增幅第一,可见不是我们中国人没有高个子基因,主要是有些时期,人们过的太苦了。
......
郭子仪今年已经四十五岁了,他这个年纪在藩镇军中,都属于大龄兵马使了。
如果没有历史上的安史之乱,也许他会成为一个寂寂无名的人,隐没于历史的尘埃当中。
所以一个人成名,机遇是最关键的。
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真的非常优秀,机遇,是留给最优秀的人。
吏部去年的大考,给郭子仪的评价是:河岳闲气,临下宽厚,器量深识,宽而有谋,十六个字,用了两个“宽”,算是不错的考评,但也不算太优秀,中上评吧。
郭子仪这个兵马使,与陇右这些还不一样,他的地位更高。
因为朔方往大了说,叫做太原党,往小了说,叫做王郭党,而他眼下,是朔方郭党的话事人,同族的安北都护府郭英奇,是认他这个老大哥的。
换句话说,郭子仪可以影响一半的朔方军,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安史之乱爆发后,尚且在家服丧的郭子仪被立即夺情,担任朔方节度使,因为他在这里说话好使。
后台不用,过期作废。
郭子仪有四个后台,宁王、表哥耿国公葛福顺,还有同族两位大佬,太原双虎郭虔瓘、郭知运。
参加武举,是宁王举荐,进入朔方,是本族大佬郭虔瓘举荐,一路升迁,是宁王和葛福顺在长安运作的。
但是现在,他的这些后台都没了。
也就是说,他再往上爬的台阶,已经没了,四十五岁是为官者生涯的一个关键时期,能上去也就上去了,上不去,也就上不去了。
也是宦海生涯的一个年龄分界线,大多数人都是栽在这个年龄段,不管你在四十五岁之前多么风光,往后升不上去,也就算拉倒了。
郭子仪长着一张非常沉稳的脸,给人一种非常值得信赖的感觉,历史上,他和李光弼并称再造大唐的两大名将,而李光弼更是被誉为“中兴第一”,两个人都有着鲜明的统帅风格。
最大区别就是,李光弼治军极严,即使在休整时期,因为军纪问题死在他手下的自己人都是几十个。
但是郭子仪呢,是御下极松,这个下,指的是他的直管将领,但是他对这些将领的要求是:我可以对你们松,但你们御下要严。
这就会出现一个现象,他的拥趸特别多,麾下将领的忠诚度非常高。
这样的统帅,也特别的清闲,因为他驾驭下属的水平太高,事情都让下面做了,他自然也就闲了。
下属的权利得到保障,自然会一个劲的在军中鼓吹捧高郭子仪,所以李琩这个老丈人,在振武军说一不二。
“王将军请坐,”
郭子仪一脸轻松的将王难得请入大堂,亲自倒了一碗水,递给对方道:
“我已经收到军令,也已派人去寻李副使,他应该就快到了。”
王难得一脸懵逼的接过水碗,望着空空如也的大堂。
活了这么久,就没见过守城守的像你这么轻松的,外紧内松啊,你这府衙,连卫兵都看不到几个,我也真是服了。
敢情人全在外面啊?
