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盘大佬粗 作品

第二百二十七章 谶书(第2页)

 说罢,武明堂道:“如果不需要我侍寝,那么你可以回去了。”

 李琩一愣,二话不说迅速起身,扭头就走。

 实在是受不了你,怎么什么话都能从你嘴里说出来?

 望着李琩离开的背影,武明堂笑了笑:

 “竟是个老实人?他还当真了?”

 ......

 首先我们要知道,李隆基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唐隆政变联合太平公主,诛杀了当时大权独揽,以皇太后摄政,打算走武则天老路的韦皇后。

 当时,宰相宗楚客、太常卿武延秀(武明堂爹)、司农卿赵履温、国子祭酒叶静能,外加京兆韦,劝说韦皇后登基称帝。

 也就是因为这件事,触犯了太平公主的底线,这才下决定发起政变,扳倒韦皇后。

 我们首先要明白的一件事情就是,太平公主是绝对不允许再次改朝换代的,拦不住武则天,那是她拿她妈没办法,但韦皇后不行。

 那么太平公主第一个想到的盟友,自然是她的亲哥哥李旦。

 李旦当时做为辅政亲王,权利不小,就是胆子不大,下不了决断,但是他有一个胆大的儿子。

 李隆基没有太平公主的帮助,是根本不可能成事的,两人当时合作的时候,分工明确,最危险的事情李隆基去干,杀人之后的局势,太平公主来摆平。

 所以最后便出现了分赃不均的局面,因为李隆基是动武的,太平公主是动文的,以至于李旦上位之后,朝堂的权臣一半都是太平公主安排的。

 李隆基冒死办成的事情,最后被人家夺取了胜利果实,所以两人翻脸是迟早的事情。

 那时候的李隆基硬实力不足,但却已经建立了极高的威望,因为是他扶大厦之将倾,将李唐从又一次改朝换代的边缘当中给拉了回来。

 这就是他可以跟太平公主斗法的最大本钱。

 威望,真的特别重要,它决定了会有多少人愿意跟着你混。

 武明堂的提醒,其实非常重要,因为她在暗示李琩,你唯一可以拉太子下台的方式,就是建立威望。

 否则就算太子被废,十王宅里那么多人,还会下场跟你争,但如果你有足够的威望,那么就会有更多的朝臣站在你这边,从而给皇帝造成压力,促使他不选你都不行。

 李琩回到韦妮儿的栖子院之后,没有进屋,而是学着刚才的样子,坐在廊下望月。

 如果西北的走向,真的如武明堂猜测的那样,朝廷必须派重臣前往压阵,那么眼下,似乎只有自己合适。

 首先,派去的重臣不需要熟谙兵事,因为他的任务本来就是调度双方,促成精诚合作,其实就是个和事老。

 再者,眼下的朝堂,除非李祎出山,否则找不到能够压制皇甫、盖嘉运的合适人选,王忠嗣现在都差得远呢,牛仙客就算没病,也不行,因为盖嘉运跟他本来就是平辈,他管不动。

 那么做为曾经有过一次西行经历的李琩,无疑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皇帝亲子,级别高,足以压制藩镇节帅,而且与两个人都打过交道,再次合作也不算生疏。

 眼下的陇右战区,赤水军李光弼,是跟着李琩去的河西,老丈人郭子仪的生力军也到了。

 那么想要找出一个比李琩更合适的,几乎没有。

 这个任务其实就是调节各方关系,但却能够混一个天大的荣誉。

 当然,前提是打胜仗,败了那就是罪名了,就是污点。

 李琩思考了很久,你还别说,这个可能不小,眼下的吐蕃,已经撤走了各路大军,独剩下石堡城和积石城方向。

 换句话说,河西盖嘉运,应该可以抽出手来,提供更大的支援。

 但是盖嘉运显然没有这么干,因为他需要考虑自己,万一我将河西军抽调走了,吐蕃杀了个回马枪,罪又在我。

 确实,两边真的不可能通力合作,都在考虑自身。

 也就是这时候,管家张井来了,说是杨玉瑶从东宅后门进来了,本来张井要将对方往这引,结果杨玉瑶听说鸠占鹊巢,直接奔着紫烟阁去了。

 “会不会吵起来啊?”张井一脸担忧道。

 李琩笑了笑:“你当她们是什么?两个泼妇吗?”

