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沉香 作品

第一百一十一章 红烧鸡翅我最爱吃


 随着乞活军主力进驻汝宁,铳炮的噪音逐渐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乞活军呼吁街坊邻里恢复百业的敲锣打鼓声。

 乞活军声称溃兵已被肃清,所有平民百姓的人身财产都将受到保护。

 一些人出于对“贼兵”的恐惧,打算再闭门观察几日,等形势彻底明了之后再出门营业。

 深信“小册子宣传”,早已认可乞活军作风的百姓,大胆踏出房门拥抱早晨的太阳。

 他们没走几步便看见街上尽是巡逻的乞活军士卒。

 乞活军十步一岗,二十步一哨,碰到店家、商贩唯唯诺诺地递来草鞋钱,也表示不擅取百姓一分一毫。

 不同于声名狼藉的官军,百姓非但不害怕这伙义军,反而觉得很亲切,好似自家人拿着长矛在街边巡逻,给人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各坊区连续出现开门营业的商家店铺,街道上逐渐能听见小贩吆喝买卖的声音。

 一位年轻人也开门上街,四处闲逛。年轻人名叫孙岩,二十四岁,是举人。

 他生性慷慨豪爽,常常接济穷人,爱打抱不平伸张正义,在汝宁一带名声很好,百姓都称他为“孙公子”。

 他考中举人后做了几年芝麻小官,因看透官场腐败、不愿与虫豸们同流合污,这才辞官归乡,安心做个太平公子。

 近日造反贼军在豫南崛起,他也多有关注——

 乞活军从行侠仗义开始,聚敛饥民攻取县城,随后直面官军讨伐,置死地而后生,一鼓作气打垮官军完成蜕变。

 接着乞活军十日夺五城,收缴大量士绅土地、整顿军屯,广招流民恢复生产,又吸收降卒增强军力。

 乞活军没有像过去义军那般“弃土流动”,而是选择加固城防与官军血拼。

 为了争取加固城防的时间,乞活军大帅们毅然决然牺牲自己,献出头颅,好让其他大帅接近并刺杀巡抚。

 最后计谋成功,数个大帅死于非命,但为全体兄弟争取到宝贵的加固时间,也顺便搅乱河南文武的关系。

 这是何等无私的赤诚之心!

 别家大帅都是让别人先去送死,自己踏着友军的血肉向上攀升,而乞活军的大帅们却身先士卒,用自己的性命为兄弟开拓生路!

 孙岩听闻此事后大为震撼,意识到这就是古籍文字中的“义”。

 为何乞活军能快速崛起,“用真心换真心”恐怕就是最大的原因。

 也自那时起,他便不再以“贼”称呼乞活军,真正认可这支为民乞活的义军。

 随后“乞活八百死士大破十万官军”的消息席卷半个河南,跟着而来的是大量莫名出现的报纸与宣传小册子,还有无数在街边响起的童谣。

 他尤其赞赏一句,“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乞活,乞活来了均田粮”。

 老百姓文盲居多,不识圣人经典,也看不懂告示,但能看懂色彩鲜明的连环画,也能听懂孩子们挂在嘴边的顺口溜。

 只要乞活军到来,压在他们身上的苛捐杂税、沉重地租会被大大减轻。

 乞活军不仅说了,还做到了。

 他们一刻不停践行着自己当初许下的诺言,穿着百姓缝制的冬衣,吃着百姓缴纳的粮谷,穿着妇女们编织的草鞋、布鞋,从豫南一路杀过来。

 沿途的县城不战而降,百姓们皆箪食壶浆以迎乞活。

 乞活军进城还不到两日,汝宁城内的死尸与血迹都被清理干净,打家劫舍的溃兵逐一被斩杀,城内秩序焕然一新。

 乞活军纪律森严,禁扰百姓,吃东西给足份量的铜钱,与人攀谈聊天也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

 孙岩仿佛看见前宋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掠的岳家军。

 正感悟岳家军在世之际,孙岩忽然听见几个百姓在街头呼朋引伴,那一脸惊喜的神色仿佛有什么热闹可看。

 于是孙岩也跟着躁动的人群随波逐流,终于走到宽敞的校场。

 上百个发髻散落犹如野人的男女被一根根长矛驱赶着校场中央,他们有些人鼻青脸肿,脸上染血,华贵的衣服却被撕成破烂,脚底的靴子也是踩一只,光一只。

 其中一人的袍服虽然破碎脏污,但其形制一眼就能瞧出是汝宁王爷,崇王。

 眼见校场中央搭建着木台子,台子中间还摆了几个模样新奇的刑具,像是把虎头铡扯开,刀片子高高悬在十尺之外。

 按照乞活军散播的“铁拳公报”来看,乞活军又要搞“公审”了!

 孙岩登时扫视周围一圈,发现一处适合望远的酒楼。

 他挤开人群,跨过大堂,踩着楼梯走上二楼,谁知早有人捷足先登,把一个个赏景的窗口全部占领。

 于是他掏出几钱银子找一个年轻小伙买下观众位。

 他透过窗户向下望去,果然是一览无遗。

 藩王一大家子拥挤在一起,王爷自知今日凶多吉少,握紧亲人的双手小声啜泣。

 他们一家老小外加仆人集聚一起,小声啜泣的声音渐渐汇聚成流,形成一阵高过一阵的哭泣声。

 王爷在城破那天,便派遣家奴向乞活军传达自己的“诚意”——

 官军守城的时候,他几乎一毛不拔,导致官军士气不足最终弃城逃跑,也算是给乞活军做贡献了吧?

 然而乞活军的猛男根本不承认他的“歪理”,凡是王府内的宗室和奴仆,一概驱逐出来放置在校场上。