他对积石城的城防,是很有信心的,因为入城的时候都看在眼中,至于郭子仪在城外的布置,他也是心悦诚服,与一个知兵的人合作,总是让人更为放心。
就是你本人有点太奇葩,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养花种草的。
王难得将碗中的水喝的一滴不剩,笑道:“隋王已经掌管陇右,郭军使这一次若能打几个漂亮仗,恐怕就要去长安了。”
在长安,一般待客是奉茶奉酒,但是在军中,就是清水。
我们不要小看水,水在古代的地位,是略高过粮食的,所以中国古代民间械斗,大多因为水。
郭子仪淡淡一笑,坐下道:
“我对长安没有念想,也不适合长安,粗人一个,还是留在藩镇最合适。”
“郭军使过谦了,”王难得笑道。
他和郭子仪是一样的出身,门阀世家,像他们这类人的终极目标,是单开族谱,封侯拜相。
单开族谱在前,封侯拜相在后。
所以王难得压根不信郭子仪的话,你女婿可是非常风光,你就算以前没想过,现在也肯定想了。
而事实上,郭子仪眼下真的没有这个想法,他了解自己,不是政斗的料,回了长安坐不稳的,更不想牵连进夺储之争,就算回长安,也是等到皇权顺利交接之后的事情。
他不愿意卷进皇室内斗,所以当下对自己的女婿,没有什么好感。
既然对方一脸的怀疑,他也懒得解释,只是笑呵呵的与王难得聊天。
不大一会,李思恭来了。
他当下负责积石军的招募新军,新兵操练,被服收支,军器管理,以及斥候情报,城防戍卫以及外围防线,已经被郭子仪麾下将领全面接管。
他今年只有四十九岁,却已经有一个十五岁的孙子了。
“四朗来了,王将军你应该认识的,你今后归他调遣,”郭子仪专门起身,拉着李思恭的胳膊为他介绍新上司。
四朗,是李思恭的字,不是四郎,这是一个狠人啊,陇右的地头蛇,长子李钦,也就是李晟的亲爹,是杜希望镇西军副使,次子李铮,三子李锢,都是守捉使,四子李镰是节帅府兵曹参军,他们一家在陇右地区级别不算高,但谁也不想惹。
李思恭朝郭子仪笑道:“我与王将军是旧识,从前在节帅府见过几次。”
见过是见过,但次数并不多,交情也不好,因为李思恭跟王难得的爹,从前在陇右共事过,两人不对付。
王难得在湟水防线,李思恭在西南防线,有防务在身,两人碰面的机会不多。
“我也是奉隋王命暂时接管积石军,等到大局将定,我一定举荐李将军接任积石,”
王难得清楚李思恭是个刺头,也不愿跟此人合作,但是呢,大局为重,不得不跟对方搞好关系,毕竟积石军能不能指挥的动,还得看人家。
李思恭点了点头,在一旁坐下:
“但听调遣,绝不敢违。”
嘴上说的漂亮,但是表情和肢体语言,完全是将王难得当成一个晚辈,我跟你爹打交道的时候,你还尿裤子呢。
既然职责有变化,那么李思恭自然是要交接工作的。
郭子仪三子四女,眼下三个儿子都在军中,老大郭曜是他年轻时犯下的错,带回家的,老二郭旰(gan),老三郭晞,这都是正妻王氏所出,郭淑的亲哥哥。
负责接手李思恭这一摊子的,是老二郭旰,被召进来之后,与李思恭大致聊了一番,便联袂出门安排交接事宜。
王难得看得出,李思恭不太将自己放在眼里,但对郭子仪却是非常敬重。
他才来几天啊?你跟我才是同一隶属,人家虽然说救了积石城,但你也不至于在他面前这么恭维吧?
这就是郭子仪的个人魅力了。
他刚进积石城的时候,按规矩,他级别高,积石军兵马使战死,他来接管名正言顺,但实际上,人家完全将积石军交给了李思恭,无论李思恭提什么建议,他这边全部照准。
这就会让李思恭有一种巨大的认同感,觉得郭子仪有眼光啊。
两人之间本来配合的非常默契,李思恭主内,郭子仪主外,结果眼下又要听一个晚辈调遣,李思恭心里肯定是不爽的。
但本土军阀出身让他很清楚,干什么都可以,不要违背军令。
“等李光弼一到,我会从积石军抽调三千人,然后部署出击计划,”王难得道:
“还是要给郭军使留一些人马,后方就全靠你了。”
郭子仪笑道:“你都带走,我有振武军,守城无虞,你们在前方若能建功,我的压力其实并不大。”
王难得有点不太适应了,一脸诧异的看向郭子仪。
这个人的办事方式,有些太痛快了吧?你就不问问我打算怎么打?也不问问我,为什么这么着急打?
想法、过程、步骤,都不跟我聊聊?直接就谈结果?
你对我也放心了吧?就不怕我败了,给你捅个大篓子?
王难得想了想,还是觉得应该跟对方好好说说自己的想法,只见他耐心道:
“如果能解积石城之围,我大军便没了后顾之忧,李光弼麾下是河西精锐,加上我陇右健儿,以少对多,并非劣势......”
他絮絮叨叨说了半天,郭子仪除了称赞就是赞成,没有一句疑问。
关键人家的态度还非常真诚,给王难得一种他非常认可我想法的感觉。
两人越聊越火热,王难得的心情也越来越好。
郭子仪是个知兵的,朝廷让他来陇右是选对人了啊,王难得心情大好,对郭子仪这个人,已经非常认可了。
“痛快!我与郭军使可谓志同道合,心心相印啊,”王难得哈哈笑道。
他也开始跟李思恭一样,恭维起郭子仪了。
郭子仪笑道:“某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