 说罢,李琩起身,重新朝着东宅方向走去,一路上见到好多返家的家仆,大家也都去外面寻热闹去了,很多人今晚都不会回来。

 一年到头攒的那点钱,说不定这几天就会全部花光。

 而李琩正巧在东宅撞上了高尚的女儿高孝娘。

 对方眼下已经脱了贱籍,在东宅的绣房工作,一群小姑娘见到李琩之后,赶忙退往一边低头行礼。

 李琩只是打量了一眼高孝娘,并没有说话,就这么擦肩而过。

 紫烟阁外,杨玉瑶已经出来了,见到打着灯笼迎面而来的李琩后,无奈的摇了摇头:

 “我竟然不知道你家里又住进来这么一位。”

 她这几天没有进宫,自然不知道她的妹妹已经跟人家武明堂切磋过了。

 “大晚上的,有事?”李琩的目光看向杨玉瑶背后的几张陌生面孔。

 杨玉瑶点了点头:“找个地方说话。”

 另外一座无人居住的庭院,张井先是派人送进火炉烘暖房子,随后又找了一些吃食和美酒,这才退了下去。

 房间里,只有三个人。

 李琩、杨玉瑶、春草。

 是春草,不是绿草,这是两个人,前者是李霅从冯用之那里找来的,后者是杨玉瑶从王焊那里买来的,都曾是杨慎矜府上的侍女。

 绿草,李琩已经见过了,我见犹怜,极易引发男人的保护欲望。

 而眼下的春草,则是娇俏可人,圆圆的脸蛋上挂着一对梨涡,非常可爱。

 杨慎矜确实有品位啊。

 要么说穿越到古代,最好是大户人家,因为可以享受到后世没有机会享受的东西,要是穿越成穷苦人家,那就是吃后世没有吃过的苦。

 “你将那些事情,再说一遍给他听听,”杨玉瑶朝绿草道。

 绿草点了点了头,偷瞄了李琩一眼后,开始叙述起来。

 古代人都迷信,这是众所周知的,要不然“封建迷信”四个字也不会常常被放在一起使用。

 道士、僧人、各类术士,就是吃了这个福利,所以他们在古代活的非常滋润,实际上在后世,也有许多这样的人存在,他们非常赚钱,求上门来占卜问卦的,排队的人跟景区似的。

 那么迷信这种东西,到底存不存在,谁也说不清楚。

 都说科学的尽头是玄学,后世很多人也信这个。

 那么当下的大唐,除了李琩之外,几乎人人都信。

 杨慎矜自然不是例外,他家里有僧有道,负责卦算日常吉凶,听绿草说,杨慎矜是非常讲究的。

 今日几时几刻出门,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走哪条路,什么日子要避讳什么人,都有一套说法。

 人家每晚散值回家之后,都会有一封卦图放在他的卧房,提醒他明日该注意什么。

 简直就是看着老黄历过日子。

 既然都这么迷信了,自然就躲不开谶语了。

 谶语就是预言,预算将来会发生的事情,这很正常,即使后世,也会有人找人算卦,看看我能不能考上大学,看看我能不能生个儿子,看看我能不能发大财。

 长安背地里玩这个的绝不在少数,但是高官们,是不准这么干的。

 因为影响太大了。

 为什么呢?因为这玩意不是顺口胡诌的,有一种东西叫谶书,专门记载了怎么解谶。

 汉王充《论衡·实知》记载:孔子将死,遗谶书曰:不知何一男子,自谓秦始皇,上我之堂,踞我之牀,颠倒我衣裳,至沙邱而亡。

 这句话传播的相当广,以至于人们对谶书深信不疑,都想借此来预见未来。

 谶书不是孔子写的,但是那些僧道术士手里的谶书,可以写成是孔子写的,当然,老子、庄子、鬼谷子都可以。

 反正得是名人。

 要是李琩写的,那也没人信啊。

 而被杨慎矜引为至宝的那本谶书,听春草讲,竟然是姜子牙写的。

 不会是封神榜吧?李琩顿觉哭笑不得。

 他在这笑,杨玉瑶则是一脸诧异的看向李琩,因为她不明白李琩为什么要笑?这么严肃的事情,你怎么能笑的出来。

 “也就是说,杨慎矜经常与那些僧道研究谶书?”李琩问道。

 春草点了点头:“奴婢只见过两次,听不明白,惟有侍女明珠,可解其中一二。”

 不愧是杨慎矜的侍女,说话都文绉绉的,李琩点了点头,看向杨玉瑶。

 杨玉瑶朝着春草挥了挥手,等后者退下后,道:

 “李霅都跟我说了,我出面拿人,得罪右相几乎是避不开了,不过也没什么,既然支持李适之,得罪他也是早晚的事。”

 李琩笑道:

 “无妨的,李林甫没有你想的那么小心眼,人家看的是大局,你有用一天,他都不会跟你翻脸,如果真是小肚鸡肠,他能坐到如今的位置?”

 杨玉瑶叹息一声,随即问道:

 “武氏来长安做什么?”

 李琩摇头一叹:“鬼知道她来干什么,反正不是过节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